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西部犬戎连连攻豳 姬亶谈和予物保民

    第一回西部犬戎连连攻豳 姬亶谈和予物保民 (第3/3页)

边,此地也是犬戎大部来袭的必经之路上的一条小河边,虽是条小河,担此河是豳国泾河的支流,是豳国的边界,过了河就是豳国境内,设在这里有一定象征意义;梁醇并派人前去传信说:“豳国国王特史在此等侯戎王。”信史没有提及谈和之事。

    左卫长常征将军,屯兵于谈和地点五里处,大操阵法,喊声震耳欲聋,兵甲斗志昂扬,杀气腾腾,让人心里感到胆寒,不寒而栗。他们是在本土内操练,也算是军演,正常化。

    一天后,犬戎大部打着狼犬图腾的旗帜浩浩荡荡预期而至。

    犬戎大部士甲在豳(bin)国边界的泾河支流的小河对面两里处扎下大营,并派信使前来传话,让豳国国王特史前去营帐会谈。此时太阳已经偏西。

    左大夫梁醇带着谈和四人,随信史前去戎王大帐,远远望去大帐门前无一兵一卒,所有戎人全部在百丈开外,这阵势不像是来打杀的,到象是来走亲戚的,左大夫梁醇心里在想,戎王今天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其实犬戎确实是豳王的远房亲戚,虽然不是一族,但都为戎人,一个是犬戎,一个是羌戎,豳王娶的就是羌戎姜氏之女为元妃,元妃的外婆是犬戎,所以豳王不愿和戎人打仗,这对姜氏元妃也是个好的交待。

    戎王这样部署也是先礼后兵,他知道这条小河过不去,虽然河确实小,不是什么障碍,如果冒然过河,后果会怎么样,他心里很清楚,那些在河对岸操练的大军不是只会吃饭的饭桶,他身边的这些人甚至连刀都没有拿过,他们不是真的来打仗的,他们听说来可以拿到东西,就跟着来了,那些确实残暴的家伙还在后头,三天后才能从子五岭的北麓赶到,如果前面部队拿到物品了,他们也就不用急着来了。看来他们确实是来拿东西的,不是来抢东西的,抢劫的人在后面,还没到,真的是“不给再抢”。这叫造势,也是戎王高明之处,看来没两下子是做不了大王的。

    问题是你给吧?

    如果真的不给后面敢抢的人到了真的就抢了。

    戎王也算定豳王会给,而且一定会给。

    所以戎王先礼后兵,谈和也是他预料之中的一步,谈和也是他想要的。

    百丈开外的甲士,摆摆阵势还行,若真的上了战场,那就真的成草包活靶子了,戎王怕给豳国特史看穿,所以谈判营帐设在百丈开外,而不设在军营里,戎王明白,特史是有两下子的,甚至有三四下本事,从特使安排会谈的地点来看,戎王很清楚很明白特使狠,明摆着的意思,“只要你胆敢过河,河那边的那些整天在叫杀杀杀的家伙,不会管你是真抢还是假抢,谈还是不谈,不论你三七二十一,他都有理由杀杀杀。”所以戎王不会过河,绝不会过河,戎王不会上当。

    左大夫梁醇一行在信使的引领下来到帐门口,信使大声说道:“豳国国王特史到。”

    左大夫梁醇一行进入大帐内,站定后,左大夫梁醇朗声说道:“在下豳国国王特使左大夫梁醇奉豳王之命前来拜见戎邦戎大王,在下代豳王向戎大王问安。”

    “谢豳王,谢左大夫,请左大夫带本王向豳王问安,看坐。”戎王说道。

    左大夫梁醇一行五人在右侧的石凳上坐下来,左大夫梁醇快速的扫描了一下帐篷,若大个帐篷,什么也没有,对面坐着五位没有穿铠甲的武官,虽然穿的是布衣,但是从他们的久经沙场的面孔上可以断定他们是武官,戎王坐在中间。左大夫梁醇明白,这是戎王在示好,室内没有机关,帐外没有刀斧手,安全。

