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兵力的纠结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兵力的纠结 (第2/3页)

在的编制一千二百人,也可能只能到达一千人左右,这是因为华夏现在已经几十年没有大的战争了。

    而东南亚地区有一些摩擦,小的战斗,要不然其他的总督区州府,其实有六百人一个团就行了,核心思想是节约军费,尽量利用人力提升经济实力。

    总督区一般没有卫戍军,只有重要的地方才有一些卫戍军,因为卫戍军,顾名思义是为了保卫华夏帝国核心领土的,所以卫戍军大部分部署在核心区。

    战时卫戍军才是战斗主力预备,编制要向野战军输送,到时候扩从起来,卫戍军大部分就成了野战军了。

    嗯,通过扩充更多的军种,变现的保留了军队中的精英部队和士兵,这是当时裁撤军队的一个核心思想。

    也许大多数的精兵强将还是在老去和残疾,各种原因中被裁撤掉了,还有一些人是不得不忍痛裁撤掉,可还是最终把核心的一部分人留下了,这些组成了五支军种部队的核心,甚至延伸到了连级队伍里面,经过十来年的发展,这些连级人员也最起码上升到了营级,成为营级干部,在守备军里面,这种连级干部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副团级干部,至少是个团级参谋的位置了。

    五支军队,近卫军保留的人手最少,三十万人,后来又裁撤调一部分,留下了二十三万人,但裁撤调的一大部分其实都进入了野战军或者卫戍军,骑兵军中了,即便是士兵都进入了守备军,不过那些士兵都是一些上了年纪,临近退伍的,现在在守备军里面这些士兵都上升到了营级参谋的地步,当然大部分人其实都退伍了,因为老了吗。

    超越了服役期最高限制,只能退伍,转业到地方了。

    骑兵军因为要保持对蒙古,西伯利亚,中亚,西域,这些地广人稀的地方的秩序维持,因此编制比较大,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人,卫戍军是核心区全国性的战斗力量,因此编制也比较大,八十万人,守备军虽然战斗力和各种武器装备都是上面的精锐军中退伍下来的,可怎么说他们守备着两万里疆域,因此他们的编制到达了二百三十万人,除去百分二十的无用人员,大约也是一百八十万的编制,野战军因为比较鸡肋和功能性降低,只保留了师级指挥部和军级精英军官部队,以及不断训练和接受其他兵种下放和提升的军官和精英士兵,同时保持着随时可以用卫戍军填补空白的各种编制地方架构,因此只有区区的四十五万人。

    就这么核算下来,华夏帝国起码还有精锐的战斗部队一百六十万人,加上骑兵军的精锐战斗部队,还有二百三十万人,加上守备军的精锐战力,达到了二百六十万人,其他的都是新兵和军校生补充,以及各地不断调整的临时性兵力。

    如果加上水师的陆上兵力和水手战斗力,起码三百万人的精锐战斗力,但实际的总的士兵和军官总数为七百万人,这七百万人是不得不在架构内填充和留下的兵力,因为每年你新兵得训练,新兵训练了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