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犬戎熏育联合攻豳 姬亶弃豳立国定周

    第四回犬戎熏育联合攻豳 姬亶弃豳立国定周 (第3/3页)

稳定,从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先祖公刘起,到我姬亶,已经九世传位,九世先祖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诸公在天之灵,今天,三百余年的豳国基业将毁在我姬亶之手,现豳人受薰育之帮与犬戎侵袭逼迫,不孝子孙今不愿意用将士和百姓的鲜血来换取诸公传下来的王位宝座,今不得不离乡远徙,望先祖诸公在天之灵保佑豳人百姓安居乐业,免遭战争之苦,-----。”

    一家人都在祈祷告祖许愿,只有少子季历大声说道:“各位先祖,我会回来的”。这是一句很朴实很普通的话,但让人回味很长很长,因为他要实现这句话很难很难。

    隔日豳王姬亶告豳人书,内容不长:

    “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熏育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

    “人民拥立君主,是希望君主保护人民的利益。现在戎狄、熏育再次武装进攻,是想得到我们的土地与人民。人民归我领导还是归他们领导,有什么区别?假如人民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去进行战斗,用杀死别人父子的手段去达到我当君主的目的,这样的事,我不忍心去做!”

    真是不一般的人,悟出不一般的道理。奇人王者,其实豳王所悟的高度之高真的不是一般人所领悟,他所说的其实是真理,天下为公,民在何处不为民,何必要相战,相争,豳王是从人民的角度考虑的。符合豳王姬亶为王的宗旨:“一切因战争而逝者,都是无谓的牺牲,一切能解决战争之法都比战争强,哪怕是下下策。”

    豳王走的是下下策,其实也是上上策,兵法云:“走为上策。”

    仁者无敌,豳王直抓人心,人心所向,结果是所向披靡。

    这一告之书,万民反应沸腾,象炸了锅,奔走相告。豳人要疯了,豳人发疯了,豳王发自内心的心声,影响远大。豳人说:“豳王弃城而去,弃王位而不要,要改天换人,那个该死的戎王,那个该死的熏育王,暴君,跟着他我们永远的将被奴役,没好日子过。豳王走,我们也跟着走,我们相信他,信任他,追随他,心甘情愿,死心塌地,他是仁义之君,跟他到岐山去。”自此,全城百姓没天没地的准备着,马上马快就走,生怕走迟,害怕走晚了,他们一准备好就全家出发,向岐山出发,能带的都带走,决不留给狗屁犬戎。全城都在准备,豳王不知道全城百姓都在准备弃家,他的告知书下发后,他就去安排自己的后路去了。

    胜王败寇,豳王虽不战而退,算是败了,败走岐山,但他不为寇,他是仁而不战,忍而不战,他是仁者,仁者无敌,他是忍者,忍者也无敌,他是无敌大王,到哪里都将是大王。这是天意,天意难违,天降大任于他,要他施仁为民。

    姬亶族人、家人两千户,约万余人,加之亲戚,用人,御医,追随豳王的大臣,王公贵族一行计两万余人,在御卫长及三千甲士附送下,由百余条大船带着他们和辎重向岐山周原进发。

    周臣马驰于一个月后在距离岐山百里处岐山扶风境内的渭水河边等待豳王,待大船到达扶风后方知豳王不在船上,周臣马驰赶紧调头由陆路向漆河迎接豳王,漆河是来岐山必经之路,当周臣马驰到达漆河要道时,没有发现豳王一行人踪影,周臣马驰只好越过漆河再向前行去迎接豳王,当周臣马驰越过漆河五十里后仍然不见豳王,马驰心里发毛,按道理豳王早应到漆河了,现在已迎五十里也未见到豳王人影子,周臣马驰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不知豳王发生何事,心里也不敢乱想,只好再向前迎接,到达西梁山境地的时候,周臣马驰终于看到有大队人马牛车向这边过来,周臣马驰赶紧向人群飞奔过去询问豳王的去处,百姓告诉周臣马驰说大王还在山上,尚未翻山,周臣马驰听了,一块石头落地,待到山脚,豳王也刚刚到山下,周臣马驰连忙上前行君臣大礼,豳王扶起周臣马驰,感慨万分,拍着周臣马驰的肩膀说:“还是爱卿料事如神,豳城城外虽然迁移,没料到犬戎、熏育联合攻城,以二而攻一,若战,伤亡更大,他们也料想本王取仁义君子之道,绝不会相战,不会以兵戎相见,故欲取地得民,霸占城池,赶走本王,本王若战必连累众人,百姓遭殃,将士战死沙场,留下的孤儿寡母,让本王无法向天交代,故本王决定弃王位而走岐山,留一方水土与豳人安生立命,可怎奈百姓不依,非追随本王同往岐山患难与共,同进同退,面对三百多年一国同胞,本王也无选择,只能带他们一同前往岐山重建家园,安家之后在立国,这所谓家国天下。”

