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章 (第2/3页)

灯光线下,他缓缓念出了这篇陶醉写的文章———

    幽灵客栈坐落在大海与墓地之间。

    第一次听说幽灵客栈是在民国二十一年的春天,斯时国军正与日寇激战于沪上,虹口文化界诸君大多躲进租界以避战火。我承蒙朋友的关照,借住于大公报一位记者的家中。就在那避难的时日,我从这位记者朋友的口中,知道了关于幽灵客栈的种种轶闻。

    战火退去后,我回到了虹口,但心里却落下一个愿望,那就是去幽灵客栈看一看。只可惜囊中羞涩,两年来居然连区区旅费都不能筹措。惟一个月前,我的一部长篇小说得以出版,获得了一笔小小的稿费,正好可以支付旅费。我当即买了一张火车票,踏上了前往幽灵客栈之旅途。在甬下车以后,我又雇佣了一辆马车,星夜兼程地赶往K县西冷镇,终于在是夜抵达了幽灵客栈。

    幽灵客栈位于浙东之海岸,周围虽是山清水秀之乡,但此地之海岸却是不毛之地,放眼望去,满目荒凉,惟有一座三层楼房的客栈,孤立于狂野的海风之中。几里之外更有一墓地,为数十里之内各乡镇居民之阴宅。此种环境不可谓不险恶,幽灵客栈正是名实相符。

    我于月黑风高之夜造访客栈,惊起了一客栈之人。我几番道歉方才平息,原来这客栈之中住着不少游客,其中多是像我一样的文人,从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慕名而来。客栈之主人乃一上海商人,姓丁名沧海,我与他畅谈了一夜,方知晓其经历非凡。斯人少年即习文,曾立志写李、杜之诗文,后又沉浮商海十余载,积得百万家财。三年前,丁沧海偶尔路经此地,见一荒凉的孤楼独立于此。入内一看,客栈竟已遭荒废,不见半个人烟,惟有墙上挂着两张先主人之照片。此君畅游附近之海岸,再细观此客栈,方觉此地乃是人生归宿之佳境也。他到西冷镇上询问客栈的由来,才知道这里叫做幽灵客栈,始建于前清宣统三年的秋天,主人是一个当地富户之子。客栈开张以后,虽然生意清淡,但每年的清明和冬至,周围许多人都会来此扫墓,故尔在这些节令生意可谓红火。然而,在客栈建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民国元年,即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惨案。在一个台风呼啸之夜,客栈的主人突然发狂了,用斧头劈死了客栈内全部的客人,总共十三条人命,一个活口也没有留下来。惨案发生后,他自己亦在客栈的三楼悬梁自尽了。当时这桩惨案轰动了整个浙江省,只因当初时局混乱,当局亦以此结案草草了事,从而在当地留下了关于幽灵客栈之种种奇闻轶事。丁沧海遂决定花重金买下地皮,修复客栈,以其传奇色彩来吸引各方游客,更兼此地景色独特,为上海各地猎奇之士所喜好。不久幽灵客栈便重新开张,三年来已接待客人无数。

    是夜,我即住在客栈二楼的一个单间。此后我在客栈里居住了整整半个月,结交了不少好友,白日畅游附近的海天美景,夜晚与三两知己略谈聊斋之故事。此种惬意生活,更让我产生不少写作之灵感,短短数日之内,我文思如泉涌,竟连作数篇小说,皆为我近年来满意之作。然而,可怕的悲剧终于发生了。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客栈中所有的人都听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大家都聚集在底楼的大堂,但惟独见不到客栈主人丁沧海。于是,我来到了客栈的三楼,结果发现丁沧海居然吊死在了自己的房间里。面对悬挂在房梁上的丁沧海尸体,众人皆惊慌不已,一时间乱了方寸,许多人都一哄而散,各自带着行李逃离了幽灵客栈。只有我把丁沧海从房梁上解了下来,等到天明以后,交给了当地官府处理。当局派遣了知名探长来勘察,虽然疑点丛生,但依然断定丁沧海属于自杀。

    幽灵客栈再告荒废,我只能挥泪告别了此地,带着无限遗憾回到了沪上。但数日来,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海岸边客栈之影像,宛如电影深刻烙印于心间,惟有写出此文以聊自慰,同时亦致祭丁公沧海矣,祈其九泉之下有知我思念之情愫。

    叶萧又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这就是七十年前的幽灵客栈。他走到窗前,面对着外面漆黑的深夜,为身在幽灵客栈中的周旋祈祷平安。

    第三封信

    叶萧:

    你还好吗?

