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回 庙堂立法明剑高悬

    第一百七十五回 庙堂立法明剑高悬 (第2/3页)

就可于庙堂之上,刑剑高悬,断狱于天下百姓,刑责三公九卿、各国士大夫,强治天下诸侯君,这就是穆王对司寇吕候的要求。也是穆王心中的中正之剑,他平时用的上方宝剑,以后,这把上方宝剑只对《周王朝法典》而用。

    当然,王者有豁免权,可也有被赶下台,被驱逐的条文,条文表明要树立国君应为国家而死,大夫应为民众而死,士人应为责任而死的坚强的为国为民捐躯的信念和为政尽责的标准。

    穆王同时对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对所谓的君子之子,也有了明确的表述,“博闻广识而谦让,修身践言,力行不懈怠,谓之君子。”表现形式为,“君子不尽人之欢,不谒(ye)人之忠,以全交也。”君子不讨人无尽的喜欢,也不要别人无尽的拜谒以示忠诚爱戴,这样才能保持永久的“交情”,保持持久的正常关系。君子胸怀大局坦荡荡,君子之交淡如水。以此来告诫那些号称君子的士大夫,做人做事的标准应为君子之道而为之,不与君子之道而背之,不要因违背君子之道,而受制于法。正在立的新的法典也是为违背君子之道者而准备的。

    可司寇吕候上任三年,对法典的改革,成效一直不大,个中原因,涉及到太宰管的六典十八章,就如太宰管的礼制问题,礼典入法,如果将部分礼典列为单纯的礼制,只是制度化的话,太宰不太愿意,因为这样他的权利就小多了。现任太宰茀,可不是一般人,他在这个职位上已经三十多年,并还没有退出这个太宰大位的迹象,揽权专权,成了他的代号,但他不霸政。司寇也要考虑到他的层面,所以法制改革一直缓慢,司寇只能跟穆王汇报说:“一部完善的,没有十年八载,是完成不了的。”其实不然,这需要太宰茀的协同和放权,因为很多改革内容涉及到他的根本利益和权利。反过来说,需要他的部门先改革,他的六典十八章改革好了,完善定型了,哪些内容要进入法典条款,哪些内容单列为行政法规,才可最后定夺法典内容,一个朝代不可有两个声音,这是原则。

    又一年多过去了,穆王四十五年,春节,这是天官之月季,太宰称为天官,穆王召见太宰茀,对太宰茀说:“爱卿,你担任天官一职,已经三十多年了,可你定的六典十八章也已经用了三十多年,他的时效性是不是失去了,要不要从新对六典十八法的内容进行适时修缮和升级,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这六典已经格式化,标准化,可内容却停留在三十年前,汝等还是从新搞一套新版的六典出来,让你的得力助手司会中大夫来bàn li此事,将八法、八则、八权、八施、九职、九赋、九用、九系的升级内容升级之后,交给朕来审定,六典改革升级要在半年之内完成此事。待朕审定之后,再让小宰中大夫贯彻执行新的六典,立法典章贵在执行。让国法不要成为家法,让国法行于天下,决不能让国法成为一人或数人之法,包括朕和你,而是要法典行诲于海内。”穆王已经知道司寇立法的进度缓慢的根源所在,所以意味深长的下了这个王令。

    穆王又说道:“顺道,再把天官下属官员编制也改革一下,天官直属部门一万名公务员的编制,精简为五千人,当然如果能压缩到四千以下人员那是最为合理。并把天府下属新的人员编制一并报给朕看。”

    “为臣领命,陛下放心,臣一定按时完成陛下交代的指令,让王朝法典行晦于海内。”太宰茀,为官三十多年,第一次被王上如此严肃的下达王令,他也意识到,改革势在必行,裁员,就意味着削权,如果不改变思想意识形态,王上就有可能改变太宰人选。思想不换,只能换人,这是常理。

    秋官司寇改革,涉及到天官,当然也涉及到地官,还有春、夏、秋、冬四个官属法令,牵一发而动全身,穆王如法炮制对地官司徒也是如此要求,对冬官司空司工也是提出相同的要求,改革这是全面的改革,不然,这司法改革只是一句空话,六大部门天、地、春、夏、秋、冬,即天地四季:太宰、司徒,司空、司马、司士、司寇,六个部门,而司马是军事兵役部门,国防单列。穆王将五个部门的改革变法作为年度考核内容,以此来推动《周王朝法典》的立法进度。穆王希望早一天能够出新版本的《法典》。

    有法可依,有典可循,有度可言,一个全新的中正剑就要打造出来,将悬挂在庙堂之上。

    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天、地、春、夏、秋、冬各个官属体制的修改,又涉及到周礼的整个修改,三公进谏穆王说:“周礼的变动,得祈祷告知先王,先王如果‘诺’,则可改之,如果‘不诺’则不能动,不能违背先祖的意愿,这关系到大周的江山社稷的延续大事,否则,上天会惩罚的。”

    这事又搞了,上升到先王,上升到社稷的安危延续问题,穆王笑笑说:“应该谨慎,改法典这是大事,待全面改革初稿出来之后,朕一同上报给先王们审批,如果诺,就执行,如果不诺,就不执行。”穆王心里有数,就是个形式罢了,举行一场祭祀而已,反正每年有规定的祭祀日子,也有专门的预算经费,祭祀是少不了的,不管哪位卜筮,还是太史,谁听不懂先王在天上说的话,就让他去上天面见先王,当面聆听先王的教诲。或者换个能听懂先王的说话者,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