    “豳国自即日起这个世界上不在有,本王不再是豳王,姬亶只能与父老乡亲,同命岐山,共创家园。”姬亶感慨不已,仰头向天用足劲大声说道:“为谢同胞不弃,待到岐山,将开放岐山所有资源,共患难,共发展,共荣华,共富贵,向天再借一千年,苍天啊答应我吧,为我天下苍生!”声音穿破苍穹,久久的回荡在大地上,这是仁者的力量,这是王者的人格魅力,这是追随者的期望。

    “陛下仁义君子之王,受万民爱戴敬仰,百姓感恩追随大王,全民定会奋发图强,共创家园,人民定会过上好日子,陛下定会再兴国度。”周臣马驰感动的说道。象是恭维又象是实话。

    周臣马驰随同豳王一同与百姓继续前行。豳人举国上下扶老携幼,风餐露宿,时值深冬,寒风袭人,天不逢时,大雪纷飞,道路不畅,前部修路,后部慢行,日行十里不足,天寒地冻,真正的冬天,豳人的水下寒冬,这个冬天很难熬,这个年很难过,真的“年”来了,(年,传说中的凶兽,故有凶年一说),今年的除夕之夜,所有的在途之人都没有入睡,他们在守岁,他们在除“年”,他们在坚守,包括姬亶,他们坚信只要年过了,大家都会好的,不管冬天多么严寒,只要熬过这冬,美好的春天就会到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不会远,春天就在前方岐山脚下,渭水河边,他们怀着这个信念,历尽艰辛又度过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地带的漆水河,历经二月迁移到陕西宝鸡岐山东北下的平原之地周原。

    他们到了,春天的脚步也到了。

    周臣马驰把豳王和他的族人和王亲大臣及相关人员安排在岐山箭括岭周原之地。

    豳王一路同来的,是第四波从豳地迁徙之人,被周臣马驰安排在岐山东,周原北部,少走二十里路。

    正如姬亶所望,豳人一个都不少,都来到了岐山,虽然姬亶走的是下下策,但豳人一个不少,这样看来,走也是上上策,只是看你所取舍的目的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姬亶取的是以人为本之道,得的是人心,失去的是土地和城池。有得有失,舍与得的选择。你若是王,面对此景,将如何选择?

    得人心者得天下!

    一路上,豳王之仁德之名已传遍方圆数千里,其他地方方国,旁国百姓闻豳王仁义之君,在春光明媚的春天纷纷前来投奔,投奔者多达数千户(每户人家约3—5人),外来数千户人家也享受着同等条件的礼遇。这就是王者姬亶的博大胸怀,包容天下的胸襟。

    从此,岐山周原之地人口大增,地域方圆两百里,土地占时没有豳地辽阔,姬亶所部迅速恢复壮大,加之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快速发展。

    豳国没了,姬亶决定岐山之人不再延称为豳人,因为有很多外来者已加入岐山之地,加盟者越来越多,姬亶想起周臣马驰所说,此地乃周任的封地,原来叫周国,后来周国改为雍州府凤翔雍国,老周国唯一的保留之名周原之地,我们来到周原之地,到了大商的地域里面,我们沿用原来的大商封地之名,不会引起大商的反对和驱逐,就用周,“周,田下口。” 人到口到为周,天地人具齐,那就定为周吧,周者,豳人和外来者的大融合,与天下来投奔者的大融合,现在的周已经不在是原来的周了,既然是新周,那就把原来的周字改一改,改成新周,周字,田下口为周,田者土地也,土下口,外围圈地为周地,是也。姬亶陛下便成周王,百姓自然成为周人。这是姬亶的视觉高度。

    姬亶于岐山颁布第一道令: “岐山之民,自即日起统称周人,姬亶为周王”。此时是公元前1156年,即大商天子廪(lin)辛元年,廪辛继位大商新政,姬亶定周立国,天下新格局。

    因为豳人改称为周人,大商王朝真的没有干预,也许是大商天子认为他们是来投奔周国的附庸小国。也所以后人屈大夫一直搞不明白,为何豳人迁徙到此,为何能够立主脚跟而不被驱逐。

    天下没了豳国,多了周国。犬戎人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城池和耕地,尽管豳人留下的是一座空城,但他们还是在庆城成立义渠戎国,义渠戎国现在的地盘大了,整个一条贯穿南北的延洛川、马莲河东西两岸百里之地都是其境内,东至子午岭,东北至洛河,北至洛河上游,西至环江,西南至蒲河,南含长武、邠邑、旬邑,犬戎人也安邦立国,而且版图还比较大。

    天下还是原来的天下,西部邦国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