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贾谊上奏引风波(中)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232章 贾谊上奏引风波(中) (第1/3页)

    当内侍回来复命之后,刘恒稍微松了口气。刘恒再一次陷入了沉思,思索着下一步该做些什么。猛然之间,他突然想起此前贾谊的上的另一道奏疏,论积贮疏。

    刘恒再次将奏疏拿了出来,再细细读了一遍,看着看着,他一拍几案道:“讲得好啊!仓廪实而知礼节…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读到这里,刘恒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帝王功业岂止在朝政,劝课农桑不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功业么?列侯的事情要解决,但也无须急噪推进,平缓推进才是万全之策,操之过急,反倒容易生出乱子来。倒不如从其他方面先行突破,打开一片新天地来。

    刘恒哈哈大笑,他欣喜地向殿外疾呼:“来人,传旨,孟春之日,朕要亲耕籍田!”

    亲耕籍田原本也是贾谊的意思,刘恒今时今日采纳这个建议,用意不言自明。他要让群臣明白自己对贾谊的器重,更要向天下发出农业为本的信号。

    恢复籍田礼的动机是高尚的,但要落实起来却够朝廷各级官员折腾一阵子了,毕竟是大汉朝第一次籍田礼,不能怠慢,而且籍田礼仪本身十分繁琐复杂,懂得人也不多。如果不用心掌握礼仪的各种细枝末节,到时候丢了洋相,就不是同僚笑你,连观瞻的老百姓都得笑了。这就让官员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籍田大礼上来了。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籍田礼。

    籍田,即国家公田。籍田礼,是古代社会非常重视的礼仪之一,因为它关系到大家的肚皮问题。

    俗话说,领导的力量是无穷的。天子亲耕籍田,那是为了向天下垂范,为了显示朝廷重视农耕,皇帝以身作则,自然格外受人关注,正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而且聪明一点的人马上就能解读出新皇帝的政策取向。

    在举行籍田礼仪前,由太常选定孟春之月的吉日,确定皇帝举行籍田礼的日期,有关部门根据选定的日期,开始作好一切准备工作。前三天,大司农府会用竹木制成的青箱,装好籍田礼所用的九谷种子等等。

    举行籍田礼的那天,治礼郎要铺设好御耕所在地的褥位与皇帝观耕台。皇帝在举行三推之礼后,三推就是扛着犁来回推三遍,便要登上观耕台,亲自观看文武大臣与庶民耕种籍田的情景。

    治礼郎还要安排文武大臣的侍耕位子,一般都分布在皇帝御耕位的东西两边。尤其是三公,九卿,诸侯王等高级大官的位之。天子三推之后,三公九卿各级官员都得身体力行。

    这些文武大臣,都必须在籍田礼当天天明之前,赶到社稷庙中立班侍候与迎接皇帝。

    籍田礼那天,皇帝必须早早从未央宫起驾出发,乘上平辇,身穿龙袍,有仪仗队约二千人随从护送,队伍浩浩荡荡。先到东边太庙祭告天地,然后早餐,再到籍田御耕所更衣,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乘玉辇立御耕位降辇,由太常卿前导至御耕褥位坐定。再由籍田令奉奉上皇帝使用的御耕器具耒耜,先由执耒者拿着,然后送给皇帝开始三推之礼。

    皇帝三推之礼完毕后,由礼官请皇帝登上农坛观耕台,亲自观览文武大臣与庶民耕种籍田的情景。大臣们的五推,九推之礼完后,最后由司农少卿引导庶民百人播种籍田的情景。

    所有程序走完,皇帝才能起驾回宫。

    当然,有很多皇帝都举行过籍田礼,有不少则是做做样子。

    但刘恒却不一样。

    刘恒举行完籍田礼,并不是一拍屁股走人,他是真把籍田当作了自己的责任田,闲暇时期,刘恒会带着皇后,大臣,宫女,侍卫们去种田,生产一些供祭祀用的粮食。刘恒耕田,窦皇后就养蚕织布。特别难得的是,刘恒除了自己耕田,还下令大臣们与诸侯王要有自己的责任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