    其实我现在很想你,真想当着你的面说话。昨天上午写完了给你的第二封信以后,我就带着信和照相机走出了客栈。这一次我加快了脚步,照着昨天走过的路向荒村而去。

    当我走到村口的邮筒前时,周围所有的村民就都一哄而散了,那样子就好像活见鬼似的,仿佛我会给村子带来致命的瘟疫。我只能像个小偷一样低着头,迅速地把信投到邮筒里,

    我飞快地向客栈的方向跑回去,但我却越来越发现不对劲,直到被一块怪石嶙峋的高岗挡住了去路。这条路我从来都没有走过,四周的景物也是完全陌生的。我举目四望,看不到幽灵客栈,也辨别不清方向。我迷路了。

    叶萧,当时我心都凉了,甚至想到了最糟糕的结局。因为在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迷路,或许就意味着死亡。我曾想过大声地呼喊求救,但立刻就放弃了,附近连个人影都没,又有谁会听到呢?这时候,我突然嗅到了一股海水的气味。我沿着一道陡峭的斜坡,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看到了大海。站在海边的高岗上,我终于能遥遥地望见幽灵客栈了,就矗立在南面大约一千米外的荒原上。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贪婪地呼吸了几口海边的空气,然后又向四周眺望了一圈。

    突然,我发现了一个人。

    就在距离我大约几十米的地方,同样也是站在一处高岗上。我又向前走了几步,但被一道陡峭的斜坡阻拦住了。我实在看不清那个人的脸,只能依稀分辨出,那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穿着一身黑色,正独自面对着大海伫立。

    我想了想,幽灵客栈里三十多岁的女人只有一个,就是那个叫清芬的年轻母亲,那是她吗?

    不管手搭凉篷还是眯起眼睛,我还是看不清。要是能有一架望远镜就好了,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照相机。我立刻把那台一次成像照相机从小包里拿了出来,对准了那个女人的方向。

    在照相机的镜头里,我终于看清了她的脸。

    她不是清芬,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她。

    从镜头里看,她的脸非常迷人。我甚至能清楚地看到,她脸上的每一个细节(叶萧,我这台相机真不错吧)。她还有着一双成熟而忧郁的眼睛,那种风韵又胜过同为少妇的清芬一筹。

    然后我又把镜头推出去,看清了她整个人的全景,她穿着一件黑色的长裙,丝质的裙摆在风中微微飘起,看上去就像葬礼上的美丽寡妇。

    她想干什么?

    站在这么高的地方,往前跨出一步就是几十米高的悬崖,掉下去就是坚硬的礁石和海水。想到这些我就紧张了起来。

    突然,我看到镜头里她的脸转了过来,她正在向我的方向眺望……

    她看到我了。

    --那双忧郁的眼睛冷冷地盯着我的镜头。

    从这取景框里看出去,她就好像站在我的面前,直视着我的眼睛,仿佛她伸出手就可以摸到我。

    她的嘴角露出了一个奇特的表情,然后就转过身子,消失在了我的镜头里。

    我吓了一跳,立刻放下了照相机,那面的高岗上已经见不到人影了。我茫然地寻找着她的踪影,最后视线落到了悬崖之下。

    难道她跳下去了?

    浑浊的海浪在礁石上高高地溅起,发出撕心裂腑的声音,我不敢想下去了。

    或许她只是个路过的旅游者吧?但愿她没事。中午的太阳照射在我的头顶,我轻轻地叹了口气,然后收起照相机,向幽灵客栈的方向走去。

    回到客栈里,我没有见到丁雨山,只有清芬和小龙母子两个人坐在餐桌上,阿昌正把午餐端到他们的面前。看到清芬的样子,我就又想起刚才在海边见到的那个女人,忍不住过去坐到了她的旁边。

    她彬彬有礼地向我点了点头:“你好,发生了什么事吗?”

