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的耳朵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张楚的耳朵 (第1/3页)

    1

    唐见后来惟一记得的事是那天晚上田晓年曾在他的耳朵上吻过一下,或者说了句什么。唐见当时在恍惚中以为那一缕飘渺恍惚的气息是梦,因为田晓年几乎不曾有过如此呵气如兰的时刻。而现在,他却必须让自己确定那一刻的存在。因为那是惟一的凭证,证明一切都曾经真实地发生过。

    那天晚上,田晓年在浴缸里切断了自己与这个世界所有的联系。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她为这次自杀做了充分的准备。她在浴缸里放满了热水,以便让伤口无法凝血,也让潮湿的水气和厚腻的血气充塞了整个浴室。她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事先用厚厚的浴巾将浴室的门缝塞得严严实实。唐见不知道她这么做是为了不打扰他的睡眠,还是为了让他在撞开浴室门的一刹那几乎被扑鼻而来强烈的血腥气味窒息而死。

    自杀前的一整个月,田晓年都待在唐见的家里,帮他收拾屋子、做饭、洗衣,陪他逛碟店、看电影、打网游、喝酒、散步、做爱,如同每次她消失一段时间后回来时所做的那样。晚上她坐在沙发上翻那本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很多时候她的眼光游离于书页之上某个不明的地方,不发一言。那种沉静一度为唐见所恐惧,现在想来,她一定是正镇定地打发着自己最后的时光。她一定是知道一切都快要结束了,她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剩下的事就是耐心地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在此之前,她告诉自己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否则将会功亏一篑。

    那段时间,她甚至一次也没问过那句话:你最爱的,是不是我。

    你最爱的,是不是我。

    这是一个很可笑的问题,唐见不知道这一类的问题有什么价值。偏偏田晓年一次次固执地追问着。她的语气中不带有疑问,而是有一丝笃定的自嘲。唐见不知道这种自相矛盾意味着什么,他只有把这当作一个玩笑。他不知道田晓年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追问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以为他们都已经对彼此间的距离了然于胸并达成了默契,但现在,他却没有了把握。

    那个不需要答案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田晓年每次离开,都去了哪里?到底做了些什么?她从什么地方来?她和自己在一起是为了什么,既然肯定不是为了爱?她从什么时候起决定自杀?她在做周密的准备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一个你本以为无关紧要的人,你却突然发现自己其实一直对她一无所知,这算不算一个莫大的讽刺?更要命的是她现在已经完全消失掉了,成了一个没有机会猜出的谜语。这不是能用悲伤去概括的事。

    田晓年就这样消失了,她留在唐见家里的东西只有一个随身的人造革挎包和一只不大的旅行袋。挎包里有一个空的钱夹、一个塑料发夹、一只用尽的口红。旅行袋里是那条破旧的牛仔裤、一件宽大的纯棉T恤、一双塑料拖鞋、几条腰带。没有身份证,没有手机、没有记事本。那本《人性的枷锁》是两个月前在某个城市的图书馆借的,泛黄的书页上浸透了浓重的汗味。

    唐见知道自己失去了理解田晓年的所有机会。

    其实田晓年一直没有任何可资理解的东西。她如同一只漂流瓶,被一阵浪头打上了唐见的岸。她线条流畅优美,内中有着不着一物的纯净,或者空洞。后来唐见意识到,那不是纯净,也不是空洞,而是令人窒息的沉默的对峙。他不知道这种力量从何而来,却发现那是惟一支持她生活下去的力量,就像她始终紧绷的肩头支撑着她微微弓着的背和夸张地仰起的头一样。

    田晓年不是那种符合他口味的女孩子。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乱哄哄的歌舞厅,天花板上挂着不停旋转的七彩球灯,周围同时穿梭着徐娘半老的穿鱼尾裙的妇女和日系打扮头上顶着圆点图案蝴蝶结的少女,空气里散发着甜腻的味道,不明颜色的饮料喝起来有一种黏糊糊的感觉。这是一次同学会,在初中时的班长的别出心裁下,他们在堵了三个半小时的车之后来到了曾经的班主任居住的小镇,找到这家镇上最体面的娱乐场所,为老师庆祝六十三岁的生日。

    说实话,唐见已经忘记了大多数同学的相貌和名字,甚至记不清那位班主任到底姓黄还是姓韩。他初三下学期转到这个班,还没等和这些同学一一熟悉就毕业了。但这并不妨碍他现在与他们称兄道弟,热情洋溢地寒暄毫无意义的废话,,貌似关心地一遍一遍问同样的问题:在哪里高就?结婚了没有?收入怎么样?哪里哪里,我混得不像样,还是你好……

