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应对世家豪族

    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应对世家豪族 (第3/3页)

苦;亡,百姓苦……纵然王朝变了,该受苦的依旧在受苦,真正受益的只有那些领导者而已,张角等人如是,支持他的世家豪族如是……

    想到这里,伏泉心中也是思绪万千,自从西汉后期,世家豪族崛起以来,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基石都是当地的豪强世家,即使是后来科举盛行的宋明也是如此。不同的是,科举除了让豪强世家受益以外,也给了贫寒出身的穷苦百姓一次翻身的机会而已,“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很好的解决了王朝社会上层和底层的激烈矛盾,只是却也为王朝武事暗弱埋下了祸根。

    当然这些都不是伏泉该想的,现在在他眼里,最重要的却是思考以后如何应对豪强世家而已。毕竟离黄巾起义还有四年时间,今日他又切切实实的见到了黄巾贼人,一种越发紧迫的心情涌上心头,或许他也该思考黄巾之乱后,自己该何去何从了。

    大汉现在就是一艘全身都破洞的小船,一场波及全身的浪花就能让它淹没,想要修补极为不易。因为即使修补,也不是会有多少人暗中使坏,却也并非不可,而对伏泉而言,走一步看一步,未来到底如何自处得看形势,而他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应对后面那风云涌动的时代,毕竟纵然是自己掌了权,可没有一个切实解决当今大汉从上到下的矛盾的办法,估计自己最终也会失败。

    如今,外戚、宦官、士人的矛盾是大汉现在朝堂上层争斗不休的原因,而在社会,世家豪族、贫苦百姓之间的尖锐社会矛盾却是更加激烈。这其中,士人多数都是出身于世家豪族,而世家豪族都是以家族发展为己任,这些士人自然是以他们的利益为主,当然要一面在朝堂夺利,一面在社会剥削,最终当王朝再也给不了他们更多的利益,甚至限制他们的利益,而基层的百姓也在反抗时,他们的选择自然是让基层百姓反抗旧王朝,自己从中牟利。

    毕竟旧王朝要打击这些反抗的基层百姓,只能依靠那些世家豪族,依靠那些士人,而一旦世家豪族在这次帮助旧王朝里没有得到太多实质性利益时,那么他们的选择也就只剩一个了,那就是换了这旧王朝,选择一个新王朝支持,这也是历史上汉末的真实写作。

    任何时候,世家豪族,从来都是和百姓相对立的,怎样从两者中间寻求平衡,无疑是一个难题,东汉的历任皇帝都在寻求方法,可无一都没有太多建树,而且因此也诞生了外戚、宦官这种内朝团体。

    到了如今,伏泉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世家豪族是他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的一个团体,欲伐天下,掌控王朝,缺不了豪族大家的相助,可此事于他而言有利有弊,利者自不待言。

    说弊的话,当年光武帝刘秀依靠地方豪族取得天下,登基后想要丈量土地,核实人口却遭到豪强极力阻拦,有些地方甚至发生叛乱,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光武帝只得不了了之。毋庸怀疑,这是明目张胆的打脸行为,打的还是天下之主的脸,可大汉却对他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著名的“党锢之祸”虽然有宦官集团争权的原因在内,但不可否认,也是因有皇帝向限制代表世家豪族的士人的利益而允许产生的。

    限制打击世家豪族,这是必须的,然而还得有个适度才行。想到此,伏泉感到他若是掌权,都必须大力提拔寒门才是,但这其中不能过度,否则只会重走大汉历史上的老路。或许,盛唐的一些制度倒是不错,例如科举、军功授爵降爵。不过,进行科举的话,他可不能走到后来宋明的路子,王朝有底层人士向上的路子,但也不能断了武备。

    军功授爵制和科举制并行,治理地方靠科举,而武备则实行军功授爵讲爵的制度,当然这一切任重而道远,只能靠时间慢慢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