    成熟女人的眼睛真是锐利,而我则显得太笨拙了,停顿片刻才回答:“刚才我差点迷路了。”

    “真的吗?这太危险了。”

    “是啊,不过我总算回来了。”

    我还是略过了在海边见到的那一幕。这时候我注意到了小龙,他正用眼角的余光瞄着我,这十二岁少年的目光让我浑身不自在。

    “小龙,你怎么了?”

    然而,这少年却毫无反应。清芬苦笑了一下说:“你别管他,小龙就是这个样子的。”

    “他有什么问题吗?”“我儿子有肺病。”“肺病?”

    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了肺痨病人的形象,在医疗不发达的时代,曾有无数中国人因此而丧命。

    “不要害怕,小龙的肺病是没有传染性的。”清芬抚摸着儿子的头发说,“他的命不好,从娘胎里出来就得了这种病。”

    “原来是先天的疾病,能治好吗?”

    她无奈地摇了摇头:“不知道。医生说他的病没有特效药,惟一的治疗方法就是静养,最好是住在空气和环境都比较好的地方,这样才有利于他养病。”

    “所以你们才选择了幽灵客栈?”

    “是的,我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好几个月了,每天都开着窗户,让他呼吸新鲜空气,这或许是惟一的治疗方法。”

    窗玻璃上传来细密的雨点敲打声,警官叶萧静静地站在窗前,注视着一片烟雨中的城市。

    突然,门铃响了。

    叶萧的心里猛然一抖,那种奇怪的预感又产生了。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小心地打开了房门。他看到了一张年轻男子的脸。

    “周旋?”一个熟悉的名字立刻脱口而出。叶萧眼前这张苍白削瘦的脸,瞬间清晰了起来,他的脑中立刻就浮现起了那段亲密无间的岁月。

    对方的嘴角微微一撇,那是一种奇特的表情,他用沉闷而缓慢的语调说:“叶萧,幸亏你还记得我。”

    叶萧急忙点点头。对,是他——周旋,他学生时代的同学。从小学一年级直到高三毕业,他们一直是最要好的朋友,用情同手足来形容也绝不过分。

    周旋随便捡了张椅子坐下,有些拘束地说:“你一定感到很意外吧?”叶萧给他倒了一杯水。同时,他注意到周旋的手里,还抱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黑色皮包。“对,我们上一次见面是在什么时候?”“两年零七个月前,我们同学聚会的时候。”周旋脱口而出,仿佛早就把时间计算好了。“你记性真好。”

    他微笑着点点头,仔细地端详着周旋苍白的脸,特别是那双似乎永远都被一层薄雾覆盖着的眼睛。叶萧记得过去在读书的时候,周旋就有一张具有忧郁气质的脸,这张脸能够让他赢得某些女孩的好感,有时候这会让叶萧感到隐约的嫉妒。

    “叶萧,我在书店里看到了关于你的书。”“关于我的书?”叶萧尴尬地笑了笑,“你看了哪一本?《猫眼》还是《神在看着你》?”“还有《夜半笛声》。事实上是全部,全部与你有关的书,我都已经从头到尾的看过了。所以——”周旋忽然停顿住了,他怔怔地看着叶萧,手里紧紧地抱着那黑色的皮包,看起来就像抱着包炸药。“所以你才来找我?”叶萧听到这里,已经意识到周旋可能有麻烦了,他冷静地问道:“说吧,发生了什么事?”周旋紧盯着他的眼睛,许久都没有回答。但叶萧能够从他的眼睛里,发现一丝深深的恐惧,叶萧轻声地说:“周旋,有什么事情就说出来吧,我会尽全力帮助你的。”

    周旋看了看窗外,终于点了点头。他的手微微颤抖着,缓缓拉开了黑色皮包的拉链。叶萧也小心地把目光投入了包里,怪不得从外面看上去鼓鼓的,原来皮包里面有一个黑色的盒子。

    他把盒子从包里捧了出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到了桌子上。叶萧低下头,仔细地看着这只盒子,大约有30厘米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

    黑色的神秘盒子躺在叶萧的桌子上,单从外形看更像是一个骨灰盒。两个男人静静地围绕着它,窗外的雨水不停地流淌着,再加上阴雨天昏暗暧昧的光线,使得这房子在刹那间,平添了几分令人窒息的气氛。

    一种奇怪的感觉涌上叶萧的心头,他咽了一口唾沫,注视着盒子问道:“就因为它?”“对,就是它。”

