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新秦帝国的陆上发展

    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新秦帝国的陆上发展 (第2/3页)



    还有多余的几十吨的储备浮力,战舰配备十九船员,八十多名辅助的技术和战斗人员,总共九十人,比起新秦帝国和英国人的战船上的配备人员要少很多,精锐很多了,千吨煤炭都是优质的煤炭,航程达到了五千多海里,绕马六甲海峡返回沿海舰队驻地都有多余的几百公里航程。

    即便是李亚和莫林收到了关于华夏帝国的电报都不由的感叹华夏帝国实力雄厚,接受了铁甲舰三型不到多半年就研制出了自己的战舰,并且很快装备上了,一年多时间就装备了三十五艘,这比起新秦帝国大多都是两千多海里,三千多海里的航程的铁甲舰都多几百海里的航程。

    新秦帝国很想拿过来自己制造一些,但他们知道走一趟需要大半年的时间,主要是陆上补给和各地气候,海上的各种情况导致现在需要绕过非洲或者南美洲的一角,航程几万海里,从北美洲去华夏的航道都不保险,没有人探索啊。

    不过新秦帝国也不是没有获得,至少一些技术细节和原材料可以通过进口,通过土耳其那边转运过来,他们也在积极的研究第四代的铁甲舰,三代铁甲舰四次改型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了。

    不过在这个方面这是急不来的,因为技术的积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时间,新秦帝国新修建了钢铁厂,冶炼厂,精炼厂,几个厂全部用汉人,保卫也用汉人,不准一点外籍人士插手,因为这毕竟是军事秘密,关乎新秦帝国的海上和军事上领先别的国家的战略大事情。

    这些厂矿都建立在人迹罕至的主岛的山里面,靠近湖泊,可以通过内河航运运输原材料到达厂里面,然后把厂里面的成型的钢铁用内河船航运到造船厂附近的钢铁厂里面,进行磨具加工,模具成型,然后用于造船。

    而岛上不多的几千俘虏和奴隶则被用来修建新的通往厂矿的蒸汽机铁路,蒸汽机机头从华夏帝国采购。

    就这几个厂子耗费了大约十万的汉人人口资源,更不用说其他的兵工厂了,其他的级别高的兵工厂,以及保密部门,还有保卫的军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