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世界

    符号世界 (第2/3页)

  “怎么会这样想呢。”

    “小时候,最爱去村边的坟地玩耍。进城后第一次坐地铁,就觉得像是回到了亲切而久别的墓穴。”

    “没有想到危险吗?”

    “没有。是城里人的灾难,对农民来说大概算不上什么吧。”

    “你这样说,倒有些由死向生的意思了。”

    到了中午,警察最早回来,他一无所获。过了一阵,女人和孩子也回来了,没有找到当家的男人。记者最晚回来,倒是一脸喜悦,把拍下的数码照片给大家看。记者走得较远,接近了一座环形山,山麓下有一处巨型湖泊,那里游动着许多貌似恐龙的生物,岸边生长着高耸入云的龙卷风形树木,森林中潜伏着一座影影绰绰的大城市,李小凯觉得,那十分像是纽约。

    【十一、外星人】

    半夜,李小凯忽然醒来。他听见外面有动静,凑近窗户,看到一队奇形怪状的生物,正在白森森的大地上游荡。这些家伙三条腿直立,肢干出奇的细长,像剥掉毛的火鸡,脑袋大得不成比例,面口袋一样搭拉在胸前,甩过来甩过去,眼睛的部位只是一堆万花筒似的玫瑰色晶体,与脓水般的月光混淆为一体。

    不知为什么,李小凯的直觉是,他们也是搜救者,来自另一个世界。在他们居住的宇宙中,也有人失踪了。但也是地铁事件吗?他们会与人类组成联合搜救队吗?他不敢再看,怕被外星人发现。过了好半天,外面的声音才消失。

    天亮时,四周的景色有了变化。兴高采烈的记者正趴在窗户边拍照。李小凯看出去,见地铁菌已长成茂密森林,挡住了灰色的阳光。那座像是纽约的城市,则用肉眼也能看清轮廓了,甚至能识出一座建筑便是帝国大厦。而机车/飞船变得簇新起来,一夜间,铁锈都消失了,破损的舱面也都补好了。

    这时,大家才发现警察不见了。男人把女人和孩子留在室内,出外寻找,却连警察的一根毛也没有见着。李小凯倒松了一口气。他忽然回头,一眼看见机车/飞船亮锃锃的,像刚刚出厂,一派灵气动人的景象。其外壳上,刷上了三个漆色未干的鲜亮汉字:神舟号。而地面断裂的钢轨也都被无形之手焊接上了。

    李小凯心中顿然生发了一种十分清新的猜想:地铁菌大概并不是普通的生物,它们实际上是由微型计算机操控的纳米机器人。是它们完成了对机车/飞船的修复。不久,它就会点火飞向太空了吧?李小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记者。记者只是摆手。但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意识到某种新的危险正在逼近。

    【十二、回程】

    他们顾不上警察了,决定重入地下,从来路逆向穿越所谓的虫洞,返回地球,返回他们居住的城市。而这种返回,因为携着了另一宇宙的新信息,则有希望使他们的人生从此不同起来。他们来到地铁站口,发现它几乎被地铁菌堵死,再来晚一会儿,便无法进入了。以前的搜救队,甚至乘客,也许就是这样耽误了关键的回程期吧。

    五个人复下到站厅。那条白色小道仍在。孩子又撒欢起来,率领大人们前行。但走了不多久,道路便中断了。他们再也找不到以前的路径。但是,峭壁上再次出现了成百上千的洞穴,蜂窝一样,隐现在地铁菌的花团锦簇之中。

    李小凯这时又觉得,他们可能进入了一个大脑。在经历了几十亿年的睡眠后,它正在苏醒过来。人类为修建地铁而开挖的隧道,打穿了它的新皮质,而高速列车循其神经触突的行进,最终把它扰动了。因此,忽然呈现在眼前的洞穴,又连通着什么样的奇异世界呢?有一瞬,李小凯又感到,这也像是古代伊斯兰教团的地下居住系统。不知怎么的,这可以容纳几万人的原始公社,在现代地铁系统中复活了。

    记者认为,应该选择一个洞口进去,新的路径必然在那里,说不定,会有惊人发现。但为着确定走哪一个,记者和女人发生了争执。最后,大家决定各走各的路。李小凯与记者的选择相同。农民犹豫了一会儿,跟上了女人和孩子。

    李小凯和记者钻进的这个洞穴,灯火通明,壁上爬满藏文形状的地铁菌,地面则散布着破碎的碳素钢丝和铸铁管片。没有人类来过的迹象。很快,又一次出现了白色小道,蜿蜒的蛇一样,以暗示态诱惑着二人。