    叶萧看了一眼周旋的眼神,总觉得他的眼神里藏着些什么。叶萧深呼吸了一口,小心地伸出手触摸了一下盒子,原来是木头的材料。然后,他更加大胆地端起这木盒子掂了掂分量,手上的感觉并不重,最多不会超过5公斤重,其中大部分应该是木头盒子本身的重量。

    盒盖上有一把很破旧的锁,但看起来密封得很好。盒子表面涂抹着一层暗红色的漆,但也许时间太久远了,颜色变得非常暗淡,看上去和黑色没什么区别。在昏暗的室内光线下,这木盒发出一种深沉的反光,就好像黑人的皮肤上的光泽。木盒子表面还有一些雕花的纹路,看起来像是几十年前人们日常生活的用品。“这只木盒子——”周旋立刻纠正道:“不,应该叫木匣。”“木匣?对,这是古文里的叫法。”叶萧不自觉地想起了聊斋,然后,他把手伸向了木匣上的那把锁。“别去动它!”周旋非常紧张地叫了一声。

    叶萧的手就像触电了一样又缩了回来。他立刻警觉了起来,紧盯着周旋的眼睛问:“怎么了?难道这木匣里藏着什么非同寻常的东西?”

    周旋的眼睛里有种茫然的东西,他缓缓地说:“现在,就让我把这只木匣的来历告诉你吧。”

    现在,房间里空气越来越潮湿,一种让人窒息的感觉缓缓地弥漫开来。叶萧盯着周旋的嘴唇,静静地聆听他讲述这神秘木匣的来历……

    我问她:“你一个人陪着儿子不累吗?怎么不见你先生?”

    清芬淡淡地回答:“我先生早就死了。”

    “对不起。”我一时感到特别尴尬。

    “没关系,他已经死了五年了,也是死于肺病。事实上小龙的肺病就是来自于他的遗传。他的身体很不好,从我嫁给他的那天起,他就不停地咳嗽,一直到他死。”

    我又看了小龙一眼,他依旧沉默地看着我。我又看了清芬一眼,她毫无表情。我忽然对她产生了某种同情,嫁给了一个痨病鬼,又生下了一个体质孱弱的孩子,或许她从来都没有得到过一天幸福。我禁不住念出了一句名言:“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人则各有各的不幸。”

    清芬微微笑了一下:“你说得真好。”

    这顿午餐足足吃了半个多小时,这时候我看到丁雨山又出现了,他从柜台后面的小门里出来,坐在柜台前算起了什么东西。于是我告别了这对母子,回到了二楼的房间里。

    一回到房间,我就趴到窗户口深呼吸起来,眺望着外面的大海,心情许久才平静下来。我突然质问自己:究竟为什么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完成田园的遗言,还是为了创作的灵感?

    我想我现在可以写一部小说了,但那个木匣该怎么办?不,不能让它一直呆在我的旅行包里。我立刻就想到丁雨山,他是幽灵客栈的老板,只有他可以处理这种东西。

    于是,我打开了一直放在房间里的旅行包,小心地把木匣取出来,走出房间下楼去了。

    大堂里只有丁雨山一个人,他立刻警觉地抬起头来,用锐利的目光注视着我说:“周先生,请问有什么事吗?”

    我小心地环视了周围一圈,确定再没有其他人了。然后,我就把木匣小心地放到了柜台上。

    瞬间,大堂里变得异常寂静……

    几分钟以后,他终于说话了:“你这是干什么?”

    “丁老板,你认识这样东西吗?”

    他冷冷地看着我回答:“什么意思?”

    接着,丁雨山又把头低下去,非常仔细地端详着木匣,又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它的表面,但立刻他的手就像触电一样弹了起来,从他的嘴里发出一阵奇怪的叫声。

    我的心里也是一跳,莫不是真的触电了?

    丁雨山后退了好几步,面如土色地盯着木匣,然后抬起头看着我的眼睛说:“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你真的不认识这个木匣?”

    “为什么骗你?我可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个东西。”

    我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如果刚才他没有那种反常的表现,我也就相信他了。但现在他越是否认,我就越是不信任他。我紧紧地抓着木匣,心里响起了一阵声音,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把木匣给丁雨山。

    是的,我开始确信田园不希望看到这一幕,眼前这个男人并不是木匣的归宿。我立刻收回了木匣,小心地捧在自己怀中。

    “告诉我,这究竟是什么?”

