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要带到北宋的技术

    第一百一十四章 要带到北宋的技术 (第2/3页)

,返回到后宫里,这里又是一片喧闹。

    内务府丁福正安排着赵佶迁出皇宫,殿前司李晋中派了大量禁军护送。

    李浩将赵佶封为徽王,保留其庙号中的徽字。并准备在杭州建一座王宫,并置下大量的田地给他。在王宫建好之前,让其暂时移居皇家园林宜春苑。

    赵佶和他所有的妃子今天就要完成搬迁,愿意跟随赵佶的太监和宫女,全部准予随行。原先贴身服饰赵佶和他妃子的,不管愿不愿意,都要跟随。另外按宫廷规矩,所有破了身的宫女,都不能留在后宫内。她们可选择跟随赵佶,或者由丁福派发一大笔钱送回家。

    李浩见宫苑很乱,又转到睿思殿,开始例行的原力修炼,修炼完毕后开始计划一下接下来的要做的事。

    基因药液第二次临床试验可以开始了,等完成三次药试之后,自己和莫诗筠,还有梅兰竹菊四女也要开始注射。然后回一趟主世界,给父母和妹妹也注射。

    所以近期内就要回主世界了,要仔细计划一下采购哪些物资过来。

    泉州的奇珍异宝阁可以竭业了,这样子输入主世界的商品赚钱,对自己没有太多意义了。照相馆还可以保留,为自己保留一个赚钱的途径,但要提价一倍。

    短时间内虽然暂不推行变革,但有些影响不大的东西可以推广。比如蜂窝煤和配套的煤炉,汴京中很多人烧煤,这个可以改善一下。蜂窝煤制作简单,材料很容易取得,不外乎原煤、碳化木屑、石灰、黄泥、木炭粉之类。

    但蜂窝煤使用方便,燃烧充分,节省煤炭,而且废渣可以夹出来,处理好就不会污染环境。蜂窝煤在主世界都还较为广泛地应用,如果在这个时空推行开,好处是显然易见的。可以预计,蜂窝煤会也很受汴京民众的欢迎。

    诸如此类的工艺,不会对朝廷有影响,但对民间很有便利,这类工艺可以先在这个世界推行。

    这一趟回主世界之后,李浩打算再一些技术过来,促进北宋的地发展。

    第一是要生产水泥,水泥在建设中的用处太大了,将汴京城地面硬底化,铺设水泥路,既可以使得百姓出行方便,也使得进城的马车平稳。利于货物运进城里。而且地方上的主要官道,铺上水泥路后也会促进运输。

    第二个是要生产出轴承,这个时代的马车、牛车如果装上轴承,摩擦将大幅度降低,同一匹马可以拉动多的东西,大大地节省畜力。

    第三个是准备在沿海建设盐场,现现代的方法生产出优质的海盐。这个时代盐价昂贵,民众负担太重。

    当然,大宋目前盐铁专营。朝廷设盐铁使,与度支使、户部使合称三司使。总领全国财赋。可见盐在朝廷财政的地位。李浩暂时不打算动这些机构,也不想对财政造成冲击,只是逐步地多产出一些优质的食盐。等以后条件成熟,再大规模地建盐场。

    李浩午饭也是让人送来睿思殿吃的,他整理出一些这类急需的项目之后,做好种种回主世界采购的计划安排。

    然后他又想利用智脑和机器人,建立一套官员业绩考核的系统。

    选取有能力的官员,这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哪些官员应该升,哪些官员应该贬。如果仅凭自己个人的喜恶,或者仅听从大臣的推荐,这都是不可取的。

    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考评制度,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官员的能力。对官员的政绩进行量化。但要做到这一步,非常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