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苏辙要退出条例司了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二十四、 苏辙要退出条例司了 (第1/3页)

    苏辙辞别王安石,离开中书省,跨上马背一溜小跑回到家时,天已薄暮。

    苏辙和哥哥苏轼住在一起,确切的说,苏辙自幼至今未曾与苏轼离开过。他们的家在开封府以西兴国寺桥北,离兴国寺不远,地名安业坊。大门进去是一面照壁,立于小天井中。第二进是客厅,客厅后廊通东、西两个垂花门,门内各有五间房舍,苏轼在东,苏辙在西。再往后便是一个小园落。占地不大,出于文人匠心,布置甚是精巧。明轩露桥,灵石修竹,长廊曲径,映带回护。明轩建在曲溪旁,轩名“容安”,取陶潜“倚南穸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句意。此时苏辙的父母已经过世,两兄弟由苏轼的奶妈任氏照应。

    苏辙独自坐在容安轩里,手里拿一把葵扇,偶尔扇上几扇,或是拍赶着蚊虫。桌上放了两碟小菜,一壶酒和两付杯筷。此时酒杯尚未斟酒,苏辙要等苏轼回来同饮。

    正是烦暑与凉秋交替之时,太阳下山之后,便从水面上,灵石畔,竹丛中生出些许凉意,使人有了舒适之感。传来一阵竹叶的飒飒声,来风了。凉风的抚弄,使苏辙心里平和坦然,即便想起刚才与王安石的交谈,也并没有一点躁急和不安。

    原本苏辙进条例司,一来是赵顼下的诏,二来也看王安石的金面。苏家兄弟原本与王安石甚有交情,王安石见召,自然却之不恭。一段时间以来,总觉得条例司所为与自己的素志相违。再说吕惠卿对他不友善,有章惇在,尚能从中转圜,章惇出任湖南、湖北两路察访使后,尤其在苏轼上表言贡举不必变之后,有时简直是恶语相向。直到均输法推出,苏轼和他同时上疏表示反对,他觉得他不应该再留在条例司里了。他去找王安石,便是要向王安石辞去条例司检详文字之职,别除一差遣。

    当时,王安石对苏辙倒是很客气的。让坐后,王安石从袖中取出青苗法文稿递给苏辙,说道:“这就是青苗法,你先观之,若有不便,请直言相告。”

    苏辙看过之后说道:“以钱贷民,使出息两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而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恐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期。恐鞭箠必用,州县之事不胜其烦矣。”

    王安石说道:“子由虑得甚是。”

    苏辙见王安石听得极为认真,接着说道:“唐朝刘晏掌国计,未尝有所借贷。曰:‘使民侥幸得钱,非国之福;使吏倚法督责,非民之便。吾虽未曾借贷,然四方丰凶贵贱,知之未尝逾时。有贱必籴,有贵必粜,以此四方无甚贵甚贱之病,安用贷为?’刘晏所说,即汉之常平法。大人诚有意于民,举而行之,刘晏之功可立得矣!”

    王安石说道:“子由之言有理,我当深思以后行。”

    如果说此时的王安石尚是心平气和的倾听苏辙之言,接下来苏辙说到均输法不宜施行,并直言已经上书赵顼,又要求离开条例司,另除职守时,王安石便面露不快之色了。他问:“子由不愿助我也?”

    苏辙说道:“非不愿也,是辙所为不敢背名教也!”苏辙说完,向王安石打了一躬走了。他没有考虑后果,也不知道离开条例司后会给他什么差使,已经从朋友走到了对立面,他也不敢奢望王安石能给他什么好差使。他只有在家耐心等待了。

    客厅那边传来了脚步声,接着是一声问:“子由回来了?”这是苏轼在问,苏辙忙答道:“大哥,我在容安轩,我……退出条例司了。”

    苏轼到这时才回家,并不是因为公事烦忙。其实,他早就离开了开封府了。开封府是在浚仪桥北堍的西侧,浚仪桥向西一里多路便是兴国寺桥,兴国寺离兴国寺桥北堍不过数百步之遥,苏轼是在兴国寺中和方丈大和尚下棋的。苏轼喜欢下棋,但棋艺平常。他说过“胜则固喜,败亦欣然”,他倒是“欣然”的时候居多。他今天是又“欣然”了一局之后才回来的。

    苏轼“噢”了一声,走进容安轩,与苏辙相对坐下,说道:“退出的好,条例司容不下你,朝庭须也容不得条例司!”

    苏辙执壶,先给苏轼斟酒,然后再把自己的酒杯倒满,兄弟俩一同举杯抿了一口,苏辙放下酒杯,遂把今天去见王安石的情况告诉了苏轼。苏轼说道:“这个介甫,一个均输法便弄得举国骚然,如何还行什么青苗法?下民愚昧,无钱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