    丁雨山不放过我,他仍然盯着我手中的木匣问。

    “你看不出来吗?这是一个木匣。”

    “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我不告诉你。”

    他摇了摇头说:“周先生,你误会我了,我并不想要你的东西,只是刚才我摸到木匣的表面时,手上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似乎有某种力量通过我的手指,渗透进了我全身,那感觉就像被轻微的电流麻了一下。”

    果然如此,我的心里也有些忐忑不安,只能轻声地说:“我很抱歉,打扰你了。”

    说罢我转身就要离去,丁雨山跟在我身后说:“对不起,能告诉我木匣是从哪里来的吗?”

    “不能。”我断然地拒绝了他,然后就捧着木匣向楼上跑去。

    幸好丁雨山并没有跟在后面。回到昏暗的走廊里,我放慢了脚步走着,忽然听到旁边传来某种声音。我立刻停下来侧耳倾听,发觉那声音是来自我左侧的七号房。

    透过微微开着的门缝,我听到了那个叫高凡的画家的声音:“昨天晚上为什么没来?”

    “因为我累了。”

    我真没有想到,这居然是清芬的声音。

    “你怕了?”“不……我不知道……”

    能听得出,她的声音显得极为紧张。

    高凡的声音却步步紧逼:“你究竟在害怕什么?”

    声音忽然停止了,过了许久我才听到了清芬略带颤音的回答:“我……我看到了。”

    “看到谁了?”

    “他(她)———”

    我不知道清芬说的是“他”还是“她”?

    “是那个幽灵?”

    房间里又是长久的沉默,但我的心跳却骤然加快了,心里默默地复述着“幽灵”两个字。

    “对,就是他(她)。”

    “不!”高凡显得更紧张了,但随后他的声音又平静了下来:“你过来。”

    “小龙在等我。”

    “别管他。”

    她的声音变大了:“这不行!”

    紧接着我听到了一阵脚步声,门突然打开了,差点撞到了我的身上,我立刻躲进了旁边的阴暗处。我看到清芬快步地冲了出去,回到了她自己的房间里。

    这扇房门又迅速关上了。我这才呼出了一口气,悄悄地回到了我的房间里。

    我盯着手中的木匣,心里一时六神无主,眼前浮现起了悬崖上那女子的影子。我又把木匣放回到了旅行包里,整个人躺倒在了席子上,闭上眼睛睡过去了。

    直到晚上七点我才醒来,窗外的夜色已悄然降临了。我连忙跑下了楼梯,却看到大堂里空空荡荡的,只有餐桌上坐着那三个少女,其他人都不知到哪去了。

    我刚刚坐到她们的对面,阿昌就给我端着碗筷出来了。今晚的饭菜相对简陋一些,不过对我来说也已经足够了,只是碍着对面的三个女孩子,我只能慢条斯理地吃着。

    那个矮个子女孩坐在她们的最左面,她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而且似乎没有顾及我的存在,不停地和旁边高个子女孩窃窃私语着。那个叫水月的女孩坐在最右边,她却始终不说话,低着头以极慢的速度吃饭,似乎碗里的那点饭就从来没有下去过。

    忽然,矮个子女孩抬起头对我说话了:“你是新来的吧?”

    我对她突然的提问有些意外,只能尴尬地点点头。

    旁边高个子的女孩问道:“不好意思,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

    “我叫周旋。”“周璇?”矮个女孩一惊一乍地说,“那不是三十年代旧上海的大明星吗?”

    “我是旋转的旋,没有那个王字旁的。不过,我也是从上海来的。”我看了看水月,发现她已经抬起了头,于是我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矮个子女孩回答:“我们是在杭州读书的大学生。我叫琴然,旁边是苏美和水月。”

    “你们是来这里度暑假的吧?”

    “对,我们很喜欢幽灵客栈。”

    高个子的苏美回答。

    “说说原因。”“因为这里很特别。”

    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我端详着她们说:“没错,这里是很特别。”

    琴然用餐巾纸抹了抹嘴巴说:“那你是来干什么的?”

    她一下子把我给问住了,到现在为止,连我自己都没有想清楚究竟为什么要来,是因为木匣?但我不想把木匣的事情告诉她们,我想了想说:“我是来幽灵客栈写作的。”

    “写作?”琴然一下子睁大了眼睛问,“你是作家?”

