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 李定去御史台,中书舍人拒绝制告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三十六、 李定去御史台,中书舍人拒绝制告 (第1/3页)

    时节已是初夏,中书省议事厅前的那株紫薇已长得枝叶葳蕤,而在一些枝条的端部,已见绛萼紧裹的花蕾。春天悄然离去,却并没有擦尽留下的印痕,中书省,这个大宋的最高行政机构,还在继续演释着一场接一场和思考和争端。

    中书省的议事厅里,王安石正和韩绛相对而坐,轻摇纸扇,从容议政。案上放着的两杯清茶,似乎谁也没有动过。就是这个书案,曾被唐介和王安石作为发泄和示威的工具,拍案而起,努目相向。如今唐介已逝,回想前情,恍如隔世。王安石揭开杯盖,望着茶杯中袅袅升起的热气,用杯盖拨了一拨漂浮在茶水面上的茶叶,又复盖上杯盖。他不禁嗟叹,中书省有如今这样的雍穆平和,真是来之不易!按照和赵顼商定的意见,李定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王安石已令舍人院中书舍人起草词头。此刻,王安石正和韩绛商量撤销条例司一事。

    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把朝政的决定权从宰相手中夺过来,条例司决定的事,宰相无权予问,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反对新法的人,也无不以条例司为第一攻击目标。时易境移,今已非昔,中书无人可以制肘,恰好文彦博上书请罢条例司,赵顼和王安石一说,王安石同意撤消,但具体细节,尚须和韩绛商定。

    王安石说道:“奉诏设制置条例司,本以通天下财利,如今大端已举,罢归中书也可。”

    韩绛说道:“条例司一设,天下瞩目,庸俗之人,自然不知其妙处。介甫啊,也真亏了你。只是条例司撤销之后,青苗、助役诸常平新法需有归属。不知介甫有何成算?”

    王安石说道:“常平新法归属司农寺,再兼领农田差役水利事,你看如何?”

    韩绛点头说道:“这样便好。自然是叫吕惠卿去司农寺了?条例司人员颇多,又如何安置?”

    王安石说道:“由吕惠卿判司农寺,至于条例司人员,原属中书的为额外堂后官,原属枢密院的为副承旨,三司勾复官并除供奉官。如此处置,当无怨怼。”

    王安石和韩绛正商议间,忽听舍人院外有人喝道:“王安石,你出来!”

    韩绛说道:“这是监察御史里行张戬的声音,在中书省大呼小叫,直呼执政之名,成何体统?我出去看看!”

    王安石说道:“不干你事,我去应对,谅也无妨。”

    韩绛说道:“此等御史以狂直求名,望介甫不必计较。”

    王安石说道:“我省得。”说完出了议事厅。

    来中书省直呼王安石之名,并要王安石走出议事厅的,确是监察御史里行张戬。

    宋朝的御史台,分台、殿、察三院,台院称侍御史,殿院称殿中侍御史,察院称监察御史。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庭辩,小事弹奏。官位卑而入监察御史的加称“里行”。张戬是“里行”,王安石举荐的李定官位不高,也只能称“里行”。

    王安石到议事厅门口时,陈升之和曾公亮已先到,门前还聚集了十几个人看热闹。张戬见王安石走出议事厅,立即跨前一步,指着王安石说道:“王安石,王大人,你身为参知政事,不思赞善佐贤,扬慈惠之风,行仁明之政,反立聚敛之法,害民误国,弄得天下汹汹,实为世之大恶。请速罢条例司,废常平新法,引咎还政,以谢天下!”

    王安石清操如白璧无瑕,当年吕诲弹奏王安石十大罪状,未能在私节上置喙。今天张戬自然也不能有所指摘。但就这几句话,也已经说到了顶,无以复加了。王安石听了,不动声色,手中折扇“哗”的一声抖开,轻轻摇了两摇。他不想对张戬说点什么,更不愿和张戬发生争论,——不是争论,而是争吵。张戬此来,不是讲理,而是要折辱自己,身为执政而与一个监察御史里行争吵成何体统?王安石没有回应张戬的指斥,也没有训斥张戬的无礼,他用纸扇掩口,笑微微的看着张戬,看张戬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张戬见王安石笑而不答,仿佛一拳打在绵花上,无着力之处。王安石不答话,自己便无从论争,不觉就有点气馁。张戬官只得八品,尽管豁出去了,在三位执政面前,仍有点心虚,再说出的话便没有那么高亢:“你以为我好笑吗?你可知天下有多少人笑你?”

    曾公亮站在王安石右边,俛首不语。他曾被苏轼抢白过,自知此刻开口,话从张戬嘴里出来,决不会比苏轼的话更中听些。陈升之是首相,有人在中书门口惹事,他不能不有所表示。他说道:“张大人,百官诣中书省见执政,自有礼仪定制,你是监察御史,不会不知。岂可在此喧哗,轻侮柄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