    这黑暗浑浊的歌舞厅让他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这一整天,一点一点在心中积聚起来的疲惫和不耐烦几乎让他要爆发,他甚至是怀着一种近乎自虐的情绪在耐心应付那些面目模糊的老同学,一次次地逼近着自己的极限。

    这不是他该做的事,不是他该来的地方,他早就知道。要不是为了躲避结局到来之前难捱的过程。

    他喜欢设想只有开头和结尾的生活,前者让人兴奋和充满期待,后者让人解脱和平静,并再次充满希望。于是分手对他来说成了一件令人绝望的事,不是对感情绝望,而是眼睁睁看着两个人明明已经心灰意冷却还进行着不明所以的搏斗和厮杀却无能为力,将过程无谓地延伸为一场梦厣,明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摆脱不掉的,还是要在窒息的恐惧中不顾一切地试图挪动自己被封住的身体。

    为了逃避熟悉的梦魇,唐见匆忙地决定参加这场注定乏味的同学会。他关掉手机,和那群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几乎陌生的面孔搭上了颠簸的长途客车。

    眼下的黑暗是唐见最好的憩息之所,即使其中裹挟着一种令人不快的混杂的异味。唐见靠在劣质的皮沙发上,用黑暗在自己周围筑起一道壁垒,静静地待在里面,点一支烟,这是他放松自己的好办法。身旁的人忙活着摆生日蛋糕插蜡烛倒饮料的喧嚣一时间倒仿佛离他很远了。

    这个时候他才注意到舞池边的舞台上,一个女孩正投入地唱着卡拉OK。她坐在一只高脚凳上,脸上被面前的电视画面映得闪着蓝光,手里的话筒不时发出一两声嚣音。这类设备是这种场合的必备之物,适合营造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集体狂欢气氛。

    女孩唱的是齐秦的《花祭》:你是不是不愿意留下来陪我,你是不是春天一过就要走开,真心的花才开,你却要随候鸟飞走,留下来,留下来……歌声透过劣质的话筒飘荡在整个大厅。这首歌没有丝毫的喜庆和狂欢意味,女孩穿着一条膝盖通洞的牛仔裤,两者出现在这样的场合都是非常突兀的,唐见却在这种突兀中隐约感到了某种令他兴奋的东西,当然,也令他不安。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也知道自己无法阻止它的发生。

    但唐见无法就此说服自己他其实是爱过田晓年的,那对他是一件太遥远的事,遥远得他只能将它留在梦里。那么,究竟是什么将他和田晓年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从前他蔑视此类刨根问底的问题,实在不耐烦了他会对自己说两个字:我X,然后用被子蒙住头。他必须时刻与自己保持距离,要么嘲弄和咒骂,要么用不相干的事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后睡去。

    而现在,令人心悸的虚无感成了他和田晓年之间惟一的联系,成了一种气若游丝的纪念,他无法停止。

    那天他们喝了很多酒说了很多话。“他们”指的不是他和田晓年,而是参加同学聚会的人,当然也包括唐见。

    他在粘稠的黑暗中频频和那些面目模糊的人推杯换盏,说着掏心挖肝豪气干云的话,吞着味道怪异的液体。与此同时,另一个唐见正轻盈地悬浮在一团乌烟瘴气之中,一会儿扭头看看那个如同在梦游的他,一会儿侧耳倾听舞台上传过来的那把干涩的声音。她一直在唱齐秦的歌,从《原来的我》到《悬崖》,从《SOPHIA》到《夜夜夜夜》。

    他能感觉到她一直在看着自己,就像他能够感觉到自己也一直在看着她一样,虽然他们的目光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对接过,虽然他们整晚没有说过一句像样的话。

    她出现的方式和他们认识的方式,成为他们之间的某种隐喻:她始终处于他所不明了的黑暗的另一端;他们从未真正对接过;他们用一种隐晦的方式互相回避,又互相关注,心照不宣,绝不挑明。

    1

    唐见后来惟一记得的事是那天晚上田晓年曾在他的耳朵上吻过一下,或者说了句什么。唐见当时在恍惚中以为那一缕飘渺恍惚的气息是梦,因为田晓年几乎不曾有过如此呵气如兰的时刻。而现在,他却必须让自己确定那一刻的存在。因为那是惟一的凭证,证明一切都曾经真实地发生过。

