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剑神乃从心神始

    152 剑神乃从心神始 (第2/3页)

常的精到,人就这么一个身体,不管你是打坐参禅也好,往去东天的道家修行也罢,其实都是在这个身体上做功夫,练武也是如此,不能脱离人这个身体,所以练功修道,都要从这个身体和精神两者之间去想办法,医学更是如此,古代的中医其实水平很高,它把人体当成一个“小宇宙”,综合的去研究内里的变化,而不是像西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

    中医在很大程度上与武学互通,《千金方》又言:“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混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不除,则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

    时光穿梭到了今天,时代变了但是人却没有变,孙思邈的书到了今天也有指导意义,作为一个武人,一个喜欢内家拳的武者,该知道一些身体的知识,内家拳发展到今天,应该是“养战为道”的,剑之神从何而来呢?

    其实就是武者本身的精气神,一把宝剑如果我们不去摸它,再好的宝剑也不过是一块“凡铁”而已,人握住了宝剑挥洒之间就给了它生命。

    作为一个内家拳的爱好者,要擅于调养自己的身体,塑造自己的精神,我个人以为这个精气神是“调养”出来的,按照佛祖的言论,每个人都有如来般的智慧,是人的心灵蒙尘,看不到自身蕴藏着巨大的宝藏,总是向外界去求索。佛教的一些揭语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佛在灵山莫远求62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都有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一个智慧的武者,擅于养护自己的精气神,练武是一方面,身体的调养也是很重要的一方,在这个大论题之中,思想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些古书包括《黄帝内经》中总是提到,精满不思淫、气足不思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