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九章 看看

    第四九九章 看看 (第2/3页)

许多将相只能坐牛车。而这样的汉朝的经济到了很久以后才复苏,又长期实行无为而治,所以也一直没有劳师动众重修道路。

    在这期间许多道路被开垦为耕地,变窄了,甚至完全不复存在了。

    而且汉初的分封制度也弱了道路的作用,驰道显然是用于长途运输的,转运兵马的,而汉朝长期诸侯各占各地,相互之间甚少往来,不同封地之间的民众也没有大量货物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重新翻修驰道的必要性。

    当然随着经济的复苏,汉代逐渐富庶的财政又被汉武帝这个雄才大略的家伙全数投入了对匈奴作战当中,对于大量骑兵的运用,也减少了对于车辆的需求,因此也没有抽出多少钱来恢复道路。

    一个宽阔平整的道路,对于道路两旁,甚至是城池之间迅速的转移兵力,运输物资自然是极其方便的……

    但是要重新修整出这样的道路,需要动用的民力就是一个庞大的数量,动用如此大的徭役项目,不怕激起民变?

    文士看到路旁有几名农夫正在田地里面除草,便慢慢的走到了田边,冲着其中一名年长的农夫拱了拱手,说道:“敢问老者,此地赋税多少,劳役如何?”

    老农抬头看了看,琢磨了一些,看着似乎像是官面上的人物,便也没有多少隐瞒,说道:“今年因为用了官家的牛马来开田,所以要多交一分的粮,所以是田租五分,赋一分……夏冬农闲时役各一个月……”

    “要交六分租赋啊,那余粮一家用度可够?”租赋有些重,不过既然是租田,也就差不多都是这样,但是徭役相对来说就算是比较轻的了。

    汉代的徭役比较的复杂,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租赋只是一年交一次,而且根据田亩产出,固定比例,其实并不重,但是徭役则不然,往往成为了农户破产的重要原因。

    汉代民编,首先是国家兵役,1年在当地补充郡县兵,负责治安接受训练,然后第2年要根据国家安排,去另外的地区服兵役,一般来说是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