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邱爱如愿以偿(结束篇)

    第一百章 邱爱如愿以偿(结束篇) (第3/3页)

能办学校?”邱爱像是发现新大陆似叫了起来。

    “是的!有场地,有校舍,有师资,就可以办!”李牧补充道。

    邱爱在赶回市区的路上,心里盘算着。她乐观地认为,李子玻璃厂有一些边隙地,李子的厂有的是钱,师资吗?李岚、许妍两个校长会帮我想想办法的……想到这些,她忽而感到心情轻松了许多,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小调,惹得公交车里的乘客对她左顾右盼。

    邱爱和李子几乎同时回到了家。李子问:“你去了哪里?”

    邱爱笑答:“去了一趟丰阳镇。”

    “你到哪儿,为了什么事?”

    “和李牧商量,怎样才能解决你厂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问题。”

    “他一个镇的镇长,能解决这么大的事?”

    “他确实是说了没有办法解决,不过,他向我透露了一个信息。”

    “什么信息?”

    “有的地方,办起了民工学校。”

    “办一所民工学校,不是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土地、校舍、资金、师资……”

    “做一件事,尤其是一件大事,肯定不容易……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吗,这些农民工是为你们玻璃厂做贡献,总不能看着他们的子女成为文盲吧……”

    老实说,关于农民工学校的问题,李子也想过。他曾经拨通了许妍的电话,专门咨询了一下她。许妍说,企业办一所学校不难,但是,现在企业办学校和国家的大政策不相符,国家为了给企业减负,准备把一些企业学校转给社会管理。现在以企业名义办学,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不会批准的。

    李子有过乡村经历,深知农民工进城打工的不容易,但相对于邱爱来说,他看问题、做事情很理性,不像邱爱那么容易感性。

    邱爱在农民工学校问题的认识上,显得很感性。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邱爱的感性是有深厚的背景原因的。她来自农村,知道农民的生存状况;她从小没有上过学,文盲的经历让她吃了不少苦头;同时,她也认为农民工进城打工是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城市理应为他们孩子读书的问题分担一点责任。

    邱爱是感性了一点,但谁能说她的感性不在理呢?

    那一天吃晚餐时,在餐桌上,李政、万萍也加入了讨论。万萍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比较关心,这与她在驴子坡村生活四年的时间,多多少少有点联系。她认为农民固守土地,很难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他们到城里来打工,挣一点热钱,会加快他们脱贫的速度,另外,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少不了农民工。

    李政对邱爱同情农民工境遇的行为表示了赞许。他说,城市似乎一天都离不开农民工了,工厂需要,家政服务需要,宾馆、饭店也需要。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解决不了,他们上班,心怎会踏实呢?

    邱爱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要李子想办法解决玻璃厂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李子摇了摇头,表示困难很大。他倒是愿意给农民工增加一点工资,动员他们把孩子送回去读书。

    邱爱说:“这个方案,肯定行不通。那些跟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在农村是无人照看的。把孩子带在身边,也是他们迫不得已的做法……”

    李政问李子:“你们厂里到底有多少失学的民工子女?”

    “大概三十来位。”

    “三十来个,不多啊,可以帮他们联系联系周边的学校。”李政看了看李子的神情。

    “我访遍了周边的小学,没有一所学校乐意接收的,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班额满了,一个都插不进去了……”

    “那,找找李岚、许妍她们呢?”

    “李岚的学校就不要指望了,许妍吗?上个星期一联系了一下,说只能解决个把。只解决个把,那叫谁家的孩子去呢?”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年后,玻璃厂农民工学校还真建了起来,邱爱被聘为校长。

    担任了校长的邱爱对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喜爱有加,要求更高。每次遇到农民工,看到他们对她投来的感激的眼光,她的幸福感从内心深处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