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部长的眼泪

    第三章 部长的眼泪 (第2/3页)

吧,我听着呢!”

    “怎么说呢?我,我觉得……啊,我原来想,把你派到一个省会城市,当一个副市长,或者是市委副书记,也许更好一些;没想到,你却下决心要去北辽当市长……呵,这‘行政一把手’,不好干啊!”

    ““部长,你信不过我?”

    “啊,不。我,只是……有点儿预感,啊,有点预感━━”

    “部长……”我把自己的座位往前挪了挪,尊重地望着他那张慈祥的脸。

    “历史上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记得吧?”

    “记得。”

    “后人有首诗,歌颂了他?”

    “是陶渊明,他写了《咏荆轲》。”

    “像陶渊明这种恬淡峻洁、鄙夷功名的人,竟对荆轲大加颂扬,真是令人费解;啊,他是怎么颂扬这位英雄来的?”

    原诗我是背不起来了,可是结尾两句我还记得,急忙应答:“他称荆轲‘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我想陶公是真正喜欢这位壮士的。”

    “是啊,这壮士出行时,真是出奇的悲壮啊。大概这就是历代文人喜欢他的原因了。不过,我总觉得,此人有些不甚聪明,嗯,不甚聪明啊。”

    “是啊,临行前,他自己吟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啊,”念到这儿,我有些醒悟,念不下去了。

    我看到了部长那双有些湿润了的眼睛。

    “部长,你,你是担心,北辽人不欢迎我?!”

    老人家躬身一笑,摇了摇头。

    “那,你还是信不过我。”

    老人家仍然是微微一笑,接着又摇了摇头。那意思是说:要是那样,我何必派你去呢?

    那,我困惑了。

    “才瑛,她跟你去吗?”部长忽然叉开了话题。

    “我想带她去。”

    “你那个岳父、岳母,支持你吗?”

    “我说服了他们。”

    “嗯━━”老部长站立起来,沉思了半晌,一副意犹未尽的神情。最后,终于下决心似地拍拍我的肩头,“年轻人,听我老头子几句话,好吗?”

    ““部长,你说。”我乐得什么似的,忙掏出了记录本。

    “不要用笔。”部长摇摇头,又指指自己的头,“要记在心里。”

    我“嗯”了一声,将笔和本收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