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泰伯奔迁江南立吴季历继位吏治新政

    第十五回泰伯奔迁江南立吴季历继位吏治新政 (第3/3页)

十一岁的岐周公姬亶真的希望孩子们回来看看。

    时隔二年后,公元前1127年的春节过后,八十三岁的岐周公姬亶,望穿秋水,盼望着两个儿子回来团聚一次,因为他已觉得自己的日子真的不多了,病情越来越重,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就派人前去句吴,传两个儿子泰伯和仲雍回来见最后一面,就说岐周公病危。因岐周距离句吴来回往返将近五千多里,在途路程就要走三四个月,当泰伯和仲雍接到父王病危的通知后立即动身往回赶,当他们回到岐周时,岐周公姬亶已于一月前驾鹤西去。泰伯、仲雍兄弟俩到父王陵墓前大哭一场,为父王守陵七日后与三弟岐周公季历话别回句吴。岐周公季历一直把大哥泰伯,二哥仲雍送出岐周之境,再三叮嘱要常回家看看,三兄弟方依依惜别。

    再说岐周公临终遗言时,将王位传与三王子季历,并对季历说:“你要善待你的两位兄弟和他的后人,他们三让王位于你,最后奔荆蛮之地立句吴,断发文身,为的是让位于你,是仁德之举,不是真的变得蛮夷而失德,你要好好的敬重他们,长兄如父。还有嬴人为凤族,永不得出岐山,永守西垂。再者要以德治国,仁德为怀,少战伐,方得善终。”说完而毙。

    时年公元前1127年,商帝武乙二十一年,岐周公姬亶三十一年二月,岐周公姬亶毙。

    因祖父谥号为公叔祖类。季历封父王谥号为古公亶父。意思是古公亶父,仁德的一生,对待人民象父亲一样慈仁。

    古公亶父是周王朝的第一奠基人,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英明果敢的伟大的改革家、军事家、政治家,周朝缔造者之先驱,周人开国第一人。使周兴盛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历史上的著名贤王。

    古公亶父一生虽受外敌之侵而无战事,失豳国之后再起立周,前后执政四十年,仁慈,厚德,善终。古公亶父生于公元前1208年,薨毙(hongbi)于公元前1127年。享年八十三岁,高寿,喜丧。陵墓位于岐地凤凰山之东。建古公亶父祀庙。古公亶父千古流芳。

    古公亶父薨毙,季历继位,按照继承规定,先王去世这一年,仍然是沿用先王的年号,第二年的元始开始使用新王年号。

    公元前1126年,商帝武乙22年,正月元始,岐周公季历正式继位,改年号为岐周公季历元年。

    季历登基上任为岐周公,新官上任三把火,“吏治,惠民,新政。”新王上任永远不变的套路。新政纲领,“继承古公亶父的遗德,实行以德治国,施仁惠民,追加新的惠民政策,萧清吏治,明察是非,分清善恶,赏罚分明,以义取道,以武定道,强兵富国”。

    这个基调定下来这后,全民一片哗然,哗然的主要是三大问题,什么样的新的惠民政策?如何吏治整顿?又如何以义取道,以武定道,强兵富国?后面这话就是说要战争了,要打仗了。

    人们等待新的消息。

    新政,吏治,新的惠民政策解读已经出来,说是人道主义三原则。人本道,世间道,教化道。三道为基本点,延伸深入新政。具体解读如下。

    岐周人民吃、穿、住已经解决,达到小康水平,但医疗、医术和司药跟不上,尚未过关,人们还在长期与病魔作斗争,长期得不到及时医救治疗,要强化医疗建设,每邑都设官方医疗司药室,来保障人民的生命及时医疗的切身问题,达到就近就医,及时就医,随时就医的目标。官方医疗之所名曰:岐伯医疗室和山子药房。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岐伯是黄帝年代的太医,岐伯是古代岐山本地名医,传世名医;山子是季历的师傅凡山子,凡山子传《山子草本药性》给姬昌,所以岐周公季历要推广应用为民就医,季历要实现师傅的三大愿望,医人,医世,传道。这样一来,岐周人得益非浅啊。

