第四百九十九章军粮与战争

    第四百九十九章军粮与战争 (第2/3页)



    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常泡在奶茶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

    这些东西都有一个特点,那是便于携带,便与保存,而且不需要吃太多可以保证一天需要的热量。可以大大减少物资的消耗。

    但是反观汉人不行,以前的明太祖时期,也有不少的元军的降将,朱元璋并没有如同冉闵一般对待蒙古降兵,反而是将他们混编入明军。因此明军之有不少蒙古将领。

    不过这些人都是因为元顺帝的暴政而倒戈的,但是他们毕竟都是蒙古人,他们都觉得无颜面面对祖先,于是这些投降的兵将们,便效仿北魏的拓跋氏,更换汉姓。使用汉名,汉字。

    他们曾经建议朱元璋,在军队里大规模推行这种军粮,以充实明军骑兵的长途奔袭能力。减小补给的问题。从而解决奔袭路途遥远,后勤供给不足,无法形成长时间有效战斗力的问题。这样也不会因为粮道被敌军的骑兵切断,必须回撤收兵这种问题。

    而后勤供给不足,水土不服,无法适应长时间的草原戈壁生存条件,体质羸弱,马匹不如游牧马匹健硕。这便是自古以来汉人面对游牧民族无法克服的短板。

    这也是为什么明军自开朝以来一直固守长城要塞的主要原因,也是华夏民族数千年来一直无法彻底消灭这些游牧民族的重要原因。

    而且他们也建议朱元璋,在军队里尤其是骑兵,效仿蒙古人的生活习惯,这样才会形成有效的长时间的战斗力。才可以让明军的骑兵,如同出鞘的利剑在草原长驱直入。

    避免了运输补给线较长,汉人的饮食习惯无法适应草原生活,体质羸弱等问题。

    他们的建议是很好的,他们一语便道出了对于游牧民族,汉军的不足之处。

    但是这对于刚刚经历改朝换代,百废待兴的大明王朝来说,这些都是很不现实的建议,明王朝没有能力去实现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