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节 和戎论

    第五十二节 和戎论 (第2/3页)

,恐居民惊扰,不说金人已犯王畿,乃下令只说防秋,命保甲军人百姓僧道等上城守御。

    第二天,粘罕遣杨天吉王瀛撒离母等十三人持书来议黄河为界等事。他们中夹带了一人,是潞国公文渊博的第九子文维申。原来完颜粘罕攻克西京洛阳后,遍寻名人字画和他们的后人。文维申被粘罕抓到,于是送到汴梁,给大金皇帝带个话。

    文维申却也不去找枢密院,而是私下里找到了中书舍人孙覿。这孙覿和少宰唐恪立主对金兵割让三镇,被赵桓罢斥,现在赋闲在家。文维申找到他,请他带自己入宫面圣。孙覿也不含糊,以文维申以机密军情禀报的名义,让赵桓在睿思殿接见他们。

    “左副元帅谨致书於大宋皇帝阙下:近日恭承宣旨遣使问罪,来意虽以委任不当为辞,然未肯服罪,致令重兵河北河东两路齐进,所经府州县镇服者抚之拒者攻之。……惟大宋屡变盟言。若不以黄河为界终不能久,故今议定还河北河东两路先行状抚。”文维申复述着粘罕的意思,听取圣裁。

    “金国使者现在何处?”

    “现在馆中。张枢密没有向官家禀报吗?”

    听到孙覿的挑拨,赵桓眼睛一跳,接着问:“孙卿以为如何?”

    “臣前次就说过,如朝廷不许割地,则国相自河东来屯兵南郊围城之西南,皇子郎君自河北来屯兵北郊围城之东北,未论攻城,由京畿五百里外燔烧荡尽,使鸟兽不能聚屯。为百姓生灵讲好,还是割地为上。”

    赵桓沉默了。从金兵第一次南下,提出割让太原、河间、真定三镇,赵桓就一直很矛盾。一面,祖宗之地,犹可弃焉?而且李纲张叔夜等人反复和他说过,金人并非只是要割让三镇,而是找一个借口日削月割,慢慢蚕食大宋的土地,得寸进尺。

    另一方面,金兵第一次南下,汴梁守军二十万,四方勤王之兵大集,有种师道这种名将坐镇,还被逼得只能讲和,现在河东河北至少损失了五十万宋军,种师道种师中陨落,姚古折可求刘延庆原形毕露,而金兵已经基本收服了辽国故地的各族,军威更甚,凭什么抵挡金兵呢?而且自宋太宗以来,各代宋朝皇帝都靠岁币、求和蒙混过关,这也给了赵桓一线希望,说不定金人拿到了土地岁币,就此罢兵呢。

    正在赵桓纠结的时候,黄门禀报:“张叔夜,刘鞈求见。”

    赵桓喜道:“速请他们到睿思殿来。”

    张叔夜和刘鞈进得殿来,行礼之后,张叔夜看也不看孙覿和文维申,向赵桓奏报:“金贼请和,绝无诚意,臣已从王节帅之意,调遣兵马,今晚便去劫营。”

    赵桓道:“劫营?”

    “万万不可,”孙覿在一旁叫道,“去岁女真大酋拥万骑,入朔方跨大河直犯京阙。忽然看见汴梁城池又高又大,护城河宽广无比,非常惊骇。于是敛兵不动,遣使议和。将相大臣考虑己方的形势,不疾不徐,示以间暇。让女真人疑惧,以为落入虎口,压以重兵,不战而威,然后将女真人吓跑,这是万全之上计也。(结果)忽传李纲劫寨之败。上惊朝廷下骇群情,为之柰何。纲本书生素不知战,力小图大妄发兵祸。(即使)出于虏人不意,偶获小利,犹为激怒了敌人,以误朝廷。何况狂率无谋,十日之前就已经泄露了劫营的计划,姚平仲提数千兵以入空寨,虏军四面合围,尽驱而纳诸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