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阴三阳

    第十一章 三阴三阳 (第2/3页)

于至阴,入太阳,化于伏兔,行气于晴明、白环俞、金门;收臂环胸,定于肩贞,行气于少泽、天宗、曲垣。以神驭气,驱万里之兵。

    厥阴者,形至东方,起于大敦,入厥阴,渗于风市,行气于行间、中都、章门;化拳为掌,扶于四渎,行气于天泉、间使、中冲。以怒伤神,坚内中之志。

    阳明者,大开西北,发于厉兑,入阳明,结于承山,行气于四白、太乙、内庭;拳掌归位,止于商阳,行气于阳溪、巨骨、迎香。顾盼神飞,遂阴阳之意。”

    裴展鹏眼观这第三重心法,更为繁杂,分别是从奇经八脉激发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使其各通经络,大行阴阳之道,此种内息心法实属罕见,不由想起当日在天牢内目睹“冰火双恶”之一的赤炎君所使烈焰禅杖的威力,心想:这《混元心经》总纲中曾提起“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根据混元道人的武学理论,那赤炎君修习的内力应该是重阳所致,只是不知道是否与《混元心经》同出一脉,不过这篇心法确实奥妙,如果说第一重和第二重乃是世间武学精华,而这第三重心法则更是惊为天人,达到凡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裴展鹏叹了一口气,细细捉摸,纵观全篇心法共有十二种脉象,整体分为“三阴”和“三阳”,“三阴”分为“少阴”“太阴”“厥阴”,而“三阳”分为“少阳”“太阳”“阳明”,其中“少阴”分为“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太阴”分为“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厥阴”分为“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少阳”分为“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太阳”分为“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阳明”分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裴展鹏心想这十二种脉象,阴阳互通,错综复杂,若要一时间全部练成也绝非易事,反正自己在这洞中也无事可做,倒不如试着修习,能习得几分算几分。想到此处,便依照心法,先从“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开始练起。

    约莫过了十多个时辰,裴展鹏已是累的满头大汗,但是却感觉毫无进展,体内阴寒之气寥寥无几,不由心想:书中所言,气分阴阳,那么若要将阴气聚于内,必先将阳气表于外,但自己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