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雌伏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四百三十一章 雌伏 (第1/3页)

    福建漳州府,漳浦县。

    这座海防小县城,出城不到五里地就能见到汪洋大海,周边多丘陵山地,土地贫瘠,土壤含咸碱性太强,不利农耕,自古以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一年辛苦,田间劳作,所得的收成仅仅够一家人勉强度日。

    幸好,大海是慷慨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下海打鱼不失为贴补家用、补给食材的好方法,把鱼晒干,储存起来,还可以在绵绵冬日里赖以充饥,所以漳浦的土著,日子虽清苦,却还是在千年间逐步形成了一处沿海较为集中的聚居地。

    海边的人们,就这样勤劳而又心酸的艰苦度日。

    这种状况,持续到了唐宋,强大的华夏引来了四海客商,发达的海上贸易从唐代泉州市舶司伊始,就引领着中华大地上的对外贸易潮流,来来往往的海船在码头上停停靠靠,各种肤色各种长相的人物上上下下,大批的货物从福建、浙江和广东沿海或公开的朝廷码头、或各色走私码头搬上又卸下,随着一笔笔生意的达成,一箱箱的银子金子在人们的手里交换着,伴着脸上的笑意推动着海上贸易的愈加兴旺发达。

    漳浦优良的地理优势近水楼台,很快的发展起来,原来渔村一般的地方显然不够用了,房子越建越密,人口越来越多,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漳浦县作为一方县城,终于有了个县城的样子。

    巨大的利润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好的东西,金银的味道吸引了豺狼,倭寇的肆虐,染血的刀剑,让漳浦县建起了城墙,城外海边,六鳌千户所用武力保护起来这一方平安。

    海防开了又禁,禁了又开,时而收紧时而松弛,靠海吃饭的人们跟着这政策的变化,时而变成规矩的海商,时而变成残忍的海盗,民风彪悍起来,被太阳晒成古铜色肌肤的人学会了用武力解决问题。

    到了大明隆庆年间,禁了多年的海防再一次开了口子,史称“隆庆开关”,福建漳州府漳浦县往东一百多里的月牙港成了朝廷对外公开的允许私人海上贸易的港口,并设立的海澄县,建立督饷馆,到后世,这里会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厦门。

    虽然朝廷仅允许海澄开口,但漫长的海岸线哪里是朝廷顾得过来的,近在咫尺的漳浦县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产生了诸多利用空子走私的人,督饷馆高昂的税金让不少人铤而走险,利用水师顾及不到时候,运输着一船船货物。

    这个行当,让许多家族一夜暴富,一次冒险换来足以吃几辈子的利润,像蚂蚁一样爬动着他们的心,他们中的许多人与官府和海匪有各种各样的勾结,或者干脆自己就是海匪,亦匪亦商,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和各种黑吃黑,一些人死去,一些家族莫名其妙的消亡,剩下来的,都是豪族大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