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大清国的好日子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大清国的好日子 (第2/3页)

国最后在战争最后几年给的补贴,大清国的满人生活的还是不错的,汉人也不错,其他的加入大清国的俄罗斯毛子被俘虏的士兵,以及残余的各个被灭国的国家和民族的土著人口,还有从老毛子哪里转移来的人口,使得大清国的商业氛围相当的浓重,于是造就了这些地方相当有钱。

    每年几百亿的贸易,即便每年还给华夏帝国三百多亿的债务,大清国还有一百多亿能用来开支,高层的满人截留几十亿,还有几十亿可以供大清国开支,于是开始他们只是打猎,种地,在铁路沿线上当工人,后来进入矿产开矿,之后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无数的满人商铺和汉人商铺,做生意。

    总有头脑灵活的人,可以凭着做生意赚到钱的,于是大清国的人普遍都是生意人,商人。

    而且大清国土地相当的便宜,而且广阔,长两千五百公里,宽度从几十公里到三四百公里的山区,都是大清国的地盘,几百万人口住在这样地方,使得大清国根本不愁土地,虽然大部分是山区,但土地均分下来,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利用,百姓们也不用太争夺土地,地主们在山上也不想太苛待那些拥有山上土地的百姓,因为他们的头脑已经从对土地的渴望变成对商业赚钱的仰慕。

    开矿,卖树木,卖兽皮,卖药材,以及承包某一段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工程,很多事情都能赚到钱,再不行转口从华夏来的商品到俄罗斯老毛子的地盘,最容易的粮食,华夏帝国低价卖过来的粮食,他们高价卖给老毛子,也能赚不少。

    因此别看庞大的,曾经打的汉人王朝哭爹喊娘的满清女真金人已经丢失了他们生存的土地,并且辗转万里来到了这个比较寒冷,还比较贫瘠的山区落户,人口从近亿人口变成了区区的六百多万人口,为什么现在要说六百多万呢?

    上面介绍过,先前大清只剩下了四百五十万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又恢复到五百多万人,后来因为毛子的贸易,使得一些毛子去了大清国,变成了大清国的人口,还有一些俘虏过,本来就没有再想回去当毛子的农奴的毛子国人,都留在了大清国,还有一些因为忍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