    “戎王,据在下所知,豳、戎两邦素来以兵戎相见,无礼仪邦交来往,不知戎王今天携众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在下不明。”左大夫梁醇不客气的开门见山的问,都是千年的狐狸,高手过招,不需要藏着掖着。

    “既然左大夫是爽快之人,说话直来直往,本王也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我戎人一来不善种地,二来今年牛羊六畜不旺,无以为生计,只好来求助于豳王了。”戎王说道。

    “若真的如戎王所说,为了生计而来向豳王求助,在下想不明白的是,来求助只需一人或数人,最多也就数十人,不知为何来了大部人马甲士?”粱大夫说道。

    “左大夫,戎民一听本王来拿东西,大家就争先恐后一哄而来,挡也挡不住,大部队还在后头呢,他们怕好不容易拿点东西回去,恐路上又有闪失,就带了家伙来了,还望左大夫理解。”戎王解释道。

    “戎王,豳国以农为业,靠天吃饭,这两年天不逢时,时旱时涝,收成有限,豳人也饿肚少衣,艰难维持生计,粮仓见底,也望戎王理解为盼。”左大夫梁醇说道。

    “左大夫的意思是见死不救?”戎王脸色开始难看。

    坐在左大夫梁醇对面的大汉站起来说道:“大王,戎人饿是死,横也是死,还不如痛痛快快地--------。”话未说完,戎王伸手示意阻止他说下去。

    “左大夫,你也知道我们戎人的脾气,以脾气暴烈,性情惨忍,民风骠悍而出名,说抢就抢,说打就打,杀起人来是不眨眼的,他们来都来了,总不能空手回去,来了每人总得要带点东西回去过日子,也好向婆娘和孩子有个交代,若真的让他们空手而回,本王估计他们宁死也不肯,到时他们一时性起,情绪失控,到时本王也控制不了局面。”戎王开始耍横。

    “戎王,按在下的理解是,就戎人的性格,说白了就是不给就抢,抢不了就战,决不空手而归。戎王,据在下认为,战,你们必败。”左大夫梁醇将左卫长常征对豳王陛下所说的几点,又演绎推理详释了一遍给戎王听,戎王听得一愣一愣,沉默不语好久没有开口,心想确实如左大夫梁醇所言,连眼前的这条小河都过不去,别说是去攻城,就是抢都很难。

    于是戎王站起身,说:“若双方真的交起手来,胜败不计,但双方难免有伤亡,本王不愿意看到,相信豳王也不愿意看到,豳戎两邦最好不要伤了和气,戎人此来也是因生存无奈之举,本王希望得到豳王的援助。”戎王放软话退让了一步,希望双方保持克制的态度。硬的不行,来软的。

    “如戎王所说,戎邦维持生计之物缺口较大,难以越冬,我王陛下向来以仁德为怀,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定会勒紧腰带省吃节用加以援手,援助贵邦度过难关,只是物资有限,数量不会很多。”左大夫梁醇也退了一步。

    “既然左大夫说豳王仁德为怀,不会袖手旁观,定会帮我们戎人度过难关,本王在此向豳王致谢了,戎人定会向上天祈祷,感谢豳王的恩施恩典。”左大夫梁醇竖了个杆子,戎王顺杆子爬了上去。

    戎王把感谢的话都说了,豳王面子上也有了台阶下,双方都说不愿意发生冲突,当然也就不会发生冲突,把谈和改成求助和援助,双方面子上都过得去,戎王心里很佩服左大夫梁醇的辞令功夫,后面双方心知肚明,顺水推舟,水到渠成。豳王有了面子,没了里子。

    经过双方激烈的商讨,两轮商讨下来结果出来,豳国援助戎邦大麦500牛车,一人1只活羊,10人一头活牛,丝织纨和麻丝织布100牛车,各种常用的陶瓷用具100牛车。牛车(牛和车)也由豳国奉送。

