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汇报2

    第三百五十六章 汇报2 (第2/3页)

府的底层当个科员,办事员,处理有关商业方面的问题。

    可以学习各种营造,比如马车,火枪,道路辅修,勘测,城市修建,房屋修建,如何打铁,锻造,如何看管炼铁,炼钢炉,如何修造等等,一切使用的技术知识,可以进入各个官府开办的工厂当个工人,或者派往县府进入相关的部门工作。

    当然了,这时候也可以当兵吃粮,或者进入乡里,镇里,从事农桑,水利等的工作。

    府学相当于高中,前两年学好了更多的基础知识,然后可以分配到府衙里面做事,或者去府学更加高等的有如县学的两个分类的学校中去,不过这种学校更加高级,学制有四年,五年的。

    前两年学习县学里面学习的东西,后两年学习更加高深的东西。

    州学,只在各州州府设置一所,或者两所学校,学习更多的只是,比如学政,地理知识,如何进行分析和研究更多的东西,府学好学生,或者有一技之长的都会进入府衙,州学也一样,虽然进入州学以后也就是个科员,也只能从科员熬起,但他们起步毕竟比比人高了很多,眼界也宽了。

    这时候升入中枢学院,进行深造,深造第一年是学习各种理论知识,第二年就跟着各级主官开始从政了,但要花时间学习各种语言,或者实际的操作或者做人,做事的案例,培养各级的高级人才。

    这时候,他们已经相当于是国家公务员了。

    有品级了,品级不高,但已经有了从九品的资历了。

    也许这时候府学的那些同学们通过几年的做事,已经从一般的办事员,升为科员,从科员升为副科长了。

    品级比他们高了,但他们能进入中枢大学学习,在大明或者清朝他们就相当于是翰林学士了。

    这种优越感是他们那些同学比不了的。

    这些东西说来话长,但在已经有了几年华夏军经验的尤海波哪里,不需要多指点,就能明白,这些还有一些东西是他提出来,融合进张强所提出来的学政体系里面的。

    这样的好处就是既保留了原先的科举的意味,让读书人看到了希望,又保留了科举考试的残酷性和漫长性,或者这比科举考试十年寒窗苦读更加残酷。

    因为各级分流了那些不适合深造的人员,还给他们公务员身份,又能给华夏军培养一些底下的办事员,科员,科长,这些吏员,填补了华夏军的官员体制里面的人手不足的空白,又使得那些不适合读书的人尽快进入各个行业,去干他们利索能力的事情,起码能过他们能达到的生活水平。

    培养出来的人员既能做官,又能干实事。

    说完这些,尤海波又道:“大都督,民兵,守备,等地方部队的军饷,是否还是地方上出?”

    张强摸摸头,“目前来说,还得地方上出,不过守备部队的拨款,地方上只需要补贴三分之一就行了,民兵部队得地方上和军队协商一下,从军费里面拨出五分之一还是更多一点,来补贴地方上的民兵部队,这样的模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维持,等基本上统一了全国,民兵部队就会裁撤绝大一部分,以后招兵,训练,都走军费,守备部队将不再麻烦地方上,民兵将不会存在,从中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