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两面

    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两面 (第3/3页)

独尊儒术”中崛起的儒家而言,他们的崛起就是吞并别的学术,或者死命打压别的学术,坚决不让他们死灰复燃,君不见原本辉煌的墨家、法家等等都从历史被儒家抹去。

    因此,对于破坏儒家根基的人或物,像陆康、皇甫嵩这些靠着儒家教育崛起成才的汉代人,自然是学习他们的先贤一样,毫不留情的将那些要毁坏他们根基的人或物毁灭。自然的,像陆康请旨屠俘,以及后来的皇甫嵩纵容兵士屠灭黄巾,都是一个道理,仅仅是因为这些人依旧有着毁灭他们儒家的实力而已,身为儒家继承人的他们自然不会容许这些人存活。

    当然,若是这些人只是普通的盗贼、刑徒、囚犯,或许像陆康、皇甫嵩这样的儒家精英,又会是对他们进行另一番对待了。如果他们的罪名情有可原,那么儒家精英们一定会毫无犹豫的利用手中的权利,赦免宽恕或者减轻他们的罪名,展现他们一直标榜的儒家的光辉一面,这就是儒家,汉代矛盾的儒家。

    想通此点,伏泉也就释然,他不会去指责陆康什么,因为身处后世,他充分知道一个被教科书洗脑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顽固。不过,不去指责,却不会代表伏泉会同意陆康的做法,他以此事应由陛下做主为由,直接上书朝廷具言其事。当然,奏书里伏泉是掺加了不少私货的,因为前面就有江夏蛮先祖因叛乱,才从南郡迁徙到江夏的例子,伏泉便直接毫无犹豫的引用了这个事例,言辞里也是告知刘宏,希望依前例行事。

    事情的结果也是很简单,伏泉毕竟是此番平乱的首功者,刘宏不看僧面看佛面,自然是同意的,而至于会不会因为免死了这些叛贼性命,从而毁坏他的根基,刘宏却是不担心的。

    毕竟,就像伏泉所举的前事例子一样,只需要将这些叛军余孽,一一拆散,分批迁徙到各地就好。叛军被彻底打乱,再加上各地基层官府的监视,那些被打乱的叛军想要再次反叛,除非是局势大坏之时,最终,这批叛军俘虏在刘宏的一言决定下,全部迁徙到了交州。

    不过,此事也遭到了朝堂不少诸公的反对,不少人与陆康一样,也是建议为了避免如此大规模的暴乱,应该将叛军全部斩首,如同当初臧旻灭许昭时,直接围城,彻底将许昭率领的几乎肆掠东南半壁的乱贼全部耗死一样,不留一口活口。

    虽然朝堂诸公的愿望,最终也没有实现,但是也让伏泉不由得感觉好笑。因为想到后世的儒生,对付叛军多以招安为主,并且形成了一种用圣人道德教化叛贼的默契,而后世那些少有的,坚持主战扫灭叛贼,不留一丝活口的主战派,却因此而遭受打压和迫害,这要是放在现在,该是多么的好笑?

    他们却不知,他们一直标榜的古人先贤,儒家先烈,对待叛贼可是一点也不手软的,古人都能想清楚的事情,他们却是一点儿也想不清楚,只能说有的人真是读书读得傻了。

    行军满满,距离雒阳城越来越近,正当伏泉还在想念雒阳城里的亲人时,前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无数黑影出现在面前,细细望去,当先一人正是伏泉从父伏完,看这架势,此刻他正带人迎接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