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吕惠卿几句话气死了唐介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十九、 吕惠卿几句话气死了唐介 (第1/3页)

    赵顼和陈升之、王安石君臣三人,目送唐介离去,一时没有说话。在崇政殿门外,他们能看到的,只是一片宫墙和明黄色琉璃瓦组成的建筑群,以及飞檐之上的不大的天空。此刻,天空中灰蒙蒙的,正在进行着春与冬的较量。北风一个劲的刮着,已不剌骨,也尚料峭。宫墙一侧的花树,在风中颤动、细语、和咏叹;又在阳光下蓄积、孕育、和期待。

    赵顼的目光从崇政殿外唐介的背影上拉了回来,落在了王安石的脸上。他问王安石:“制置条例如何了?”

    王安石答道:“已在检讨文字,略见伦绪。”王安石说这话是留有余地的,他怕赵顼年轻气盛,急功近利,把鼎革政事看得太容易了,经不起折难。略停了一停,先叹了一口气,又说,“今欲理财,必先选能。天下只见朝庭以选能为先,而不见以任贤为重;但见朝庭以理财为务,而不及礼义教化,恐风俗由此而坏,将不胜其弊。陛下当念施政有先后缓急,不谓臣所不预。”

    赵顼说道:“不错,施政当顾及先后缓急,然嘉德布流,扶伦正纪,众臣工不能少怠,不能兴一利而得一弊。”

    王安石说道:“陛下宸虑极是。臣闻‘法出而弊作,令下而奸生’,事难周全,而史笔如椽。《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陛下宜知步履之维艰。”

    赵顼两眼盯着王安石,似乎是在下决心。他说:“朕为富民强国,天必佑之,祖宗必佑之。”

    王安石和赵顼说这番话时,陈升之在旁默默的听着,虽没有插言,心里却在想:“王安石识见确是不凡,怪不得当今皇上倚重。假若不搞变法,可成一代名相;一搞变法,也就难说了。”想到这里,暗暗摇头叹息。因见赵顼看他,忙说:“安石所言极是,臣以为必当如此。”

    赵顼点点头,随即又道:“知谏院吴充有一个奏本,你们先看一看。”边说边在案头取出,陪侍的张若水忙接过,递给王安石,王安石先递给了陈升之。

    吴充是王安石的亲家公,刚从盐铁副使改知谏院。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吴充又改知审刑院,这也是避嫌的意思。陈升之看了王安石一眼,打开奏折,见写的是:“……今乡役之中,衙前为重。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等;骨肉不敢义聚,而惮人丁。故近年上户减少,中下户增多。役使频仍,生资不给,则转为工商。不得已而为盗贼。宜早定乡役利害,以时施行……”天头上是赵顼的朱批:着条例司讲立役法,革除此弊!

    差役法是架在农民头上的一付铁枷,赵顼初登皇位,就下诏国中,普求良法而不得。现在吴充又申言差役法之弊,便把革除差役之弊交给了制置三司条例司。赵顼说道:“如此陋制,朕久欲革除,条例司宜不负朕望。”

    王安石连说了两个“是。”接着又说道:“春耕在即,臣以为先分八路相度农田水利、税赋科率、徭役利害……”王安石说到这里,打了个顿。原本他想在推出农田水利法后,立即推出六路均输法的,现在忽然想起,暂且把推行均输法之事缓一缓,先把改革科举提出来。一是令各州县兴办学校,国子监自然也要扩大;二是贡举罢明经诸科,罢以诗赋取士,以经义、论策试进士。这样做好处是,早在庆历年间,范仲淹在《上十事疏》中就提出来了。过去了二十多年,范仲淹虽死,庆历旧人中,韩琦、文彦博、富弼、欧阳修尚在。现在重提科举改革,震于范仲淹的名头和交情,庆历旧人和他们的子弟不便反对。他们不反对,满朝文武便不会反对。如果科举改革无人反对,再推出均输法便要容易得多。这也是先易后难的意思。王安石接着说道,“臣以为改革贡举,可先请朝议。”王安石说这话时,语声沉郁,仿佛是从虚空落下,在崇政殿里传开。

    赵顼略一思索,随即一笑,说道:“好!条例司着即选派人员视察农田水利赋役。至于罢明经诸科,罢以诗赋取士,以经义、论策试进士一事,诏两制(翰林院、知制诰)、两省(中书省、尚书省)、御史台、三司(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馆)详议,议定后实施。”

    唐介气咻咻离开崇政殿,从右掖门出宫,走回中书省。中书省俗称东府,出右掖门向西不到三百步就到。一路之上,唐介心中依然气愤难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