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百七十四章 死亡(大结局)

    正文 第九百七十四章 死亡(大结局) (第2/3页)

生怕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对惹怒这个杀人魔王。

    朱宏三看到徐贵妃的样子心中十分恼火,这个女人长得像马小芳却一点没有马小芳的活泼朝气,上了床也如同死鱼一样,在失去对徐贵妃的新鲜感后朱宏三也开始厌倦她了。

    看到徐贵妃这个样子朱宏三皱眉道:“好了,不用你伺候了,你下去吧!”听皇帝这么说徐贵妃如同大赦,赶紧起身告退。

    徐贵妃走后一个小太监进来通报张家玉来了,朱宏三现在威权日盛,大概唯一敢在他面前说一些家常话也就是张家玉了。正好今天朱宏三心情不太好,需要一个人来开解,所以听到张家玉拜见后赶紧让他进来。

    张家玉刚才在大殿上已经看到皇帝朱宏三有心事,张家玉是官场老油条,马上知道皇帝为什么心情不好,所以在散朝后来见皇帝,为的就是接班人问题。

    张家玉是戾太子朱海的老师,所以在接班人问题上张家玉一直支持朱海。不过当年朱海犯了那么一个大错误,说服皇帝复立朱海当太子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不过张家玉知道皇帝不会活到永远,皇帝也要死得,为了能在皇帝死后还当这个首席军机大臣,张家玉必须将朱海拱上位。

    朱宏三看着张家玉进来行礼后问道:“张爱卿,你来见朕有什么事情?”

    “陛下,刚才朝会时臣看到陛下好像不开心,能否和臣说一下,也让臣为陛下开解一二!”

    张家玉和朱宏三的年纪差不多,当年在广东时张家玉跟在朱宏三身边也算半个朋友,所以今天张家玉才敢这么问,如果换上其他大臣,看到朱宏三吓得都尿裤子,那里还敢为皇帝开解一二?

    朱宏三听张家玉这么说叹了口气说道:“哎,刚才朕看满朝都是青年大臣,朕的旧人也就剩你一个,你老了,朕也老了!”

    张家玉躬身说道:“陛下从微末起兵,驱除鞑虏光复大明,这等功绩已经可比唐太宗、宋太祖,还有我朝的高祖皇帝!”

    朱宏三是什么人,一听张家玉这么说就知道他想要说什么。唐太宗晚年几个儿子争位,最后闹得太子和魏王李泰被废,让一个中人之资的李治当了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也是这样,晚年的烛影斧声也弄得不清不楚。至于朱元璋也差不多,刚死儿子就闹起了靖难之役,几年就将朱元璋选定的合法接班人打倒在地自己当了皇帝。

    这几个皇帝都是活的时候武功盖世,但是死后接班人没选好,弄得朝政动荡。所以今天张家玉来见朱宏三并不是什么为陛下开解,而是直接提出皇帝你应该选接班人了。

    在戾太子朱海刚被废的时候,有些大臣也提出过为了国家希望在立一个太子,可是当时朱宏三还年富力强,根本没想过这么早就选定接班人,再加上当时其他的几个皇子年纪还小,所以朱宏三准备等等再说。

    可是这一等就是十多年,朱宏三今年已经六十了,谁知道你还能活几天。如果皇帝你突然挂了那这个国家怎么办?朝政怎么办?难道再来一次八王之乱?

    朱宏三并不是昏庸皇帝,他知道张家玉这也是为国家考虑,可是现在朱宏三对这个接班人还没定下来,没办法朱宏三问道:“元子,这个太子你看谁合适?”

    张家玉听皇帝叫自己的字心中大喜,知道今天有戏。但是张家玉不能直接提出让朱海再次当太子,那样痕迹太明显。

    “陛下,太子是一国之根本,臣怎敢妄自猜测?请陛下乾纲独断!”

    其实朱宏三心中也有一个人选,那就是皇长孙朱升铎,可是朱升铎的叔叔们都在,并且还都是壮年,如果直接让朱升铎即位,那等朱宏三挂了那几个叔叔还不翻天啊!当年朱棣可就是打着朱允?刹痪椿适宀欧6?木改选?/p>

    朱宏三沉吟一下说道:“元子,长孙朱升铎深肖朕躬,你看他怎么样?”

    张家玉一听有门:“陛下,皇长孙毕竟差了一代人,如果让他当皇太孙那其他皇子怎么办?伦理纲常怎么办?还有现在戾太子还在,也不可能绕过父亲直接册封皇孙吧!”

    朱宏三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可是这怎么办?

    “那元子你看怎么办?不用担心,今天这个屋中就是你与朕君臣二人,有什么情况你直接说出来即可!”

    得了皇帝的指示张家玉开始发表长篇大论:“陛下御极三十年,武功极盛,民间百姓也得到了休养生息,挑选那个皇子让陛下的治国理念得以延续才是最重要的!”

    张家玉跟随朱宏三最久,他知道这位皇帝喜欢听什么,当然最喜欢听拍马屁。其实张家玉当了八年的帝国大管家,那里不知道现在民间到底是什么样子。因为建国这三十年战事就没停过,帝国财政已经快被军事拖垮,每年财政收入有七千万银元不假,但是每年花在边疆战事上就要一半,这个国家在这么下去就会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帝国边疆常年有二十万士兵在战斗,印度还算可以,毕竟现在印度也有四五千万人口,恒河平原还是产粮区,所以印度战事还算收支相抵。可是张家玉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在西北用兵。出了玉门关就是一片沙漠,那里的人口稀少民风剽悍,同时因为根本没有基础设施,帝**队的补给全凭从中原内陆运来,国家实在支撑不住了。

    如果马明远等权臣还活着必定不会同意皇帝这么干,但是皇帝将所有反对者杀个精光,用他坚强的意志将西北战事坚持了这么多年。不过张家玉作为大管家知道,西北战事不结束是不行的,现在国家表面一片繁荣,可是民间八成的财力已经被抽调一空,在这么搞下去国家会出乱子的。

    国家成了这个样子,张家玉作为大管家自然心中着急。但是张家玉比马明远聪明就在于这点,他不会当着皇帝的面子直接提出反对意见,而是委婉的从侧面点醒皇帝,就是皇帝不听张家玉也不会不依不饶,反正国家是皇帝你的,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这也是张家玉从神武十五年开始能躲过历次清洗的原因之一。

    张家玉先说了一段废话吹捧皇帝,然后才说道这个接班人要挑选延续皇帝你治国理念的人。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