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脸谈

    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脸谈 (第3/3页)

儒后人”的外戚火坑吗?

    前两年,因为何进愈发和党人合作,也帮助党人在党锢时,救了不少受到迫害的同伴朋友,故而天下不少党人士人都在为何进造势宣传,刻意摸黑伏泉,所以伏泉的名声,在荀氏这样的党人名士大族里,其实很坏,这也是荀彧害怕又跳入伏氏这个外戚火坑的原因。

    不过,既然伏泉有问,荀彧自然不能不回,只能回道:“在下伯父,荀慈明。”

    “六龙先生!”

    “正是!”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有六龙先生在,豫州蛾贼,必破也。”伏泉得知此番皇甫嵩竟然请出荀爽荀慈明后,概然叹道,他这话倒不是恭维,而是说的是事实。

    颍川荀氏如今声望之大,除了因为其乃先秦战国思想家荀卿后人外,也是是因为荀爽之父,本朝名士荀淑的缘故。荀淑生有八子,这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故时人有“荀氏八龙”之称,而荀爽排行第六,在这八人之中,身为第六龙,却是声望最盛者。

    盖因荀爽从小好学,十二岁时即读懂《春秋》、《论语》,当时的名臣杜乔见到他后称赞说:“可为人师。”荀爽于是因此益发深思经书,乡里有喜庆丧吊,他都不参加,甚至朝廷有征召,他也不应命,潜心苦学,久而久之,所以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赞誉。

    随后荀爽遇到第二次党锢之祸,为了避难,荀爽便隐居海上,接着再南逃到汉滨,避难十多年间,专心著书,因此被称为“硕儒”,在士人之中,名声是愈发响亮。

    因此,本来荀氏兄弟名声在豫州乡土,名声就响亮异常,再有一个受尽迫害的党人六龙,这名望也是大的没边,在伏泉看来,皇甫嵩竟然能把这荀爽请来,真是做到了点子上。

    毕竟,现在已经和历史不同,自从伏泉在长社和皇甫嵩商量关于战后,将那些黄巾蛾贼的降兵,全部用军事化管理,调到塞外屯田徙边,现在这战后的豫州处理方式,就不能用历史上皇甫嵩所采用的屠杀豫州降贼的处理方式了。

    而皇甫嵩不用屠杀这种快速简单又高效的处理隐患方式,那就只能用其他的方式,来安抚震慑降卒了。现在,有这在党锢之后,名震天下的豫州“硕儒”出面,那些降卒肯定会因为荀爽的面子而安稳,终究这些黄巾蛾贼,还是十分尊重这些地方大儒的。

    性爱香,上厕常置香炉。主簿张坦(垣)曰:“人名公作俗人,眞不虚也。”和季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我何如令君?君何恶我爱好也。”坦曰:“古有好妇人,患(惠)而捧心嚬眉,见者皆以为好;其邻丑妇法之,见者便走。公欲使下官退走耶?”季和大笑,以是知坦。摘选自《襄阳耆旧记》卷五·刘弘

    何平叔(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摘选自《世说新语·容止》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摘选自《三国志》

    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转以与彧。父绲慕衡势,为彧娶之。摘选自《典略》

    (荀淑)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

    摘选自《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