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英雄任柱气盖世,万军阵中削敌首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十一回 英雄任柱气盖世,万军阵中削敌首 (第1/3页)

    

    说到任柱此人,他可是个英才盖世,万众仰慕之人,是个震天撼地的大英雄。在他的带领下,蓝旗捻军东征西伐,南战北征,如秋风荡涤落叶,如激流荡洗沙尘,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使清军闻风而丧胆。真有当年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

    任柱于道光十七年,亦即是公元1837年,出生于安徽省蒙城县坛城西南小任庄村,在任柱十岁时,父母便因饥病双双去世,是他的伯父,后来亦成为捻军首领的任乾,将他一手拉扯长大并培养成人。任乾本是个生意人,经常在江湖上辛苦奔走,为了防身便学得一身好武艺。因此,任柱从小即跟随在伯父身边,并在他的伯父教导下,也学了一身好武艺。伯父任乾对任柱的管教十分严格,严禁他仗势欺人,以武凌弱,恃强逞勇,欺负无辜,使任柱从小就养成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

    因为伯父家也很贫穷,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所以,平日里任柱除了帮助伯父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之外,还经常帮助亲戚邻居们放牧牛羊猪猡的简单农活,由于任柱既勤快又实在,因此人们都十分喜欢他。那些牛羊猪仔,在任柱手下都被他调教得服服帖帖,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任柱为“小猪倌”。

    少年时期的任柱,就表现出有过人的胆略和勇气,他性格大义豪爽,乐于助人,能急人之难,这与他胆小怕事的伯父形成鲜明的对比。还在他幼年时,任柱就对父母说道:“父母给了我生命,只能管教我的身子,怎能管得了我的心性天赋?今后儿子要走什么样的道路,那只有靠儿子自己去把握了。但是,父母也不必担心,你们的儿子是不会去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的!”

    任柱年岁稍长时,就表现出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天赋,他胆量超群,智勇过人,凡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见,因此,很受伯父任乾的器重。平时除了习武练功之外,还经常随伯父到海边去贩卖私盐,因此伯侄二人交友甚广,他们就是在贩卖私盐的路途中,与现在的捻军总旗主张洛行相遇相识的,并且后来又成为了莫逆之交。

    咸丰三年,也即为公历1853年,张洛行在雉河集聚众起义,任乾也积极响应,在蒙城县坛城镇举旗为捻,被共推为捻军蓝旗旗主,任柱自然也随伯父一同加入了捻军队伍,从此他也成为捻军中的一员,跟随伯父南征北战,足迹踏遍皖、苏、豫、鲁、楚各省,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使清军闻风而丧胆。后来,因为叛徒的出卖,伯父任乾为清军所杀害,领导蓝旗捻军的重任,就落在了任柱这位蓝旗捻军年轻将领的肩上。

    捻军都是由贫苦农民聚合而成,机构不健全,组织纪律松懈,难免不为个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咸丰六年,任柱因事外出,部队暂时交由张建勋、母占鳌二人管辖,谁知此二人皆是混入捻军中的异己分子,他们乘任柱不在的机会,勾结蒙城县豪绅李南华等人,唆使蓝旗捻军发生哗变,他们杀死捻军中的坚定分子,使蓝旗捻军遭受重大损失。任柱带领自己的骨干拼死杀出重围,已是伤亡殆尽,溃不成军,最后,仅有18位勇士随任柱突围而出,一路奔往涡阳县城东北方的龙山上。但李南华带领团练乡兵穷追不舍,把一座龙山四面包围,将任柱等十八位勇士围困在了山上。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方显出任柱英雄本色,也是对任柱领导指挥才能的一次大检验。时年才十六岁的任柱,便表现出他非凡的才能。就见他临危不惧,沉着应对。他指挥十八位弟兄,将自己的服装撕破,用树枝挑着,轮流举着,环绕龙山不停来回奔跑,并且佯用不同的声音呐喊呼叫,给民团造成人多势众的假象。任柱这一招还真凑效,李南华也一时摸不清龙山上到底有多少人,自然不敢贸然发动进攻,这就给任柱的突围提供了有利时机。