    他们行了半天,却像耗掉了大半个人生。不觉间,便进入了一个较大的站台,但这回叫不出站名。有一排完好的广告牌,却略有变味,如未来派艺术,上面奇形怪状的商品和文字也是他们不认识的。其下有热力管和排水管一样的设施。仍没有见到失踪的机车和乘客。他们继续向前,看到了一个百米见方的甲凝环氧树脂浆液池,里面浸泡着彘一样的死尸。边上散布着崭新的光端机、控制机和通信电缆。绕过它们便又到达了一个站台,呈气泡状,是他们陌生的。

    这里挤满了两三人高的地铁菌株,呈仙人掌一般的造型,千万朵叠压在一起,搭建成阴气重重的塔林,并不全然笔立,有时是缠裹回复,又像是枯萎的xxxx,青筋毕露,向上茂盛地伸出,争夺生存的空间。它们的身体上布满了晨星般的光翳,仿佛厌世的太阳转入了此间作婉转的暗燃。李小凯怀疑此处使用了由石英玻璃纤维或丙烯酸树脂塑料纤维丝一类产品组成的光传导系统。他却没有察觉到阴谋的存在。地铁菌本身,仅仅是变化中的副产品吧。

    在塔林深处,在坚韧的花蕾开得最灿烂的地方,他们发现了三座不锈钢祭台,周边凌乱地挂着黄色绢带,像是厚积的秋叶。这是第一次发现人类的遗物。那些失踪的乘客,似乎到过这里。李小凯试图辨认王晶晶的物品,但是没有找到。

    “大自然的奇观。”记者拍下塔林和绢带的照片,由衷赞叹。

    “不,不是大自然。”

    “咦,那又是什么呢?”

    “是教堂的感觉啊。”

    “教堂?你常去教堂?”

    “不,从来不去。”

    但王晶晶去的。第一次约会时,她便兴奋地告诉他,她曾去美国留学,有一段时间,精神受了极大刺激,退学回国后,治疗了一段时间,便开始去教堂了。李小凯听了后既惊诧又感动。但是,在大洋彼岸那个隐居着能预言虫洞的作家的异域,究竟是什么可怖之物造成她精神失常的呢?

    李小凯的眼前,忽然呈现了投射在城市咖啡馆玻璃窗上那不知名少妇脸上的、歪斜而邪恶的教堂倒影,淤塞的心灵如古池塘被青蛙跳破,泛起了几道污浊的向往。这时,他觉得不远处有一双眼睛在打量他,浑身打了一个激灵,看过去却什么也没有。

    他和记者急忙越过祭台,向深处走去。

    【十三、萎缩】

    这时,他们身后已跟上了一个人。这是一个鬼一样的人,却是活着的生命。他的四肢和周身,几乎没有肌肉,像是骷髅。体型也比正常人缩小了两三号,用“侏儒”来形容也是合适的。对于此人而言,大腿肌、上臂肌、腰大肌、臀中肌、骨盆带肌、菱形肌、肩胛肌都已严重萎缩,完全失去了人形。

    猛然回头,李小凯还以为是异星生物呢。那家伙有些像是树藤,使人想到了进化或退化的魅惑。传说中,上一代地铁经行时,有的机车怎么也停不下来,乘客就在漫漫旅途中逐渐演变了树形人。而李小凯以前并不相信会有这种事发生。

    但细看之下,却发现这人竟是投资商。记者像见到了猎物一般扑过去,却反被对方擒住了手腕,一动不能动。那人见了人,嘿嘿笑起来。

    “你是谁?”记者问。

    “乘客。”

    “不,你是投资商。”

    “不,我是乘客。”

    “那么,是与列车一起失踪的乘客吗?”

    记者的思维转换得飞快,马上以诱导的方式提问,仿佛要迫使眼前的怪物成为其故事中的元素。李小凯不禁也想,也许真是乘客中长得相像的人吧?变形了,便认错啦。或者,是自己的残留幻觉尚未彻底破除。投资商那样的连政府也要奉为上宾的亿万富翁,毕竟难以与萎缩的现实相联系啊。

    “是啊。当时,正要开往‘桃花岛’呢。”投资商/乘客说话的嘴形十分恶心。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记者这时已挣脱出来,变魔术般掏出了袖珍录音机。

    “萎缩了,萎缩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知道。”

    “事故发生在什么时候?”

    “记不得了。很久很久以前吧。”

    “能具体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么?”