    “可以说是吧。”

    她继续问道:“你写过什么书?”

    我把我出版过的几本书名告诉了她们。

    “等一等,我好像看过那本书。”那个叫苏美的高个子女孩突然插话了,“对,我想起来了,就是那本写民国时代密室杀人案的,我记得作者的名字就叫周旋。”

    我忽然有些不好意思了,微微笑了笑说:“那是好几年前了,我的第一本书。”

    “哇,没想到还能在这里遇到个作家。”

    琴然竟有些激动了起来。我只能尴尬地笑一笑,这时候我又用眼角的余光扫了扫水月,她还在低着头吃饭,始终都不说一句话。

    “我明白了。”苏美又抢着说了,“作家写长篇小说都要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就像幽灵客栈这样与世隔绝的地方,我没说错吧?”

    “差不多吧。”

    “我们真荣幸能在这里认识你。”琴然想到了什么,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本子,送到我的面前说:“能不能给我签个名?”

    “我的签名可不值钱。”不过,我还是签了个名字在上面。

    这时候,我已不想再和她们纠缠了,便突然转变了话题:“你们觉得幽灵客栈有没有什么古怪的地方?”

    琴然扭着眉毛回答:“古怪的地方?这里的古怪可太多了,这栋房子和这房子里的人,还有所谓客栈的传统。”

    其实,我是多么希望水月能够说话,可是她就是低着头吃饭,而且那一碗饭似乎永远都吃不完。

    “不过嘛,这两天我是见到了一些东西。”说话的是苏美,她的神色也一下子变得异常凝重。她把我的兴趣调起来了,我轻声地问道:“你见到什么了?”

    她的凤眼转了转,然后又环视了周围一圈,在确定没有其他人以后,她显出一副鬼鬼祟祟的样子,低下头用神秘兮兮的气声说:“我见到鬼了。”

    大堂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住了。她的声音非常轻,但奇怪的是,那种气声却异常清晰地传入了我的耳朵里。我冷冷地看着她的眼睛,沉默了有好几秒钟。

    还是琴然打破了沉默,她半真半假地问道:“苏美,你是左眼见到鬼呢,还是右眼见到鬼?”

    苏美继续用那种吓人的声音回答:“我想是左眼。”

    我盯着她的左眼,努力要从那只明亮的眼球里发现什么。这时候水月也抬起了头,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们。

    “够了,你又在说胡话了。”琴然在苏美的眼前挥舞了一下手臂,然后把苏美拉了起来,“我们回房间去吧。”

    苏美点了点头,碰了碰旁边的水月问:“水月,你不回去吗?”

    我终于看到水月说话了,她的声音轻柔而细腻的:“我还没吃好,你们先上去吧。”

    “好吧。”琴然又看了看我说,“周旋,能认识你很高兴,再见。”

    说完,她就和苏美手挽着手走上了楼梯。大堂里就剩下我和水月两个人了,我一时有些尴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但她却先开口说话了:“我也吃好了。”

    “为什么不和她们一起上去?”她收拾了一下餐桌说:“我只是想一个人走走。”

    “在哪里走?”水月睁大着那双观音画像般的眼睛,站起来说:“就在这里。”

    她离开了餐桌,在客栈的大堂里缓缓地走着。她的脚步显得异常轻盈,再配上细长的身材,走起来有一种特别的风姿。我也忍不住紧紧跟在她后面,直到她停在墙上的那三副镜框前。

    “你在看这个?”我指着墙上的三幅照片问,心里很是疑惑。

    “我在想他们是谁?”“不知道,也许是这客栈以前的主人。”

    她的眼睛依旧直盯着照片上的三个人,那样子真让我摸不透头脑。最后,她的目光落到了墙脚下的柜子上——那台老式的电唱机。

    “这是什么?我好像在电影里见过。”“这是电唱机,能够放唱片的,就好像现在的CD机。”

    她似乎对这个东西非常感兴趣:“能放给我听听吗?”

