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五章 华夏帝国的毛皮交易旺季

    第九百八十五章 华夏帝国的毛皮交易旺季 (第2/3页)

,贝尔加湖等地的一些穷苦人。

    越是穷苦人,越思念故乡,越爱国,越是读书人,越是富裕的人,越不想回到自己的故乡,故国,那些人都想着大清国能在这里生存下去,能站稳脚跟,能有一天打回华夏,重新统治华夏,当然统治的一定不会是汉人,一定是大清国的,他们已经以大清国满人自居了。

    对于这些人,商人们一般只是和他们做生意,并没有同他们交流,这些的下场,已经注定了,不是在西伯利亚战死,或者投降敌人,就是被敌人俘虏,要不就是最后被华夏帝国投入俘虏营,死在修路,开矿,探索荒原的各种苦难和困苦的工作中。

    商人们一路走来,不断建立自己的补给站,商站,运输线路,替后方的施工队探索道路,探索各地的地理环境,同时用马队将购买到的物资运输回华夏帝国,在自己开的工厂里面加工毛皮,制成各种毛皮商品。

    官方的毛皮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官方的工厂制造成一些粗糙的毛皮衣物,物品,发给军队,平民,或者卖给商人,一种是精加工以后高价卖出,谁买不重要,重要是能收回钱,补贴财政。

    同时要应付澳洲开发,西域开发,战争,还要开发高句丽,东北,蒙古,支援大清国同西方人的战争,不仅仅是有人就行,还得钱财到位,这么庞大的开支,华夏帝国即便再赚钱,也不能填补这个漏洞,从原先的盈利,到现在的亏损,巨耗国力,即便有巨大的金银储量,古董,物资储量,粮食储量,华夏帝国也有捉襟见肘,钱不够花,甚至亏损严重的时候。

    内阁首相米淳已经三年三次召开内阁各部大会,并且发行了达到了三十亿华夏元的债券,用来筹款,支持各地的建设和大清国同西方人的战争。

    六位副首相,年年都在叫苦,有的人已经迫不得已想要叫停支援大清国的战争,让华夏帝国休养生息下来了。

    随着地盘的扩大,人口首先赶不上移民的速度,被移民的地方,移民去的人口不是当年就能生育,当年就能增长人口,而是得休养生息好几年,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