    “列车正走着,忽然,车厢便汽化一般消失了。奇怪,大家都发现自己不知怎么便转移到了站台上。没有经过气闸门的加压,便莫名其妙下车了。一点不适的感觉也没有。好像是坐错了区间车,临时下车呢。又开始等待什么,或许是下一辆车?等了很久,也不见有车来。好像要等的也不是车。凭借灯箱、立柱等参照物,这时才发现大家都变成木乃伊了。心中却是莫名喜悦,许多人便兴奋地一起往外走。我也是队伍中的一员。走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出站口,只是隧道越来越深,忽然,发现仅剩我一人了。”

    “真的是这样么?”李小凯拼命想看出那人头脑深处的蛇蝎幻影,却办不到。

    “一点也不害怕,只是喜悦,好像我很早以前就生活在这里了。现在,遇上了你们。欢迎啊。总算又见到人了。是来救我的吧?可不要带我回地面啊。”

    李小凯打了个冷颤。这时,他确证,这人还应该是投资商。但显然的是,亿万富翁对于“扮演”普通乘客的角色,更加兴趣盎然。他的智力结构已然变化了。

    而具体说到肌肉萎缩症,在国内早已经灭迹了。

    所谓的肌肉萎缩症,是这样的一种症状:基因发生突变时,它就可能产生有缺陷的蛋白质或者根本就无法产生蛋白质,绝大多数情况下,缺失或具有带缺陷的蛋白质的肌肉,会阻碍肌肉细胞正常工作,引起包括随时间而不断衰弱和消瘦的肌肉萎缩症状。

    在大多数肌肉萎缩病例中,肌肉群在受侵袭部位会明显消瘦(尺寸会减小),臂膀、腿或躯干都会变得很衰弱,以至于最终无法活动。一些类型的肌肉萎缩症还伴有肌肉挛缩或瘫痪、脊柱侧凸或弯曲。

    病人通常会丧失行走能力,有人会伴发严重的智力迟钝和多幻影病状,也会发生视觉衰退和寿命缩短的现象(只有十一到十六岁)。

    如今,投资商就这样幻化成了蹒跚于地下的恶鬼,大概,是吸收了岩层中某种剧毒的化学物质或有害辐射──更可能是由于精神上受到了严重刺激,而重新诱发了能够瞬间发展成为症状的肌肉萎缩症吧。

    李小凯又一次去想王晶晶。她如果还活着,是否也已变形了呢?变形后的老姑娘,萎缩后的肌肤如青瓷般光滑闪亮,初生老鼠似的粉红色透明薄皮紧绷绷地蒙裹住曲线分明的周身,祛除了所有的皱纹。而其余部位,包括深藏不露的子宫和xx道什么的,也大概是这样的收紧了。在墓穴一般的世界里,王晶晶因此收复了少女时代的青春。

    【十四、终于变了】

    李小凯、记者、投资商/乘客,循着洞穴而行。后者一副欢天喜地的模样。李小凯心里明白,带回来了一个获得解放的幽灵。那家伙填补的是警察的缺位。

    有一次,他们似乎回到了像是“浅水湾”的站台,但出路已封死了。他们只好朝侧旁游移,结果,进入了一座地下商城。这里满地废墟,是一种莫名的质材,纠集的海带状,但极坚硬,鱼网般吸住了许多细小的骨头。却不是人骨,或者熟悉的动物的骨殖。在深处,伫立着一组蚁垤状建筑,又像一堆椭圆蛋垒,由某种外星生物遗下的。大着胆子走过去,却没有看到脑部物质被虫族吸空的死尸。许多不同的世界仿佛在地铁狭窄的内部空间里形成了交叉并存,对此他们颇觉奇异。

    “不走了。”投资商/乘客坐在地上。

    “他可能真的已经习惯这里了。”记者羡慕地说。李小凯矛盾地想,到底要不要摆脱这鬼魅一样的生物呢,附身在他体内的异形究竟是什么呢。又想,也许,这一切,才是世界的真相吧,只是,他早忘记了,反而把那灯红酒绿的幻化城市,以及那个自名为王晶晶的诱惑物,一直当作了真实。

    “你们怎么都这一副丧气样子。应该高兴啊。”投资商/乘客道。

    “为什么而高兴呢?”

    “终于变了。”

    地铁商城里不再有黄色绢带,布满整个空间的,是千万张无主的红色剪纸,皆为蚁人形象。传说,上一代地铁在行驶过程中,有人变形成了蚁人。一个叫做小寂的普通乘客,试图去拯救,但终于必然地失败了。李小凯又一次想起了咖啡馆里那个染金发的女人,是遥远的蜃景一样的片断,从生命的源头涌起嘲笑的疑云。他忽然觉得,她不会是在等他吧?

    这时,投资商/乘客正嗅着鼻子,敏捷地在废墟间游走,回到老家一般,刨开一堆堆残垣,捡出罐头一类的食品来吃。其吃相使李小凯想起了中生代腔骨龙类中的窄爪龙。

    “你准备怎样撰写你的报道呢?”李小凯像是求救似地询问记者。

    “若说到导语或主题吗,我一路上都在考虑呢。”

    【十五、速度】

    “是怎么考虑的呢?”

