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干摸黑的袁绍

    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干摸黑的袁绍 (第3/3页)

不缺粮食,足可见其治理内政的能力。不像曹操,即使得了同为富庶大州的兖州,却最终治理不力,要靠着吃人肉来维持军粮,甚至之后一统北方,还同样出现粮食不足的情况,两相对比,袁绍纵然后期糊涂,也不该被如此批判,这般行为,不令人贻笑大方,还能如何?

    当然,想到真实历史上,官渡之后,冀州这曾经的光武崛起之地,大汉富庶之州,竟然只成为三十万人的大州,就不由的令伏泉一叹,毕竟就算冀州士族有私兵黑户并未统计,但也不可能藏了太多,这样看来后世所言三国全国仅有数百万人所言非虚。

    可是,桓帝时全国有近六千万人,而短短数十年便只剩一成,战乱的灾害何其之大。想到此处,伏泉握紧拳头,他明白纵然不能阻止汉末的大乱,但他也要让汉末的百姓不至于受损太多,毕竟没有这次大劫和之后的八王之乱,汉人也不会有那一段沉沦的五胡乱华的历史。

    还在深思,伏泉便见几个明显匈奴人模样的骑士策马而来,他们都是从为大汉朝廷守御边塞的南匈奴那里要来的。据说都是在塞外混不下的匈奴后裔,逃到关内,加入自己亲戚南匈奴的鲜卑人,此番在伏泉的老上司,并州刺史赵苞的命令下,前来为汉军引路的。

    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摘选自《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

    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初,太祖乏食,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摘选自《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