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逢国难黑虎令出

    第1章 逢国难黑虎令出 (第2/3页)

睐。不少匪首本人都是黑虎拳弟子。罗麒麟虽身不在绿林,却是湘中夫夷河一带黑虎门的名家,功夫好,辈分高,威望高,手下门徒众多。据说,有一年,罗家村有好几人从三十里外的凤头山附近路过,结果被山上的土匪一股脑捉了去。不久这些人的家里都收到土匪的片子。“片子”,也是湘中土话,即赎单。那些家境好的,自然不消几日就筹够了钱赎回了人。但有一人家境贫寒,筹措无门,凤头山已发下三通片子,声言再等五日不见钱就杀人。他八十岁的老母亲急得要投河自尽。罗麒麟获知后,连夜单枪匹马跑到凤头山寨口,呼名唤姓要土匪大当家的八百斤马上放人。

    “八百斤”,本名司柏青,湘西怀化人士。原本是国民革命军的一名军官,因和上司一言不合,动起手来,一拳砸碎了上司的天灵盖,从此东躲西藏,亡命天涯。十几年纠集一伙人来宝庆西路凤头山落草为寇。因名头越来越响,个子越来越肥硕,获绰号“四百斤”,和姓名谐音。后来江湖上可能觉得叫得不过瘾,不知何时又被叫唤成了“八百斤”。

    此刻太阳当顶,正是中午时分,八百斤喝了小许酒,正伏在在结义厅的虎皮椅子上做着黄粱美梦。忽然听到喽啰通报,心头无明业火直冒三丈,当即吩咐到:“别理这厮,再叫就弄死他!”

    喽啰领命掉头就走,走到门口后八百斤又把他喊了回来,说:“且不杀他,将这厮带过来看看。”原来他头脑稍清醒点后,临时改变了主意。他想看看这个跑到山门前大呼小叫不知轻重的家伙,究竟是何方神圣,是不是真的有三头六臂,且刀枪不入。

    一会儿,几个喽啰领着黑布蒙住双眼的罗麒麟到了。

    八百斤肥硕如牛,以为敢跑到寨前呼名唤姓之人,必是一个身高八尺大彪形大汉,没想到带到跟前的却是一个面黄肌瘦的矮个子的汉子。他气不打一处来,伸出熊掌一般的大手捞了过去,想一把抓过来教训一顿。没想到罗麒麟眼疾手快,一把拿住了八百斤的手腕,往自己身边轻轻一带,再一扭,八百斤手返到后背去了,肥硕的身体随即跌倒在地上,圆滚滚的头颅贴在地面动弹不得。

    其他土匪想冲过来,八百斤连摇手阻止。

    他扭着脸对罗麒麟说:“兄弟,好身手!请问你是在哪里学的师?”

    “新化黄泥山。”罗麒麟也懒得瞒他,如实说。

    “您是不是绰号‘五酒罐’的罗麒麟?”

    罗麒麟说:“正是在下。”

    “大师兄,请放手,师弟我向你多多赔罪了!”罗麒麟松手之后,八百斤立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叩了三个响头,然后又叫喽啰们依次过来叩头。

    罗麒麟以前也听黄泥山的同门师兄弟说过,有一个师弟在夫夷河一带落草为寇,没想到此人竟然是八百斤。

    八百斤欣喜地说:“早就听说夫夷河一带的义侠‘五酒罐’是我们黄泥山黑虎拳武馆的大师兄,暗暗窃喜。只因黑白两道彼此走的路线不同,碍于颜面,不敢相认。今日碰到,真乃万幸!”

    当晚,八百斤在山寨张灯结彩招待罗麒麟。酒足饭饱后,罗麒麟带人票下了山,八百斤亲自护送山脚。从此,凤头山的土匪改了规矩,再也不抓罗家村的人了。俗话说,“人多为强,狗多为王”,湘中夫夷河一带,凤头山土匪人数最多,势力最大,凤头山带了个头,其他山的土匪自然不敢造次,干脆来个萧规曹随,数十年来未敢踏足罗家村半步。

    大田从小就跟姑父罗麒麟学武艺,是姑父最得意的弟子,学徒们的大师兄。

    罗麒麟学的是黑虎拳,教的也是黑虎拳。此拳在湘中民间颇为流行,极讲究实战,如身法讲求斜身贴靠,仰俯屈伸,拧旋转折等,技击讲求同侧手脚并用。可谓攻防兼备,刚劲勇猛,拳拳见肉,招招致命。罗麒麟无子,膝下仅有一千金,历来视大田为己出。“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罗麒麟何尝不明白此理,除了将黑虎拳的套路悉数传授外,还将铁砂掌、铁臂功、铁扫帚等武术绝学,一股脑教给了大田。

    江湖上讲究武术技击,更讲究武德修行。姑父按照武林的老规矩,要求大田毕生恪守六不打:老人不打,女人不打,小孩不打,心窝不打,太阳穴不打,两胁不打。前三不打好理解,这是做人的起码的伦理道德,违背必为武林同道所不耻。后三不打,是防止不知轻重,弄出人命。当然,姑父也说了,万事没有绝对,在两种特殊情况下也可打:第一,对方是罪该万死穷凶极恶之人;第二,对方杀心已起,避无可避,逃无可逃,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大田皆熟烂于心。

    渡过河,来到罗家村,李大田远远地就瞧见姑父家门口前拴着一匹大白马,正打着响鼻,心中甚是诧异。再往里走,看见姑父正带着徒弟们在校场打拳。初略一数,竟有上百号人。他梅村的好伙伴李才信、李小蛮不知何时也来到了这里。一些早年的老徒弟也回来了,他们有的快五十岁了,头发都灰白了呢,都挤在小师弟的行列中,跟着校场台阶前的姑父罗麒麟一丝不苟、一招一式地打拳。大田还看见,众人打拳的时候,两个妙龄女子手牵手站在一旁就静静地观看,一个是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