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 喜事总是不单来

    375 喜事总是不单来 (第2/3页)

比那些顺风顺水的海船行驶速度还要迅捷。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艘海船船中央一根粗大的烟囱状配件,此时正源源不断地喷薄出浓烈的灰白色烟气,若是在大员岛笨港、基隆镇待的够久的百姓在场的话,恐怕不难因这烟囱和烟气而联想到洪门刚刚推行运作几年的火车来。

    没错,这艘新式的、无需风帆就能快速运行的海船,就是由笨港造船厂杨志领衔研究发明出来的蒸汽轮船。

    当年跟火车差不多一起立项的蒸汽轮船,直到火车笨港开始营运两三年之后,才终于完成了研制工作,并将其付诸现实,制造出这么一艘真实物件出来。

    蒸汽轮船等制造,其实一开始的进度比之蒸汽火车还要迅速,并且其第二代改进版就已经能够达到每小时二十里的航速了,已然可以实际操作了。

    可是,因为当初李天养的不满,对杨志他们提出了将蒸汽轮船的明轮转化为水下的螺旋桨工作方式,这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要求,却给杨志他们造船厂的研发师傅们带来一个极大的考验和难题,一直到如今,杨志他们才算是圆满解决了水下螺旋桨的可操作性。

    而此时出现在笨港沿海的这一艘真实轮船,其利用水下螺旋桨的运作方式,在无风无浪的普通环境下,能够稳定保持航速在二十里每小时,超负荷运转的话,甚至可以短时间达到三十里每小时,而即便是逆风有浪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航速在十里每小时的速度。

    这样的速度下,将会给大员岛遍布南洋东倭的航线带来多少便利,缩减多少海上行驶时间荷风险,其是不言而喻的。

    而将早期明轮运转方式改进成水下螺旋桨操作,更是可以让洪门最大的武力洪堂舰队能够充分发挥轮船的速度优势,以及其不知疲倦、不费劳力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战斗力,而不用担心像之前明轮那样庞大的目标被毁以后,轮船失去动力成为别人眼中的靶子问题。

    一直把杨志他们难住的问题,就是水下螺旋桨操作等时候,总是会出现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