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 水洞

    正文 第三十九章 水洞 (第3/3页)

从平行的角度看,很难看出排列出的到底是一个什么图案,忽见一旁的志伟指着河对岸的一道岩壁冲我喊着什么。

    我又朝对岸看了看,见那面暗红色的岩壁中央画着一张巨大的人脸,因为这里空气温度很大,褪色严重,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人脸上的头发和胡须都被画成了火苗的形状,像在暗红色的岩壁上滚动着的一团火球,应该是火神祝融的形象。

    如此说来,这些被摆放成八卦形状的人骨应该和“火”有关系。又换了个角度仔细打量了一眼面前的人骨,看着看着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一排排的尸骨墙,拼出的图案应该是八卦中的一个卦形——“离”卦,代表“火”。也正因为汉朝属“火德”,而“火德尚赤”,所以这暗河两旁的石壁都被涂成了暗红色。

    眼前的尸骨被刻意摆成这种“离”卦的卦形,源于“五行相克”的一种观念,是战国晚期的阴阳家邹衍以“五行说”为基础主张的一种历史循环论,即“五德说”,“五德”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所代表的五种德性(也称德运),认为五德循环,相生相克。历史上的皇朝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这里所谓的“运”就是指“德运”。

    秦汉相代,因为秦为水德,汉代秦而立,应为土(土克水)德。

    直到王莽建立新朝,采用刘向的主张,认为汉朝其实应该属于火德。光武中兴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了汉朝正朔为火德。

    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后汉书》、《三国志》等都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作“炎汉”。

    看来,眼前这一堆堆尸骨被摆成了“离卦”的卦相,看似杂乱无章,其实这里面大有讲究,且于史有据,就象三江有源,泗水并发,原来也是有出处的。

    正看着看着,手电闪了几闪,啪一声灭了。眼前一下子变得漆黑一团。看来是手电的防水层裂了,也难怪,这上天入地岸上水里的一番折腾下来,这把手电少说也被连摔带撞了几十遍了,能撑到现在质量算好的了。

    一团漆黑中,我把手伸进背包里一摸,不由心中暗喜,背包里居然还有一根火把,因为比其它的火把都短一截,下墓前理顺装备的时候,若不是志伟嘟嚷了一句:“多一根总比少一根强”,差点被我随手扔掉,没想到此时派上了用场,急忙抽出来握在手上甩了甩。

    这种用松脂制成的火把,斥水性极强,哪怕在水里浸泡过,只要甩掉上面的水珠,一点就着。我摸索着掏出打火机就要点上,可打了半天也没打着,心说坏了,他妈的连打火机也进水了。

    这时,暗河上游的来水量越来越大,从石壁下奔涌出来的水流,在黑暗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冒出的冷气激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我扔掉手里的打火机,暗想,肯定是外面的雨下得更大了,山洪暴发才使得这条地下暗河河水暴涨。

    果然,不消片刻工夫,湍急的水流就咆哮着漫上了河滩,转眼间就没过了脚脖子。一片漆黑中,我担心上涨的河水把我们俩卷走,便拉过身旁的志伟,贴着他耳朵根喊了几嗓子,两人一前一后,摸着黑儿往高处爬去,一直爬到一道石壁下才停下来,靠在上面大口喘着气。

    我心想,现在已经身处绝境,只能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憋住一口气跳进暗河里,再顺着水洞回到那口水潭里去,不然等到潭水漫进祭坛下的那条隧道,退路一断,就全完了。

    为慎重起见,我把这计划在脑子里滤了一遍,觉得这是目前惟一可行的办法,只能冒险一试了。这么湍急的水势,又是一路下行,加之水洞开凿得十分规整,又经过近二千年的水流冲刷,里面湿滑无比,估计用不了二、三分钟,就可以被冲回那口水潭。只要我和志伟能一口气憋住三分钟,就有九成的把握。

    想到这里,我扯过志伟,大喊大叫地跟他商量了一下。大概志伟也意识到已身处绝境,黑暗中虽然看不见,但仍能感觉到他一阵狂点头。

    计议已定,事不宜迟,我正要扶着石壁站起来,突然感到撑在石壁上的手摸到一团丝线一样的东西,抓在手里凉丝丝的,好像带着水分。再顺着那些丝状物一摸,发现它们是从身旁的一条石缝里钻出来的,心里一惊,又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