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汇聚

    172 汇聚 (第2/3页)

得这个集众多南洋商会成员之力,一建矿场就投入巨大的金矿,在大家心心念念之下,直到现在才开始分发第一回的分红。

    而为了能够让南洋商会成员之间多一点接触交流,让大家能够慢慢融合沟通,李天养也把原本可以直接将分红的利益送到各家商号手中,搞成了现今这样,将众多商会成员全都请到基隆镇中来,大家共享欢喜,同时也能对商会这几年来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

    作为南洋商会倡议人,李天养成为了商会第一任会长,随着商会这些年的同舟共济、共同发展,让李天养不无对当初临时起意构筑这个商会拍案叫绝,虽然这有些王婆卖瓜之嫌。

    这些年,商会各成员在利益的驱动下,彼此之间私下爷有了许多的合作,其中虽然也有不少的矛盾,但是总体而言,上回正面的影响反倒更多一些。

    比如在商会当中,若是有成员资金周转不便,想要拆借资金,放在以前自然是去找钱庄之类的高利贷拆借了,其中利息让人心疼,却也不得不低头认了;而现在却好,在李天养的牵头之下,会中资金充足的东主本家,同样可以作为借人,以远比高利贷低上不少的利息,借贷资金给有需要的商家周转,再也不用跟那些高利贷行业打交道了。

    当然,最初李天养会牵头做这件事情,其实也源自于洪门自己都资金周转不便,才有了这一想法,不过在商会里推出这一举措之后倒是给各家成员带来了极大便利。

    再比如在大明朝内陆诸如景德镇瓷器这些紧俏事物的采购上,南洋商会大多数成员因为成本有限,基本竞争不过大明朝中那几大巨贾,最后能落到他们手中的紧俏物寥寥无几。

    可是随着南洋商会成立之后,商会当中的成员们互通有无,在这种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的行业当中,几家、十几家中型商号联合起来,共同出资采购下某一座、或几座窑口得产出,相比以前只能捡人家剩下来的残缺物件儿,现在所得利润着实要高出不少。

    反正有着吕宋棉兰矿场的分红股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