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师父的往事(一)

    第19章 师父的往事(一) (第2/3页)

师父去地府走了一圈,我浑身累的跟散了架一样,睡到临近下午才慢慢起床,屋里的桌子上摆放着两碟小菜,两个白面馒头,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稀粥。

    我现在肚子饿的咕咕叫,一个狼吞虎咽把桌子上的食物吃的干干净净。

    来到师父的屋子后,看到师父坐在蒲团上静修打坐,我轻轻的叫了一声师父,师父睁开眼睛,淡淡的说了一句,来了,坐吧。

    “师父,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坐在蒲团上,迫不及待的问道。

    “哎,”师父看着我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这要从民国十年说起了,当时我刚刚八岁。。。”

    等会儿,我一时没有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师父,您说民国十年的时候您八岁?”

    “是啊,怎么了?”

    我心里开始计算起来,民国是上世纪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建立起来的,1911年成立,民国十年那就是1921年,师父说他那时候八岁了,那就是师父在1913年出生,现在是2016年,二者相减之后,我立马怔住了。

    我无比震惊的看着师父,结结巴巴的问道:“师父,您、您老人家今年104岁了?”

    “自己不会算吗?”师父不屑的翻了我个白眼儿。

    卧槽!我像是重新认识师父一样,浑身上下打量着,花白的头发夹杂着些许青丝,脸上虽然留住了岁月的沧桑,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左看右看,怎么看也就六十岁出头的样子。

    我的内心被深深的震撼了,难道之前看过的那些和传说里面,修道之人修身养性可以延年益寿难道是真的?

    “师父,那个延年益寿的道法您一定要传给我啊。”我心里泛起了激动地浪花,尼玛,谁不想长寿百岁啊。

    “多吃萝卜蔬菜,少生气。”师父鄙视的看了我一眼。“行了,你不是想知道关于方烈的事嘛,你还想不想听?”

    我立马变得一本正经起来,神情严肃的说:“师父您说。”

    师父摆摆手,眼神变得有点迷离起来,开始回忆起那无限的历年往事。

    师父本家姓王,俗家姓名王大寿,是南方一家富庶人家的独生子,民国十年,师父刚好八岁。民国成立之初,政局动荡,各方面旧势力的军阀相互混战,中原大地上战火丛生,生灵涂炭。有一次两个军阀之间混战,战争中许多人都受到殃及惨死,其中包括师父的父母,师父因此成了孤儿。

    成了孤儿的师父无所依靠,没有了生活的来源,只能到处要饭为生,饥一顿饱一顿的勉强活着。有一天他一路沿途乞讨,来到了江苏省茅山地界。

    传说在西汉景帝时期,有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在茅山修建道路拯救黎民百姓,三兄弟见这里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十分适合留山隐居,修道养性。最后茅氏兄弟终于修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因此建立三茅道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