    那天晚上,田晓年在浴缸里切断了自己与这个世界所有的联系。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她为这次自杀做了充分的准备。她在浴缸里放满了热水,以便让伤口无法凝血,也让潮湿的水气和厚腻的血气充塞了整个浴室。她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事先用厚厚的浴巾将浴室的门缝塞得严严实实。唐见不知道她这么做是为了不打扰他的睡眠,还是为了让他在撞开浴室门的一刹那几乎被扑鼻而来强烈的血腥气味窒息而死。

    自杀前的一整个月,田晓年都待在唐见的家里,帮他收拾屋子、做饭、洗衣,陪他逛碟店、看电影、打网游、喝酒、散步、做爱,如同每次她消失一段时间后回来时所做的那样。晚上她坐在沙发上翻那本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很多时候她的眼光游离于书页之上某个不明的地方,不发一言。那种沉静一度为唐见所恐惧,现在想来,她一定是正镇定地打发着自己最后的时光。她一定是知道一切都快要结束了,她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剩下的事就是耐心地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在此之前,她告诉自己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否则将会功亏一篑。

    那段时间,她甚至一次也没问过那句话:你最爱的,是不是我。

    你最爱的,是不是我。

    这是一个很可笑的问题,唐见不知道这一类的问题有什么价值。偏偏田晓年一次次固执地追问着。她的语气中不带有疑问,而是有一丝笃定的自嘲。唐见不知道这种自相矛盾意味着什么,他只有把这当作一个玩笑。他不知道田晓年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追问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以为他们都已经对彼此间的距离了然于胸并达成了默契,但现在,他却没有了把握。

    那个不需要答案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田晓年每次离开,都去了哪里?到底做了些什么?她从什么地方来?她和自己在一起是为了什么,既然肯定不是为了爱?她从什么时候起决定自杀?她在做周密的准备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一个你本以为无关紧要的人,你却突然发现自己其实一直对她一无所知,这算不算一个莫大的讽刺?更要命的是她现在已经完全消失掉了,成了一个没有机会猜出的谜语。这不是能用悲伤去概括的事。

    田晓年就这样消失了,她留在唐见家里的东西只有一个随身的人造革挎包和一只不大的旅行袋。挎包里有一个空的钱夹、一个塑料发夹、一只用尽的口红。旅行袋里是那条破旧的牛仔裤、一件宽大的纯棉T恤、一双塑料拖鞋、几条腰带。没有身份证,没有手机、没有记事本。那本《人性的枷锁》是两个月前在某个城市的图书馆借的,泛黄的书页上浸透了浓重的汗味。

    唐见知道自己失去了理解田晓年的所有机会。

    其实田晓年一直没有任何可资理解的东西。她如同一只漂流瓶,被一阵浪头打上了唐见的岸。她线条流畅优美,内中有着不着一物的纯净,或者空洞。后来唐见意识到,那不是纯净,也不是空洞,而是令人窒息的沉默的对峙。他不知道这种力量从何而来,却发现那是惟一支持她生活下去的力量,就像她始终紧绷的肩头支撑着她微微弓着的背和夸张地仰起的头一样。

    田晓年不是那种符合他口味的女孩子。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乱哄哄的歌舞厅,天花板上挂着不停旋转的七彩球灯,周围同时穿梭着徐娘半老的穿鱼尾裙的妇女和日系打扮头上顶着圆点图案蝴蝶结的少女,空气里散发着甜腻的味道,不明颜色的饮料喝起来有一种黏糊糊的感觉。这是一次同学会,在初中时的班长的别出心裁下,他们在堵了三个半小时的车之后来到了曾经的班主任居住的小镇,找到这家镇上最体面的娱乐场所,为老师庆祝六十三岁的生日。

    说实话,唐见已经忘记了大多数同学的相貌和名字,甚至记不清那位班主任到底姓黄还是姓韩。他初三下学期转到这个班,还没等和这些同学一一熟悉就毕业了。但这并不妨碍他现在与他们称兄道弟,热情洋溢地寒暄毫无意义的废话,,貌似关心地一遍一遍问同样的问题:在哪里高就?结婚了没有?收入怎么样?哪里哪里,我混得不像样,还是你好……

    这黑暗浑浊的歌舞厅让他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这一整天,一点一点在心中积聚起来的疲惫和不耐烦几乎让他要爆发,他甚至是怀着一种近乎自虐的情绪在耐心应付那些面目模糊的老同学,一次次地逼近着自己的极限。

