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章 壮士断腕,名将的抉择

    1984章 壮士断腕,名将的抉择 (第2/3页)

玠预想,依托和尚原险要只可坚守得一时,为了保存实力,麾下诸部军旅也已然要准备往南撤离,而倚仗仙人关、饶凤关一带险要构筑坚固的防线。如此就算是甘陇一隅的军州也将落入齐军之手,后勤粮秣运输也有了保证,这才可尽最大的可能长久保住川蜀之地门户不失。

    是以当各部齐军趁势又攻克了陇州、秦州治下前沿的几处县镇砦寨,吴玠所统领的宋军也并没有分散兵力驰援。一批批的甲仗战袄、粮草军械却开始往南面大散关的方向转运输送而去。而由吴玠委以重任的杨政虽然率领七千禁军于和尚原地域所修筑的堡垒军寨驻扎防御,果然也有齐军精锐奔袭而至,也立刻用劲弓强弩轮番迭射,而对于强攻的齐军兵马造成一定的伤害。

    然而位于和尚原东侧,吴玠当然也不会孤注一掷的选择与发动全面侵攻的齐朝大军立决胜负。而是稳扎稳打,徐徐后撤,但凡察觉到哪一处的军州面临敌军的侵攻压力实在太大,分兵救援恐怕还要牵扯得更多的兵马泥足深陷,吴玠会断然选择放弃那颗棋子,不会选择与敌方展开拉锯一般的争夺张,以保存己方军力,而至少在眼下仍然竭力抵抗猛攻的州府军寨,所能发挥出的作用便是尽可能拖缓齐军进逼侵吞的势头。

    战争到了这个份上,已经成为双方主帅战略层面上的博弈,非是谋一城一隅,而务必须衡量敌我双方全盘进退攻守间的利害得失。只不过吴玠这边既得宋廷将西线防务要事交托到自己手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在宋朝而言却最容易招致国君与权臣猜忌,不得已吴玠一面须要保存实力,一面却还要派遣快马速往宋廷陈情奏请。否则哪怕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有所取舍,奸臣自会坑你,而虽有一腔热血却不曾设身处地体察过战局的所谓忠直臣子也可能会弹劾抨击你畏敌怯战、不施救援而致使疆土沦陷,也就如当初小种相公被朝廷逼到了份上,而存万一的可能主动撞进金军的包围圈一般.....

    战事延续到以后数个月的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