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子受登基大赦天下

    第三十九回 子受登基大赦天下 (第2/3页)

要立子受,天后之子也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如果子启强于子受,当然就理所当然的,顺理成章的立长子子启了,不是做父母偏心,而是从大商的未来着想,从大局考虑,从天下的高度考虑,“子启,你不能怪父亲。”从大局出发的帝乙决定立子受为储君,帝乙私下比较后下了决定性结论。

    看目前局势,这情况,还是早点明告天下为好,免得三人暗争王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帝乙下诏立子受为储君,刚立诏第二天,帝乙病重,三天后,帝乙病危,急诏天下,传位子受,称帝辛,有比干辅政。

    公元前1076年冬,帝乙二十六年,帝乙驾崩。

    帝乙驾崩,子受当天即位,形势逼人,不得不如此。

    子受登基,第二年改年号称帝辛元年。

    子启不干心,多年来,自己一直以大王子自居,上百个大臣都押宝在他的身上,数十个诸侯也通力合作,指望他登位后大展宏图,现在王位破灭了,子启不干心,群臣不甘心,诸侯不甘心,这么多人不甘心,事情麻烦了,反对声四起,以礼制为由,弃长立幼,与礼制不合,以子启为代表的礼制帮开始策划,谋划推翻王权运动。

    最难堪的还是方伯梅,帝辛的岳父,他押宝子启。

    而帝辛不管这么多,自信满满的说:“你们慢慢的谋划吧,我帝辛要执政了。”

    比干也有点失望,但总的还是能够理解,父终子及已经三代过去了,已经形成王权礼制机制,只是失望而已,好在自己还是奉诏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和君王也没什么区别,比干自我安慰。

    天子帝辛登基后第一项大事,就是大赦天下,大赦什么呢?

    大赦奴隶,帝辛聪明。自帝辛元年,大商奴隶可以与百姓享受同样的生存条件和权力,可以结婚生子,只不过是要从事奴隶fu u两年以上,其后可以参军入伍。天下奴隶无不兴奋,无不拥戴帝辛天子,奉帝辛为下帝,奉供以谢。帝辛有了一帮支持者和拥护者。

    帝辛登基的第二个政举,就是惠民政策。凡是以农为生者,三年减半纳税,诸侯国享受同样待遇。天下所有农民纷纷拥护帝辛的新政。农民阶级是大商的主要群体,有了这一群体的支持,帝乙的王位就稳定了。

    帝辛登基的第三个政举,就是鼓励桑蚕养殖和纺织。凡桑蚕养殖户,三年免交税,诸侯也享受同等待遇。这一下桑蚕养殖户,纺织户也纷纷支持拥戴帝乙的执政。

    其实帝辛惠民的根本就是解决百姓吃与穿的两大根本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天下人还有什么人不拥戴帝辛的,天下八成百姓拥戴帝辛,还余两成,也未必不拥戴,帝王的二八法则是倒过来应用的,这样即使少数人的利益受到影响,也没有多大反响,翻不起大浪,因为下一步帝辛要进一步强兵。

    帝辛的天下总算占时稳定了,最起码在表面上。

    说事者还是要说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你们要说事,可以,大商群臣整顿大换血。

    比干作为首辅少师大臣,不再担任大司马。

    箕子为太师,比干担任少师。国之大事,唯有祭祀和戎。少师和太师都是乐工之长,掌管礼制和祭祀,职务非常高了。可太师和少师是兄弟俩,不会一起联手搞事吧?担心有道理,他们也想当天子。

    没办法,这是帝乙的遗命,不可违,两人用着再说吧,刚开始,还不知道会怎么样了。

    把掌管兵权的少保空缺,改为司马担任兵马之要职。

    由飞廉任司马,掌兵权。嬴来任大将军。这父子俩,不会有问题吧?不会,久经考验的大商之武臣。飞廉是子受先祖爷爷武乙留下的三朝元老,虽然外姓,常受到王族的排挤,但忠心耿耿已经几十年,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人。嬴来和帝辛一起扛过枪,一起攻打人方之战,生死之交。

    飞廉担任大司马,群臣很不理解,一个外姓之人,为何能担当此职。王族中的能臣很多,尤其是子启,子仲,两人都是帝辛的哥哥。叔叔箕子,子胥余也是这么认为。

    太史咸湿天官御用,因为咸湿是帝派,一直拥护帝辛继位。

    任命徐行为大司空。

    任命叴(qiu)矛为大司徒。

    任命偪突为司寇,掌管大商刑法。

    任命费仲为上卿大夫,主管诸侯。费仲,费国王子之弟,排行第二,因不能继位,仕商帝辛,也因费国在攻打人方之战时立了大功,所以得到帝辛赏识。

    帝辛延续先帝帝乙之命,仍封九侯梅、虞,邗、为东、北、南三方方伯。大商三公。

    封九侯之女梅氏为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