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游戏厅

    第24章 游戏厅 (第2/3页)

累到破产!

    香港这个低端产业为主的城市,相对于欧美日本具备廉价的劳动力优势。雇佣一个美国人的工资,可以雇五六个香港人。

    而香港的制造业,在二战时候,因为廉价的劳动力,就可以赚大钱,所以,都有点不思进取。最终,随着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逐渐如同温水煮青蛙,大部分都死掉了。

    话说回来,未来香港咋样,跟林棋毫无关系。问题是,现在的香港,真找不到企业,有能力量产街机的基版。

    所以,林旗暂时只好让新创业电子公司的技术人员小批量生产。

    然后,在鸭寮街租店面,经营一家游戏厅。通过自营游戏厅,赚到一点利润是其次的,顺带收集玩家的反馈,来改进游戏。

    于是同时,林棋甚至产生了垄断香港游戏厅的念头!

    想要垄断全球的游戏厅市场,那是不可能,国际巨头也做不到。

    但是……林棋觉得,垄断香港的游戏厅,难度并不是很大……大约只需要开百多家店面,即可覆盖整个香港大部分地区和人口的市场。而100家游戏厅,每家一年需要50台新游戏,一年也是5000台游戏机的基本市场。

    如果一台街机赚3000块钱净利润,5000台已可以提供150万港元的利润。也既是说。游戏研发成本不超过150万港元,垄断了香港的市场,靠着自营渠道采购,就可以收回游戏研发费用,销往海外市场,则就是纯赚!

    更关键的是,游戏厅的毛利润很高,5000台街机在自家游戏厅自营的话,每年产生的利润可能超过500万元。

    500万港元研发费用,已经能跟日本的游戏厂商的预算差不多了。只要不是一些烧钱的大作,这样的预算在80年代,已经能满足大部分游戏的研发成本。

    试想一个游戏公司,光靠本地的基本盘市场,就能收回研发成本。销往海外,既能纯赚,那几乎等于是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也是林棋为什么要自产自销,决定自己在香港开游戏厅,并有垄断香港游戏市场打算的根本原因。

    ……

    1980年4月1日。鸭寮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