    好人自有天象,车到山前总有路。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任何人也无法阻挡抗拒的。当年,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战船,草船借箭,都是利用了大自然的无私相助,方才成就了自己的独特构思,并不是因为诸葛亮有什么超人的智慧。当天夜里,风云突变,大自然开始施展他的恩惠,一场浓雾突然降临,给了任柱顺利突围的最好掩护。任柱利用这一百年不遇的大好时机,带领十八位英雄,人不知鬼不觉的离开了龙山,当李南华带领民团攻上龙山的时候,山上早已是人去山空,哪里还有任柱一伙人的影子?李南华只好气急败坏的滚回蒙城去了。

    任柱一路北行,来到了雉河集,与张洛行相见,在张洛行的帮助下,重新组织队伍,壮大实力。恰巧,蒙城苗沛霖民团练勇被清军将领僧格林沁剿灭,有一万多人不愿向僧格林沁投降,任柱便乘机接受了他们,然后加以整顿改编,使这支民团成为蓝旗捻军的骨干力量。任柱的实力虽然又一次壮大起来,但也有少数不良分子乘机混入其中,这就为任柱以后的被暗杀,埋下了一条祸根。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后来,太平天国在南京灭亡,其余部有的投降清军,有的自立门派,各自为军,独自为战,有的只好加入到捻军行列中来,继续与清军对抗。太平军尊王赖文光则与任柱合并,形成另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神出鬼没,声东击西,不断打击清军,使清军疲于应付。

    任柱、赖文光带领蓝旗捻军几万健儿,袭据黄陂,进逼罗田、麻城,铁蹄踏破英山、黄冈诸县,最后进驻麻城,决定与清军决一雌雄。

    麻城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地处湖北省的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控扼长江中游北岸,其北面与河南省商城县、新县以山脊为界,东北部同安徽省金寨县以界岭为分隔,一路向西南延伸,即可抵达省会武汉市,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任柱、赖文光就是看准了麻城的重要战略地位之所在,才带领蓝旗捻军必欲攻克之。

    时清军总兵梁洪胜领军固守麻城,他知道任柱剽悍能战,有万夫不当之勇,再加上尊王赖文光从中为他出谋划策,因此,必是一场决定生死的苦战,不敢有丝毫轻敌大意。梁洪胜侦知任柱之军精锐皆集结于萃阶埠地方,有大量的辎重在此,因此,便誓众而进,进行偷袭。由于蓝旗捻军长途拨涉,人困马乏,疏于防备,被梁洪胜乘虚而入,偷袭得胜,蓝旗捻军十余处营垒被清军焚毁,数百人被夺去生命。蓝旗捻军初战失利,任柱接受教训,重新组织力量,准备再战。

    第二天,任柱亲自挂帅,督军再战。任柱先以步军诱敌,佯为败退,梁洪胜因为昨日的胜利,头脑中想的是胜利,没想到死亡正在向它招手。任柱暗派精锐马队数千,突然向清军发起进攻,梁洪胜仓皇应战,虽经苦战而无法得胜,最后受伤几死。

    梁洪胜受伤的消息很快传入麻城中,朝野皆大为震惊,一时无措,只得紧闭城门,高悬免战牌,等待援军的到来。

    终于等来了希望。刘铭传领军抵达黄陂,补用道刘盛藻、提督唐殿魁各率所部四面围攻,妄图彻底歼灭任柱的蓝旗捻军。

    尊王赖文光对任柱提出建议,说道:“鲁王,此次清军人数众多,且来势凶猛,对我蓝旗捻军形成四面夹攻之势,形势对我军极为不利。如拼命死战,恐怕我军要吃大亏,不如以计取胜,较为稳妥。”

    任柱问道:“尊王有何妙计,快说出来听听。”

    赖文光说:“据探马禀报,现刘铭传军驻黄陂,刘盛藻、唐殿魁率军跟随,他们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择日向我军发起进攻。如果我们在罗田的要隘之处预先设伏,待刘铭传军进入伏击圈后,突然发起猛攻,便必能获取全胜。”

    任柱说道:“预先设伏,发动突然袭击,这是我们捻军惯用的战法,我看可以。不知尊王欲在何处设伏?”

