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暂时的和平

    91 暂时的和平 (第2/3页)

成钢材之后跟石碌矿场的钢材进行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石碌矿场的钢材要比弓长岭钢材性能要优越太多。

    这其中的材质偏差,源自于洪门研发院还没有破译出来的其中微妙元素参杂,这却又涉及到一门到如今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太多突破的学科--化学,非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事情。

    不过即便如此,以弓长岭钢材铸造出来的火炮,就算在材质上要差上石碌矿场出产差上一筹,但是较之这个时代的其余任何一家火炮生产商,仅是材质上的优势都极为明显。更别说已然获得了西方先进铸炮技术,结合洪门研发院自己研发出来的技艺,其铸炮工艺可以说已然达到了这个时代的巅峰。

    两厢结合,洪门利用弓长岭生产出来的火炮火器,却也依然拥有天然优势,可谓是供不应求的货物。

    除了这些必要等防御工事外,洪门还额外在弓长岭、凤凰城、帽盔山等据点之间,开始修建一条贯通彼此的道路方便洪堂军队之间的行军和援助。

    大清人还是不太注重这些基层的建设,整个东北除了那些重要城池据点之间,修筑有一条破破烂烂、坑坑洼洼的道路之外,连通其他地方的更多的都只是一些野草覆盖、灌木丛生的山路和小道。

    而在民间,被安置在后方的百姓们除了在分配到他们手中的土地上开垦耕作之外,农闲之时为了填补一下家中开销、赚点小钱,他们也会在洪门民政部门的带领下,修筑一条条连通他们田地的灌溉水渠。

    东北的水资源同样丰富,只是北方的大清官府、大明官服从来都不愿意在这鞋方面投入太多,故而使得一出现天灾就会让底层的百姓们民不聊生。

    而洪门不管是在他们的大员岛,还是在吕宋群岛那边,一直以来都极为重视民生建设,像事关百姓生活和生产的道路修建、灌溉水渠的修建等等,洪门从来都不吝啬于投入。

    刚刚秋收过去,天气渐渐开始转凉,第一季的粮食作物已经开始收货了,玉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