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巧夺皇位

    第一章 巧夺皇位 (第2/3页)

  兴献王起身说道:“胡太傅谦虚了,本王会记得你的好的。你先下去吧。”

    胡太傅弓着背往后退答道:“微臣告退。”

    宫正司徐大人(女官)在接到太后的密旨后,立刻通知了统领的四局“尚仪局”“尚服局”“尚寝局”以及“尚食局”连夜筹备次日的新帝登基大典。

    次日清晨还未亮,皇宫里的御辇就来到兴献王府邸接他入宫登基。朝堂上文武百官齐聚,张太后也坐在凤椅上。这时,先皇帝的首领太监魏公公大声宣读道:“先帝昨晚驾崩于豹房,身后留有遗诏:‘朕一日归去,若无子嗣,从先皇帝孝宗兄弟一脉择贤能者继承皇位。兴献王长子厚聪文武双全,孝敬长辈,性格和气友善,明君也。宜承继大统。’钦此”

    文武百官皆下跪行大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众爱卿平身!”接着皇上从魏公公手上拿出了另一道圣旨大声宣读道:“朕今日登基,改年号为‘嘉靖’,追尊先皇帝武宗为‘建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先帝武宗淑惠德妃吴氏,荣淑贤妃沈氏以及豹房里的歌伎们允以陪葬;尊张太后为‘昭圣慈寿皇太后’,封生母蒋氏为‘兴国太后’,追封兴献王为‘兴献皇帝’,封胡太傅为首辅,赏千户良田,钦此!”

    皇上刚把自己的旨意宣读完毕,下面众多朝臣就议论纷纷,唏嘘不已。史部尚书裴大人上前进言道:“皇上!臣认为皇上的旨意里有一处不妥。”

    皇上神情有些紧张的责问道:“有何不妥?”

    裴大人:“皇上已入继孝宗一脉,还追封自己的生身父母有悖伦理;但姑且念在皇上的生母还在世,封她太后,已实属勉强;但皇上万万不能追封兴献王为皇帝的啊,这是大不逆啊。”

    皇上正想起身解释些什么,张太后立马开口了说道:“裴大人所言极是!”然后对着皇上和文武百官说道:“皇帝封生母蒋氏为太后,和哀家平起平坐也无大碍。但是追封已逝世的兴献王为皇帝附太庙是违背祖制的大逆不道的事情,哀家绝不会允许。”

    下面以裴大人为首的朝臣立马迎合道:“太后英明!”

    皇上觉得自己的皇威辈挑衅了,气不打一处来:“你。。。你们。。。”然后看了看底下胡太傅的眼神,皇上略有所懂,缓和的说道:“朕觉得母后和大臣们都说得很对,追封兴献王一事就暂且搁置在一旁吧。退朝!”

    仁寿宫,张太后对素穗说道:“别看新帝年龄虽小,今日登基大典如此镇定自若,以后咱们的路可不好走啊。”

    素穗给张太后沏了一壶茶对她说道:“朝中的胡太傅不是太后您的眼线嘛,您看皇上今儿个还封他为首辅大臣呢。”

    张太后淡定的说道:“素穗,在宫中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朋友。大家利益相同时,相互扶持一把罢了。谁也不可靠,只能信自己。不过哀家以为是该给新帝选一名皇后了。”

    素穗不解的问道:“奴婢不懂,太后方才还说皇上年龄小,为何如此迫切的要给皇上择一名皇后呢?”

    张太后解释道:“未到选秀女的年龄,可以先择一名良家女子立为皇后;至于选秀女嘛…可以先暂且搁置几年,也得让哀家和未来的皇后先培养培养感情吧。”

    素穗似乎恍然大悟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答道:“还是太后您目光长远。”

    张太后对素穗说道:“素穗,去颐寿宫把蒋太后请来吧。”

    素穗纳闷的问道:“这事儿,太后还要跟蒋太后商量?”

    张太后:“哀家让你去请,你就去请,他是当今圣上的生母,有些事情还是要走一个场面,哀家自有打算。”

    素穗连忙应声道:“奴婢遵旨”

    登基大典刚完毕,皇上就到颐寿宫给蒋太后请安:“儿臣叩见母后。”

    蒋太后连忙弓着身子去扶皇上起来:“快,免礼!”

    皇上:“母后移居颐寿宫,还住得惯嘛?”

    蒋太后满脸微笑的答道:“习惯,习惯!皇上不用担心。只是…你怎么没去给张太后请安呢?”

    皇上略带一丝不屑的语气说道:“登基大典完毕,朕就立马赶来看母后了,一会儿再去仁寿宫请安。”

    蒋太后皱起眉头,略有紧张的叮嘱皇上:“皇上!张太后是先帝孝宗的原配皇后,也是先帝武宗的皇太后。哀家只是因为皇上你登基,以先王妃身份而晋封的皇太后。嫡庶尊卑有别,以后皇上你还是先去仁寿宫请安了再来哀家这儿吧,免得落了别人口实。”

    皇上立马龙颜不悦的说道:“母后,难道你没看到张太后刚刚在朝堂上居高临下的样子吗?朕可不想当一个傀儡皇帝。”

    蒋太后心平气和的解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