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伐黄嵩,东庆一统(五十六)

    1314:伐黄嵩,东庆一统(五十六) (第2/3页)

    姜芃姬道,“托你吉言。”

    花渊坐上马车,在护卫的拥护下离开。

    车内除了他还有安慛的嗣子,如今的安氏少主。

    这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仍旧做着普通的装扮,脸上还抹了些脏灰掩盖天生的好样貌。

    他在使团的身份不是什么少主,反而是最不起眼的打杂小童。

    等车轱辘向前滚一刻钟,众人距离姜芃姬营地已经很遥远了,少年才不紧不慢地开口询问。

    “先生,为何您和吕先生都认定柳羲能赢?时局瞬息万变,黄嵩未必不能翻身。”

    远离营地,花渊第二人格眉头渐渐舒展。

    待在姜芃姬的营地,他时刻绷紧神经,整宿睡不着觉,总觉得身处危险境地,随时会丧命。

    现在“逃出生天”了,他便放松下来。

    “这两日,你在柳羲营地看到了什么?”

    花渊将少年当做学生又当做儿子,指点十分用心。

    少年如实道来。

    他是打杂小童,偶尔还能和军营后勤打交道,他们的高素质和守纪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花渊仔细听了,道,“少主所看到的,正是柳羲获胜的关键。”

    少年错愕。

    花渊道,“古往今来,史书只会记载那些有能耐决胜千里的智者和悍将,何时记过普普通通的士兵?智者再聪慧,计谋不落到实处仍是空话,武将若无士兵为其冲锋陷阵,不过是一介莽夫。决定战争胜负的,往往不是如何聪慧的智者、如何骁勇的悍将,反而是那些士兵。”

    人们过分夸大了谋士和武将在战争中的作用,反而忽略了士兵,他们才是胜负关键。

    不管是谋士的计策还是武将的指挥调度,本质只是辅佐。

    可笑世人愚昧,往往本末倒置而不知。

    少年仔细琢磨花渊的话,眼底的迷茫渐渐退去。

    花渊见状,欣慰地露出浅笑。

    未等他开口,脑袋蓦地一痛,他不由自主地抬手摁住涨疼的脑子。

    少年瞧了,心知先生失心疯又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