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诸子百家卷 第三百零七章 杏坛讲学 王霸之争

    第五卷 诸子百家卷 第三百零七章 杏坛讲学 王霸之争 (第2/3页)

  颜回,字‘子渊’,也称颜渊,尊称颜子。后来的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儒家五圣之一的复圣。

    其五名曰‘南宫敬叔’,乃是鲁国贵族,为孔子讲学提供了很多便利。而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孟子的六世祖。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讲学之地筑一杏坛,因坛前孔子亲种四棵杏树而称杏坛。

    此地乃是儒家最主要的弦歌讲学、弟子读书的地方,故有杏坛讲学之说,杏坛也代指教书授人之地。

    孔子广收门徒,大开私学之风,教书育人,乐在其中,三年时光,一晃而过。

    这日,孔子端坐杏坛之上,其讲授内容却是周朝礼乐。其下数百弟子席地而坐,正听得入神。

    忽然,有哒哒马蹄声响起,却是鲁昭公使者来此,传令召见孔丘。

    子路问因何事召见,使者不言,孔子笑道:“我闻齐景公与晏婴出访鲁国,想来与他们有关吧。”

    “不知此行吉凶?”颜无繇面有忧色。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尔等自行温习所学,不可懈怠。”孔子从容淡然,随使者一同向王宫而去。

    孔子入王宫,见到了鲁昭公、齐景公和晏婴,得赐宴陪酒。问则答之,中规中矩,就像是例行公事一般,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

    等到齐景公回到驿站,方才说道:“传闻凤凰之子长得天女羡慕,仙女嫉妒,面如冠玉、丰神俊朗、玉树临风,冠诸于任何赞美之词都不为过。”

    “不想今日一见,这个,嗯……其貌不扬。”

    齐景公容貌俊美,年轻时曾有侍卫见之而生绮念。风霜似是不曾在他脸上留下印记,依旧风采不减,反而更加成熟稳重。

    齐景公斟酌词句,用其貌不扬这四个字来形容孔子,已经算是褒扬了。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当今天下,老子学究天人,独占鳌头,镇压周王室气运。数人紧随其后,孔子便是其中翘楚,大王万不可轻视之。”

    晏婴相貌中上,只是身材矮小,只有六尺,约合后世的一米四,仅是身高这一项便拉低了不少印象分。

    不过晏婴身材虽然矮小,但脊梁却极为伟岸,已然辅佐三代君王,堪称国之栋梁。

    曾出使楚国,巧妙化解楚王诸般刁难,维护了齐国尊严。更曾“二桃杀三士”,兵不血刃地消除齐国政治隐患,智慧无双。

    “寡人当然不会以貌取人,今日召见,鲁公在场,不便详谈,回头再次召见,卿可与之畅谈。”

    晏婴同样是称“子”的贤相能臣,亦在紧随老子之后的数人之列。若能与孔子结为知己,惺惺相惜,为其左膀右臂,齐国之大幸矣。

    数日之后,齐景公私下召见孔子。孔晏双子再会,一番寒暄之后,便天南海北地闲谈起来。

    两人同感对方见识渊博,不知不觉间,两人的话题焦点渐渐集中在治国之策上。

    晏子相齐辅政多年,经验丰富。而孔子还只是一个管理畜牧的乘田小吏,所以这次交谈更大程度上是由晏子所主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