    这不是他该做的事,不是他该来的地方,他早就知道。要不是为了躲避结局到来之前难捱的过程。

    他喜欢设想只有开头和结尾的生活,前者让人兴奋和充满期待,后者让人解脱和平静,并再次充满希望。于是分手对他来说成了一件令人绝望的事,不是对感情绝望,而是眼睁睁看着两个人明明已经心灰意冷却还进行着不明所以的搏斗和厮杀却无能为力,将过程无谓地延伸为一场梦厣,明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摆脱不掉的,还是要在窒息的恐惧中不顾一切地试图挪动自己被封住的身体。

    为了逃避熟悉的梦魇,唐见匆忙地决定参加这场注定乏味的同学会。他关掉手机,和那群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几乎陌生的面孔搭上了颠簸的长途客车。

    眼下的黑暗是唐见最好的憩息之所,即使其中裹挟着一种令人不快的混杂的异味。唐见靠在劣质的皮沙发上,用黑暗在自己周围筑起一道壁垒,静静地待在里面,点一支烟,这是他放松自己的好办法。身旁的人忙活着摆生日蛋糕插蜡烛倒饮料的喧嚣一时间倒仿佛离他很远了。

    这个时候他才注意到舞池边的舞台上,一个女孩正投入地唱着卡拉OK。她坐在一只高脚凳上,脸上被面前的电视画面映得闪着蓝光,手里的话筒不时发出一两声嚣音。这类设备是这种场合的必备之物,适合营造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集体狂欢气氛。

    女孩唱的是齐秦的《花祭》:你是不是不愿意留下来陪我,你是不是春天一过就要走开,真心的花才开,你却要随候鸟飞走,留下来,留下来……歌声透过劣质的话筒飘荡在整个大厅。这首歌没有丝毫的喜庆和狂欢意味,女孩穿着一条膝盖通洞的牛仔裤,两者出现在这样的场合都是非常突兀的,唐见却在这种突兀中隐约感到了某种令他兴奋的东西,当然,也令他不安。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也知道自己无法阻止它的发生。

    但唐见无法就此说服自己他其实是爱过田晓年的,那对他是一件太遥远的事,遥远得他只能将它留在梦里。那么,究竟是什么将他和田晓年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从前他蔑视此类刨根问底的问题,实在不耐烦了他会对自己说两个字:我X,然后用被子蒙住头。他必须时刻与自己保持距离,要么嘲弄和咒骂,要么用不相干的事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后睡去。

    而现在,令人心悸的虚无感成了他和田晓年之间惟一的联系,成了一种气若游丝的纪念,他无法停止。

    那天他们喝了很多酒说了很多话。“他们”指的不是他和田晓年,而是参加同学聚会的人,当然也包括唐见。

    他在粘稠的黑暗中频频和那些面目模糊的人推杯换盏,说着掏心挖肝豪气干云的话,吞着味道怪异的液体。与此同时,另一个唐见正轻盈地悬浮在一团乌烟瘴气之中,一会儿扭头看看那个如同在梦游的他,一会儿侧耳倾听舞台上传过来的那把干涩的声音。她一直在唱齐秦的歌,从《原来的我》到《悬崖》,从《SOPHIA》到《夜夜夜夜》。

    他能感觉到她一直在看着自己,就像他能够感觉到自己也一直在看着她一样,虽然他们的目光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对接过,虽然他们整晚没有说过一句像样的话。

    她出现的方式和他们认识的方式,成为他们之间的某种隐喻:她始终处于他所不明了的黑暗的另一端;他们从未真正对接过;他们用一种隐晦的方式互相回避,又互相关注,心照不宣,绝不挑明。

    1

    唐见后来惟一记得的事是那天晚上田晓年曾在他的耳朵上吻过一下,或者说了句什么。唐见当时在恍惚中以为那一缕飘渺恍惚的气息是梦,因为田晓年几乎不曾有过如此呵气如兰的时刻。而现在,他却必须让自己确定那一刻的存在。因为那是惟一的凭证,证明一切都曾经真实地发生过。

    那天晚上,田晓年在浴缸里切断了自己与这个世界所有的联系。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她为这次自杀做了充分的准备。她在浴缸里放满了热水,以便让伤口无法凝血,也让潮湿的水气和厚腻的血气充塞了整个浴室。她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事先用厚厚的浴巾将浴室的门缝塞得严严实实。唐见不知道她这么做是为了不打扰他的睡眠,还是为了让他在撞开浴室门的一刹那几乎被扑鼻而来强烈的血腥气味窒息而死。

    自杀前的一整个月,田晓年都待在唐见的家里,帮他收拾屋子、做饭、洗衣,陪他逛碟店、看电影、打网游、喝酒、散步、做爱,如同每次她消失一段时间后回来时所做的那样。晚上她坐在沙发上翻那本毛姆的《人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