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名正

    第三十八节 名正 (第2/3页)

之禅,以唐代隋谓之禅,本朝代周亦是禅让,此三者,相公以为,何谓顺天,何谓逆天?”

    “魏晋代汉之后,便有五胡之乱,可称逆天而行,而唐代隋,抵御突厥,让朝廷没有再次落到胡人手中,则是顺应天意。”张所总不能拉下面皮说唐太宗是逆天而行。

    “那相公以为,御索虏而保汴梁,功绩可以和唐国公拒突厥相比吗?”

    “庶康,眼下与隋末又不同,倒是与季汉相似,魏晋强取汉祚,落得五胡乱华,司马氏的后人给胡人做奴隶。庶康,你要引以为戒”

    “相公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对于后世的经典段落,呼延庚也是拿来就用。他当然不记得全篇,但加入自己的理解,相反更有说服力。

    “魏、晋人代汉,是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司马氏何怪其相率臣于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何以亡天下?乃司马只顾其一家一姓之朝廷也。”

    呼延庚借着后世顾炎武的话,把朝代与天下区分开来。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了,只要证明宋代一定会灭亡,但呼延庚篡位,亡的是赵宋,呼延庚不篡位,亡的是天下。

    话题慢慢进入了呼延庚熟悉的轨道——架空历史。要证明赵佶、赵桓、赵构是昏君三连没有一点难度。

    张所谨守“臣不言君之过”,又不习惯昧着良心说话,就不再和呼延庚争论。

    现在辩论进入尾声,即“保天下”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而百姓只会支持“保天下”的人,“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四次汴梁之围,贩夫走卒都站上城墙,与金贼厮杀,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爱戴,还有疑问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果然是高论。”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