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师法哲学解牛剑,无心之得逍遥行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十二章师法哲学解牛剑,无心之得逍遥行 (第1/3页)

    武学一道,非是为了争强斗胜,乃是为了强身健体,益气养生。而每一家武学的形成,概莫能外,皆源出于自然,通过体悟天地之道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思想。而这才是其核心所在。

    各家门派为了防他人偷学自家的武学,一般不会将这种思想写在纸上。就是写在纸上,也是写的讳莫如深,让人难以看懂。

    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一门武学的核心之理,就不可能将其练到最高境界。这就是为什么武学之中很多招式是相同的,使出来却大相径庭,威力千差万别。

    这并非单单是因为功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招意。

    中国自古而来武学有两大源流,道家、佛家。不论佛道武学的哪一种,其核心思想都源自于其教祖对宇宙大千及人类自身的理解。而说白了,这种思想就是现代的哲学。

    自己要想创出一门强大的剑法,也得从哲学上下手。

    佛家思想他不喜欢,而道门思想他却颇为推崇。道家祖师为老子。洋洋洒洒五千言《道德经》,写尽了天地间所有的道理。在现代之时,他还听说过外国人研究《道德经》,连宇宙大爆炸理论都看出来了。这是何等的智慧。

    其次为庄子,很多人认为他才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所著《庄子》一书亦是包罗万象。这次曾进就是要从其中学一种高深至极的招法。他认为,那可比什么从劈波斩浪中练就的独孤九剑,亦或是观海听潮所悟的覆雨剑强多了。那是真正达到了技近乎道的境界了。

    《庄子》之《养生主》一篇中庖丁曾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目无全牛,无厚入有间”,此九个字就是自己剑法的真正核心之所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