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叶夫根尼·奥列金的一天3

    (九)叶夫根尼·奥列金的一天3 (第2/3页)

其遥远的外星基地或空间站,人们也可以依靠星际通讯信息增强飞船和多颗宇宙通讯卫星的中继传递,通过光量子全息通讯让联络双方能够近距离地看到对方非常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声音,还能够感受到对方所处环境的温度、气味和背景声音等多种信息,仿佛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对方,就如同面对面交谈一样,极具身临其境的现场真实感。

    相比发送光量子邮件的文字、图片、视频信息、星际语音通话这几种通讯方式,超远程光量子全息星际通讯技术最复杂,要求的设备最多,因而也最容易出现故障。

    由于建设并维护一个超远距离星系全息通讯网络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用于增强全息通讯信号的固定飞船和中继通讯卫星业务容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众多外星基地和宇宙空间站的需要,光量子全息通讯供不应求,就成为星际通讯中最紧张、最繁忙,价格也最高的联络形式。

    为优先保证公共事务,超远程星际全息通讯也主要为地球各国官方及大型企业提供服务,为私人服务的容量仅占其业务的一小部分。

    因此,地球各个外星基地、宇宙空间站以及飞船、战舰,都对私人光量子全息交流控制得非常严格,为工作人员提供的定期免费通讯时间非常有限。更何况光量子全息通讯信号又常常被宇宙离子风暴、大天体引力波动产生的太空引力湍流涡旋等强烈干扰造成通讯中断,这样外星宇航员与地球本土家人面对面的全息交流就显得格外得稀少和宝贵。

    正是由于建立了遍布太阳系大部分宇宙空间的星际光量子数据链传输及全息通讯网络,地球本土的太空指挥与控制中心的各个工作台,可以通过超远程光量子数据链传输及星际通讯系统,经过工作台超智能光脑主机的选择,随时获取自己管辖的各个外星设施所安装的全部超智能全息探头采集的信息。

    这样既方便后方科学研究获取外星开发各种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同时也能够对各处外星基地、宇宙空间站和太空舰船的日常运转情况,实施全自动、全天候、全方位的有效监视与控制指挥。

    叶夫根尼·奥列金此刻从监控工作台看到的一切,都使他产生了一种感觉:一切运转正常。的确,人类在太阳系各个已开发的星球上、以及在浩瀚的宇宙空间里的各个宇航站和航天器的一切活动都按部就班,就像最新一代的原子钟一样精确而平稳地运转着。遍布太阳系的地球人的各个领地波澜不惊,如同昨天一样秩序井然,丝毫没有即将发生惊天动地的重要事件的迹象。

    在地球人开发的各个外星基地,同样是一幅欢快忙碌的繁荣景色。在各处外星矿场,各式外星全自动采矿车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作业,有的用外形奇特的吸口紧贴地面,大力吸取着地表松散的的土壤,有的在不停地钻凿、挖掘着坚硬的岩石,还有装满矿料的自动采矿车往来穿梭,把各种矿物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加工车间。

    在各个紧张有序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台高度智能化的生产设备、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外星工业机器人都在毫不停息地工作着。它们在周密复杂的高级程序的控制下,一丝不苟地重复完成着种种操作动作,生产出一批批完全符合要求的各式产品。而承担着监督与调度任务的外星工作人员,此时则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密切观察着各个环节的生产运行,他们会及时发现并解决流水式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生产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在太阳系各个星球与小天体之间的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中,在各条星际航线上的重要的空间点,以及星球引力平衡点,分布着一座座采用模块化技术建造组装的宇宙空间站或大型宇宙飞船。它们承担着星际数据链中继传输、光量子全息通讯讯号增强传递、航天器检测维修、中途补给休整、航线要道守卫等重要任务。

    这些大大小小的太空站或固定停留的大型宇宙飞船,就像茫茫沙漠中的一汪汪清泉,又像地球早期探索新航线时代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座岛屿一样,成为星际移民在苍莽宇宙空间长途飞行中热切盼望的歇脚点和中转站。

    几百年来,在地球人类不屈不挠地探索和开拓宇宙空间的征途中,一代又一代的地球宇航家们发现,在浩瀚无垠的太空里,由于星球之间的相互恒定引力和持续稳定喷发的大规模宇宙流体粒子风暴流,存在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引力带。

    如同帆船在地球海洋中的洋流和风带里航行一样,航天器在这些相对封闭、内部环境相对单纯的太空引力带中飞行,可以较少地受到宇宙中各种复杂自然现象的侵扰,有效地节约大量的动力能量,并显著地提高宇宙航行速度。

    久而久之,在宇宙各个星球之间,随着一个个适宜飞行的宇宙引力带的不断被发现,便形成了一条条漫长的、比较固定的太空航行通道。

    几个世纪以来,地球各大势力及部分国家,都坚持不懈地集中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在各条重要的太空航行通道交汇处和天体引力平衡点附近,纷纷建造了大大小小的宇宙空间站,以加强对太空航行通道的控制,保护本方往来航天器的航行安全。

    地球人类最早对太空的开发,主要是出于军事目的。早在三百余年前,随着宇航技术和核能源技术的日益进步,当时地球各个大国在自己国土上方的外太空近层空间,开始以模块化连接的方式建造军民两用的太空空间站。

    这些最早的太空空间站不仅开设了各种太空实验室,安装了精密的小型太空生产设施,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舱室还装备了太空导弹发射器、太空高能量激光发射器等攻击性武器,用于守护自己国土上方的外太空空间,以保卫地球本土的国家安全。

    这一争先恐后地建造太空军事基地的浪潮一直持续了近百余年,随着一座座越建越大的外太空近层空间站的投入使用,地球各个大国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上方的外太空近层空间,构建起了一层层攻守兼备、守卫严密的外太空防御网。在最大型的太空空间站里,竟然可以容纳将近三百人同时工作和生活。

    由于当时的太空空间站尚未安装人工重力系统等先进设施,宇航员无法长期在太空空间站生活,几百年前的外太空近层空间站的乘员是定期轮换执勤的。

    那时地球各国刚刚研制成功的空天往返飞艇,频繁地来往于地球本土和各个太空站之间,不仅运送轮换执勤人员,还要为各个空间站送去大批种类繁多的补给物资,并运回空间站小型生产设施真空制造的、地球本土无法生产的精密电子元器件、高端制药等各种产品。

    当时地球本土的民众无论白天或夜晚仰望天空,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一座座外太空近层空间站闪闪发光的身影,还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个小亮点在天际倏然划过,那是空天往返飞艇来往于固定空天航线的影子。这也成为许多文人墨客抒情赞美的景象,同时也备受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诟病。

    公元2413年,在地球各国已基本将月星表面领土瓜分殆尽之后,地球人再一次把目光投向月星与地球之间的宇宙空间。

    许多地球学者提出,随着月星的充分开发,在现有发达的太空科技条件下,这一空间实际上已经成为地球与月星之间的“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