    商讨中玉米、高粱、犬、豕、禽类,戎王不要;青铜器具太重戎王也不要。马、绞织纱罗,豳国拒绝没给。

    天哪!我的娘啊!豳人哭了。仇恨在豳人的心里。

    双方商定,次日,戎王大部向后撤退十里至合水境内,五天后由前锋在此交接。

    如约,五日后交接完毕,戎人满载而归,戎人的冬天不在冷。

    戎王渠单凯旋。戎王做了一回不是王者的事,为了戎人的冬天,他认了。王者很辛苦,

    大王也要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在这个位子上不得不做,望理解王者。

    戎人走了,一场相互残杀避免了,豳国百姓感激涕零,也伤心痛哭。豳王如释重负,如其所愿,没有流一滴血,豳王是用时间换空间,他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没人懂得什么叫时间换空间,只有豳王明白。

    豳国的天还是那么蓝,云也是那么白,田野变成金色,真是人在做,天在看,老天有眼,天佑庇护,五谷树的应证,豳国今年丰收年,有失有得,没有战争。

    秋收过后,豳(bin)王下了三道大家觉得奇怪的王令。

    第一条王令:“所有公田私田七成为玉米田、高粱田,一季田改成双季田。”

    第二条王令:“豳人除夕可制新衣,平时不得着新,包括豳王。”

    第三条王令:“国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猪。禽、鱼类可食,

    以蔬食为主。”

    三条王令同时下达,同时实施。

    王令已下,按此实施。所有的人都不明白三道王令的用意,不明白不要紧,先做了再说。你会慢慢搞明白的,大王不会乱来,国都是他的,他干嘛要乱来呢!放心的去干吧。

    因为大家反应比较强烈,豳王陛下让啬正增收向大家解读一下三条王令,啬正则说:“其一从字面上解释和理解,王令第一条,‘所有公田私田七成为玉米田、高粱田,一季田改成双季田’。是说‘一年种植一季节庄稼,改为一年种植两季节的庄稼,这样一亩田可多产一倍的粮食。玉米高产,高粮也高产,这样每亩田就多产粮食。所以要多种玉米和高粮。(玉米、高粮虽然没有麦子好吃,担总比没得吃强吧。这是豳王陛下的原话)。我本人理解为‘富物’。

    第二条王令:豳人除夕可制新衣,平时不得着新。包括豳王。本人理解为‘节用’。

    第三条王令:国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猪。禽、鱼类可食,以蔬食为主。本人理解为‘节用’。把三条整体合起来就是‘富物,节用。’另一层深意还是用豳王陛下的原话来说明吧,豳王陛下说:‘不管是犬戎还是熏育,他们也是靠天吃饭的,如果天不惠顾,遇到凶年,他们得饿肚饿死,不能眼看他们真的饿肚,你得给他点可以度日的物品,这是我想的,他们虽是敌人,担也是人,人要吃饭的,不吃饭要饿的,饿急了就顾不上尊严那么多了,暴力事件跟着来了。他来了,你给他点,他就平安的回去,不会再乱来,如果不给,饿急了,他会干什么事,你知道的。关键是你得有东西给,东西从那里来?‘富物,节用’中来,富物的结果就是比原来的多出,节用的结果就是余出,用多出余出的物资去平息因抢劫而发生的流血事件,同时还帮助对方度过饥荒难关,两全其美的办法。这种想法子虽然比较简单,有点傻,但还是有效地解决眼前外侵事件。彻底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想出来之前,就用这种最简单,最有效的,也是最可笑的,不是办法的办法。所谓民以食为天,与死亡抗争,争食,在理解的范围内。’”

    同时豳王把三条称为“富物保命,节用保命,予物保命”法。这个办法的最大的特点在于苦了自己,但可保住了生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是在大家的理解范围内。

    豳王陛下为了不发生战争,不发生流血事件,用心良苦,仁义之君。

    因为没有发生战争,没有意外伤亡,增人添口,人丁兴旺,豳国人口迅速壮大。

    “富物,节用。”三条王令实施一年,效果显著,百姓无不欢喜,都称赞大王真的仁德有才。

    仁德善良,再某些人的眼里,就是软弱无能的代名词,犬戎的兄弟獯鬻(xunyu)人就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认为豳王可以援助犬戎,就一样可以援助獯鬻,獯鬻人已经在来的路上,人数超众,不少于犬戎上次来的人数,同样意思,如果不给,大有大打出手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