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 辨官识人官僚暴露

    第九十四回 辨官识人官僚暴露 (第2/3页)

    “好,你这大司徒,年轻博学,兼任东学宫的师氏吧。”康王把东学宫教太子的职位封给了蒲柳,这是对蒲柳的学识最好的肯定。

    “谢陛下栽培,为臣一定竭尽所能,效命陛下。”蒲柳谢恩说。

    “努力干吧,你去吧。”康王说。

    “为臣告退。”司徒蒲柳退出。

    蒲柳走了之后,康王念叨两句话:“在hé ping之际,更要发展兵武,只有hé ping经武,才能保持更持久的hé ping?”

    “hé ping时期,内部要想安定,就要更强大的法制保障。”这和康王的思路不谋而合,现在终于有个人来证实他的想法是对的。

    “传大宰牛蒡(bang)。”康王吩咐。

    “为臣参见陛下。”大宰牛蒡应传而来。此时的大宰,是内廷总管。有时也代王管理外务。

    “你上天说的事,怎么样了?”康王问。

    “臣已经下达落实。”牛蒡回道。

    “朕想一个问题,这太平盛世,百姓何为表象?”康王问。

    “天下没有乞讨者,没有特别贫困户,受灾后得到及时救济,如果能达到这个表象,其他就不必说了,就可谓盛世。”牛蒡回道。

    “能做到吗?”康王问。

    “能。”牛蒡回答很肯定。

    “如何做?”康王问。

    “第一步,从王城城内落实,第二步从王畿内落实,第三歩从王畿外落实。”牛蒡说分三步落实政策。

    “如何落实?”康王问。

    “乞讨者,没吃的给予粮食,没田的安置田地,没房的安置房,没有子女的,老弱病残的,按照宗祀法,落实赡养其后人,并给予补贴。”牛蒡回道。

    牛蒡接着说:“对于贫困户,要了解贫困户的原因,在同等条件下,为何贫困,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帮助,解决其吃、住、穿的问题,直到其脱贫致富为止。”

    “对于天灾,就得及时救济,这本是国家和地方官府本身的责任,只不过没有及时落实政策,即使有救济政策,也被各个环节克扣了,到灾民手中的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足救灾。”牛蒡继续说道。

    “你在下面做大夫有这事吗?”康王问。

    “有,陛下。”牛蒡直言不讳的说。

    “臣从中层大夫来上任,下面和上面官员手法和为政习惯臣一清二楚。”牛蒡强调。

    “好,你先把这三件事立马落实,之后,再研究其他政策。”康王吩咐。

    “立马落实这是做不到的,政策的传导期要半年,政策常态化可能要更长时间,这层层叠叠的办事,不改变为官作风,只能如此。”牛蒡说。

    “你先下达政策,朕再落实为官作风,官僚主义,官僚机构要不得,等他们政策落实了,人都饿死了,还救济干嘛?”康王冷冷的说。

    “这就是救济策略,如陛下下发一年粮食给一困难户为十二巴斗粮食,六个月才到达困难户手里,此时为官者也只发后六个月的救济粮食,过去的前面的六个月的粮食就扣下了。政策落实的同时,粮食也扣下了一半。困难户还要感恩带德的感谢,每月一巴斗的粮食他们领到了,政策也没有改变。”牛蒡举例说明。

    “奥妙原来在这里。”康王绷着脸不高兴的说。

    “这只是一种手法而已。”牛蒡说。

    “还有?”康王问。

    “有,陛下,大斗进,小斗出等等事情多如牛毛,克扣的智慧无穷,不一枚举。”牛蒡说。

    “这为官奥妙无穷啊。”康王感慨万端。

    “所以啊,不是一个国家的君王不好,而是一个国家的官臣是不是好。”牛蒡说。

    “是这个道理,‘君不是亡国君,臣是亡国之臣。’帝辛当年说的没错。没有一个君王愿意亡国的,没有一个君王不希望天下太平的,没有一个君王不希望国家盛世繁荣的。”康王说道。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良策?”康王问。

    “改官制。”牛蒡回道。

    “如何改?”康王问。

    “臣正在着手办这事。”牛蒡说。

    “好,以上这些事,尽快办。要及时医治百官的官僚政治,官僚作风,牛蒡就是药。”康王说。“你还有什么其他想法吗?”

    “臣还有一件事要向陛下禀告。”牛蒡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