    这两代岐周人要感谢凡山子。可凡山子这个人,人们从未听说过。高人隐贞之人,当然没有听说过,你听说的那些大名鼎鼎的浮躁之名,当然又算不上高人,高人之所以高,是因为他们能沉下来来研究某项事情,钻研出相当高的成果,耐得住寂寞,快乐在他们的成就里,所以不知高人之名是正常的。

    发展司市。人们要好的生活,要生活得有滋有味,就要改善生活,改善生活就要副食品的交易流通,加强开放市场自由交易,杜绝禁品。

    注重教育。后天的教育很重要,再忙不要忘掉教育,再穷不能穷了教育,要全面司学,改变落后无知的社会。人要文明,就要用知识来武装头脑,社会要进步,就要用知识来支撑,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发扬光大古公亶父的尚贤尚学的精神。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师。要大力推广教育,推广传道,要形成周的文化教育体系。

    萧清吏治。五年前司士姬昌已经开始萧清,现在反斗争要常态化,不能让现象一坨一坨的发展,不能让发展到成坨成邦,整顿官场秩序,现在全面实施执政纲要,实施岐周官律,杜绝懒政,拖政,为官不为,为官乱为。杜绝有法不依,依法过度,过度执法,假公借私现象。为官要明察是非,分清善恶,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平等公开。

    按照岐周公季历说:“为官做人不要失掉良知,为官者要有尊严的走出去,优雅的站在人民中间,大胆的说,我是清官,我是民官。国家已经支付了我的的劳动报酬,再贪就超出我的付出。付出与得到永远都是成正比。不管你室内的灯如何明亮,都不如窗外射进来的那丝阳光。人要站在阳光下。表面上的风花雪月,侉侉的楼台亭阁,不如百姓心里的喜悦。这是为王之本经,为官之本义。”

    “民富而不强,经常受外敌侵略骚扰,要改变命运,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做起,我们这代人不愿意再受外敌侵扰,要强民,强军,强国,强势,抵御外来侵略,抗击侵犯者,打击来犯之邦,征服无义之邦,平定不义之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要强军卫民卫国。”按照岐周公季历说:“要行大爱,惩恶赏善,忍无可忍,不必再忍;要改变古公亶父那样被敌人当软肋型仁慈,忍无可忍,从头再忍,已经成为过去。”

    新政解读后,全民再一次哗然,哗然的声音宏亮了点,变成点赞欢呼声。

    这些新政首要是人事重组的事,原来的大批老臣,年龄都偏大了,从政年代太长,都成政客了,老奸巨猾,没有干劲,没有激情,没有冲劲,没有拼劲。知识结构老化,已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跟不上形势,跟不上新形势下的新需要。总的来说,就是不适合现代需要,该换换人,换换代了,让位子给下一代人来执政。霸着一个位子几十年,下一代人怎么办,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一代的更替,这是社会发展规律,丛林生存的自然法则。岐周公季历决定重组内臣,从新搭一套年青人的班底执政。此事交给管人士的司士姬昌去落实政策。所有入阁人员,必须是选拔制度,先从陈地、武功、麟游、梁山四地选拔,然后是岐阳、扶风之地选拔人才。现在国家大了,上一代是岐山之民得益最多,现在要考虑平衡,其他地方要优先。

    相宰马驰已提出两次请辞让贤,岐周公季历表态说:“还是让相宰马驰留任到明年新年,新老交替时再交接班,让他把岐周公古公亶父的年号任满,再延期留任一年,有始有终,他是位老臣,担任相宰一职已经三十二年,是位有功之臣,一身清白,一身正气。只是年龄较大了,到时也只得退,该退的还是要退的,马驰相宰退位后,享受相宰待遇,以示功勋。”

    其他六十五岁以上人员全部退位。新的选拔之人于六个月内到位上岗。

    “鉴于古公亶父执政期间,对本地岐山居民恩惠较大,而后来附属之国之民尚未得到恩惠,故,从明年元始之日起,实施三年半公田的恩惠政策。岐山居民已经享受过了十年无公田,再十年半公田的优待政策,岐山原居民不享受此优待政策。”

    此政策一颁布,岐周公季历大受尊崇和爱戴。民心所向,所向无敌,民心追随,所向披靡。季历得民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