    赖文光说道:“我们几次到过鄂东北一带,此地是进入大别山的自由之路,又有天然屏障幕卓山、九宫山横亘其间,据说当年李自成兵败北京之后,曾在九宫山中隐居避难,此地山高林密,伏莽奇险,如果将几万人马隐匿其中,神仙也难觅其踪影。我早已物色好一个设伏的好去处,就是罗田县的尤河嘴。”

    任柱说道:“尊王欲选择在此处设伏,亦正合我意。那就由我带一支人马去完成这一使命吧!”

    赖文光说道:“不可!还是由我去为好。鲁王,为了重重给刘铭传一击,还必须再给他设一个圈套。你带领五千人马,星夜兼程,主动到黄陂去袭击刘铭传,但不可死拼,也不可恋战,两军一旦对阵,你做出一个一触即溃的样子,边打边退,一直将刘铭传引进我们的埋伏圈,待我引伏而出时,你却掉转马头,引军参战,我们双方合击,可将刘铭传一举击溃。”二人一拍即合,各去准备不提。

    话说刘铭传正在黄陂军营中熟睡,猛然间被一阵枪炮声从梦中惊醒,他赶忙披挂整齐,一跃跨上马背,向营门外冲去。营门外人喊马嘶,处处火光,枪炮声、喊杀声此起彼伏,眼见许多士兵被杀死在大街之上。正在刘铭传打马前行之际,忽见火光中一闪,有一个身着蓝布衣裤,红帕包头的捻军小将出现他的面前,只听马上小将大喝一声:“任柱爷爷在此,还不下马投降,小爷可免你不死!”

    刘铭传听捻军小将自报姓名,知道他就是名冠淮河两岸的贼寇头子任柱。刘铭传早就知道任柱是一个勇猛善战、力大无穷的战将,他身高八尺,膂力过人,有楚霸王再世的美誉,手使一对四十多斤重的大鉄锤,舞动起来呼呼有风,若被他砸上,那还能活得了吗?因此,刘铭传不敢轻敌,用长枪抵住双锤,二人斗在了一起。不到十个回合,任柱虚晃一锤,拨马便走,刘铭传不知有诈,随后紧追。这时,刘铭传的部将知道主将在前,也不示弱,紧随刘铭传马后而来。

    任柱一马在前,见刘铭传追近了,就在马屁股上抽打几鞭,让战马快跑几步;见刘铭传离开远了,就有意将马停住,稍等一会再走。当到达尤河嘴时,刘铭传见山高林密,怪石丛生,他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将,突然心中明白:“不好,我中计了!”刚欲拨马回窜,可是为时已晚,只见密林中,大树后,石头旁,沟壑中,一下窜出众多身着蓝色服装的捻军健儿,喊杀声震天动地,手中挥舞着各种兵器,枪声炮声响成一片,一个个勇猛地向刘铭传冲杀过来。

    刘铭传知道自己中计,事已至此,他也无心恋战,打马如飞,先顾自己逃命要紧,顺着来路拼命逃窜。任柱也掉转马头,一路追杀过来。清军无力招架,只顾各自四散逃命。跑得慢的,都变作了刀下之鬼。

    此一战,刘铭传丧失军兵一百多名,大败而归。蓝旗捻军也伤亡二三十人。虽然战果比预先的要小得多,但总是打了胜仗,捻军人人欢跃,个个鼓舞,都为此次胜利而欢欣。

    话说刘铭传逃回黄陂军营之后,越想越生气,他咬牙切齿地发誓道:“任柱,好你个贼寇,胆敢在你刘爷爷头上动土,要是不将你碎尸八段,我刘铭传今生誓不为人也!”俗话说,勇者靠力,智者靠计。我刘铭传力不能胜你,就用计来胜你。从此之后,他便动起了歪脑筋。

    说起刘铭传此人,他自小也是聪明过人,心机十足,善于用暗箭伤人。此时他突然想到一条毒计:如果能在任柱身边安插一个卧底,不但能随时掌握任柱的动向,还可以择机将任柱杀死,只要任柱一死,蓝旗捻军就会因为群龙无首而彻底覆灭。主意已定,刘铭传开始物色起合适的人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