    “我试试吧,不过先得有唱片。”“看看柜子里面有没有。”

    这倒提醒了我。我打开柜子以后,果然发现了一叠密纹唱片。似乎很多年都没用过了,上面蒙着一层厚厚的灰。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唱片拿了出来,用一块干抹布擦干净了灰尘,然后又给电唱机擦了擦。

    我在地上找到了电唱机的电源,把它插进了墙脚下一个插座里。这些唱片都是六七十年代出版的,唱片的内容,是一种我从没听说过的地方戏曲——子夜曲。水月点了点头,她拿起其中一张唱片仔细地看着,眉眼间露出似曾相识的神色,便用那极富磁性的声音说:“古乐府里有一种子夜歌。据说是一个名叫子夜的晋朝女子所作,歌曲的风格极其悲哀,乃至于东晋豪门王轲府中的鬼魂也为之感动而唱起了这首歌。”

    她忽然举了举手中的唱片说:“我就想听这张。”她靠近了我,轻轻地说:“放给我听。”

    突然,一阵奇怪的风不知道从哪里钻了进来,掀起了她的长头发,被吹乱的发梢还掠到了我的脸上,一种又细又凉的感觉。这阵风带着阴冷的潮湿气味,吹得大堂顶上悬挂的电灯也不停地摇晃着,白色的灯光在我们的脸上晃来晃去,我看到她的脸在明亮与昏暗之间来回地浮现。她那身白色长裙的裙裾,也在冷风中不停地飘动着,她的双手抱着肩膀,倒吸着冷气。

    我还是把那张唱片放进了电唱机里,把电唱头小心地放在了唱片的密纹里。一刹那间,唱片转动起来了。我和水月都屏住了呼吸,因为就在同时,喇叭里放出了声音……

    萧——我立刻就听出来了,那是洞萧的声音,低沉而悠扬地飘了出来。忽然,我想起了关于这种乐器的一个禁忌,大意是说日落之后就不再能吹萧了,否则那种凄凉的声音会把鬼给引出来的。

    紧接着,唱片里发出的是一个旦角的声音,先是一个略有起伏的长音,然后就是一阵“咿咿呀呀”的唱词,伴随洞萧、笛子和古筝的声音飘荡着。

    一听到这个声音,我的心立刻就荡了起来,仿佛被攥在了这唱曲的女子手中,碎成了一片音符。

    我实在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她的声音,总之四个字:摄人心魄。

    这些唱词全都是当地的方言,虽然我几乎一个字都没听懂,但在冥冥之中,我似乎能理解这出曲子的意思。通过那婉转起伏的音调,抑扬顿挫的唱腔,眼前仿佛出现了那绣金的戏台,一个穿着戏袍的女子,正在台上挥动着飘逸的水袖,口中“咿咿呀呀”地唱着凄美悠扬的古老曲牌。

    这时候我注意到了水月,她似乎也完全沉浸于其中了,眼帘落下了一半,眉眼里露出一丝陶醉的神情。一双红唇喃喃自语,似乎是在跟着唱片里的曲调默默哼唱。

    随着唱片的继续转动,曲调变得越来越凄凉,我这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中国戏曲里的如泣如诉。这旦角的感情似乎越来越投入,渐渐地笛子和古筝的伴奏都消失了,只剩下洞萧的声音。而且,唱片里还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杂音,一丝一丝地夹杂在音乐中。最后,就连催魂夺魄的洞萧也不见了,竟然变成了旦角的清唱———宛若幽灵的哀吟。

    这声音让我浑身发抖,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而水月也猛地睁大了眼睛,不自觉地向我身上靠了靠。那种奇怪的风更加肆虐了,把大堂里悬挂的电灯吹得如同风雨飘摇。

    就在这关头,一个人影从里间冲了出来,飞快地跑到我们跟前,把唱机的针头从唱片上拿了下来。

    瞬间,凄厉的唱片声戛然而止。

    那个人是哑巴阿昌。他用那双大小不一的眼睛瞪着我,反倒把水月给吓到了,急忙躲到了我的身后。。

    阿昌用手不停地比划着,可惜他说不出话。我真担心他会动手打人,不过最后还算好,他只拿下了唱片,放回到了柜子里。

    然后他瞪了我一眼,便又回到里间去了。我这才吐出了一口气,看着那台电唱机,抬起头又看到挂在墙上的三张旧照片,心里一阵发闷。

    水月低着头说:“对不起,我给你添麻烦了。”

    我安慰着她说:“好了,现在没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