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御架亲征(四)

    第六十八章 御架亲征(四) (第3/3页)

先不说如何一视同仁,清朝历代也有过皇帝为了解决满汉纠纷,曾试过重用汉族大臣,曾遭到满族子北的一致反对,最终只得不了了之。咸丰也不知道这之间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少荃可否为朕解答这四个字?”咸丰正色道。

    “在朝在野,不分民族;罢免八旗子弟之特权;巧施德政,收服民心,尊重信仰,以族治族。微臣斗胆,我大清历代君五皆有平复满汉之争之举,然却屡屡不了了之,原因有二:一为君王虽有心平复满汉之争,却始终视汉臣为患,暗里还是不知不觉觉地对汉臣防着一手;其二所施之举皆只是表面,而未真正触及满汉纠纷之根本。自满人入关以来,二百余年,汉人早视满人为我华夏子民,之所能与满人纠纷重重皆因八旗子弟所有之特权,将除八旗以外的各族人视之为奴隶。满人自己都不将自己视为华夏子民,如何可与其他各族和平共处耶?臣罪该万死,还请皇上明查!”李鸿章彻底地豁出去了,说完之后,便振袖跪伏在地,等着咸丰的判罚。

    “大胆,李鸿章,你敢欺君犯上,该当何罪?”李鸿章一句话没引来咸丰的振怒,却惹恼了旁边一人。图先首先也没觉得什么,听到后为却是越听越心惊。这李鸿章居然将矛头直指爱新觉罗的列祖列宗,简直不知道死字怎么写。振怒之下,也顾不得君臣礼节了,狂声厉喝,越步而出。

    “图先退下!”咸丰见图先竟越殂代袍,抢先说话。他堂堂大清天子都没觉得李鸿章大逆不道,图先一个太监这么激动做什么(晕,他自己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早习惯了言无所顾,哪里会觉得李鸿章的话有大逆不道的意思,就是李鸿章直接说他咸丰是无道昏君,他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双眉一皱不悦地挥退了气愤交加的图先,转而温和地对李鸿章道,“少荃所言,针针见血。其实朕早有此想,却没有少荃先得如此周到。少荃有如此见地,其中细节又该如何?”

    李鸿章深吸了只气,说不怕那是假的。谁知道咸丰会不会就此一声大喝,将自己打向无间地狱?还好自己还是有眼光的,自咸丰实施一系列新政起,李鸿章便感到咸丰已经变了,成为了一个英明仁主了,如不是这样,李鸿章也不敢冒这么大的危险,说出那么一番大逆不道的话来,此时见咸丰不但没有怪罪他,还深赞同,顿地心里底气便足了起来,略略思索了一下,便道:“我大清有律,虽承明治,却要在‘八旗制度’之下考虑,如若旗八犯法可享减等或转刑的特权,满族亲贵还享有犯事,有司不得拘禁锁拿的特权,实非常不公;在官,满汉官职各半。满缺汉人不可替,而汉缺却可由满人代替,如此不信任汉臣实叫我等汉人心寒;在民,旗人不事家商却可得朝廷救济,发给田地。而旗人之地又不许卖与汉人,旗人又自觉事农商有失身份,田地尽皆慌无,至想事农耕之民无地可种,而旗人却可不事农商却可得朝廷救济银逍遥度日。如此差异,致使汉人难以为大清之臣民,何况其它族人乎?且朝廷拿银子养一干无所事事的旗民,日费巨大,国库压力日增,实不智之至。唯今之针,皇上当令有识之士重修律法,平等人权,视各放万民为一体;削旗民之救济银,使旗人自食其力,平复其余各族百姓不平之心。”

    “好,说的好,哈哈,朕思虑近三年而无所得,今听少荃一席话,顿觉豁然开朗,解了朕多日之愁啊。”咸丰哈哈大笑道。萦绕多年的愁云一朝得去,怎么能不开心呢。连连挥手,示意李鸿章起来说话。高兴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