    “那便是速度的问题。”记者睨视了一眼李小凯,自负地说,“这你是不知道的──难道,这一切不可以看作,正是因为地铁获得了空前疯狂的运行速度,而引起的吗?而不仅仅是地铁,整个世界最近都这样了。”

    李小凯满怀希冀而又深感憎恶地看着记者,听他一本正经地讲下去:“你大概还不知道,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世界的速度,不过是风力、水力及耕畜的速度。一切都被牢牢地控制在人脑信息处理的能力范围之内。但在蒸汽动力发明之后,物质和能量的处理速度一下子加快了一百倍,这就超出了人脑的信息控制能力,社会于是出现了广泛的崩溃,严重而频繁的火车失事便是那个时代的典型标志。”

    李小凯的确没有思考过这些,联系到目前的情况,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又听记者说:“你不知道这些,但你一定知道有一个国家,叫做美国,而蔓延于文明世界的控制危机正是起源于该国的铁路系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美国铺设了六千英里的新铁轨,地区间的铁路也投入了运行。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上半叶,美国四条连接东西部的重要铁路投入运行。其时,美国铁路里程已增至运河里程的二点五倍。火车班次也增多了。一八四一年的一起著名撞车事故在公众中引起了极大恐惧。

    “与今天不同,那时的人们还不习惯以铁路公司运作的每小时三十英里的速度旅行。但有意义的事情发生了:美国人在对撞车事故进行调查后,把事故原因归于设定程序/计划和传播沟通的失败。随后,他们开始在行政机构的组织、程序、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处理与传播等方面采取一连串的创新之举,用制度对人脑进行补偿,终使危机告一段落。

    “但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苏联加入了竞争序列,世界的运转又一次加快,毁灭的危险再度逼近。这时候,美国人审时度势,及时发明了电子计算机,进一步把疲惫不堪的人脑解放出来,控制危机于是再一次得到了缓解。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崛起,新的提速时代来临了。由于经济繁荣而率先诞生于我国的高速地铁,便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吧?使用新一代并行电脑全面而彻底地代替人脑,本身不就是某种趋势正向极端形态演化的最新喻示吗?”

    李小凯好像有点明白了:“你是说,地铁的消失,表明我们已处于一场新的控制危机之中?”

    “是不是新的控制危机,新闻记者只陈述事实,而不下结论,你可以自己去琢磨。我想说的是,世界又来到了一个临界点。不光是地铁,你看看航空,你看看采煤,你看看上访,甚至你看看妓女──前天晚上我跟一名小姐睡觉,结果她说什么?她说她这一天就做了三十八次!哈哈。这样的节奏,我想快接近自然和社会的极限啦,任何制度和技术手段都解决不了。你们那台中控电脑就是例子──说是国产的高科技玩意,使用的却是进口芯片,关键时刻不出事才怪了!于是,一个全新的、我们不清楚的东西便插手干预了。”

    “那它是什么呢?难道,让高速列车忽然消失,便是最优的控制么?这样就一劳永逸地消除了崩溃的危机?听上去,好像是自欺欺人啊。”李小凯像是听出了一点名堂,却又感到记者的话不可尽信。

    “这你不懂得,就好像有的人不懂得平行线为什么也会相交,不懂得表面平静的大洋之下为什么也会有火山爆发。”记者伤心地摇摇头,夸张地叹了一口气,像是故意对自己的职业表示出厌倦。他真是矫情啊。李小凯却想,在这个世界上呆久了,对一切终会厌倦的。那些乘地铁旅行的人们,包括王晶晶,是因为厌倦而找机会遁去的吗?

    但让人后怕的是,除了农民之外的所有人,在那个快速运转的地面社会中,竟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厌倦的情绪。而美国人在此过程中又做了什么手脚呢?这方面出现了极大的信息不对称。

    【十六、报纸】

    像从地底冒出来一般,农民竟然出现了。分别没多久,满脸却长出了大胡子,像是从一个遥远的世界周游了很长时间才回来。除此之外,他是正常的、健康的,身体也没有萎缩的征兆。

    “一直在洞穴里起劲地走呢。转了个弯,嗨,没想到刚分手就又重逢了。”农民像是很高兴,猩猩般咚咚地捶了一阵胸。

    “女人和孩子呢?”

    “走丢了。”

    农民毫不怜惜地说着,吐出一口脓痰,又看了一眼萎缩者,说:“咦,有钱人咋的了?”

    农民带回来了一份《人民地铁报》。这是在地铁中,免费提供的日报,靠政府财政拨款和企业形象广告维持出版。除了黄色绢带和蚁人剪纸,这是李小凯又一次看到地铁世界的特征文物。农民拉屎,捡了它来擦屁股,还剩下几版。

    记者像见到老朋友,着急地劈手夺过来,开始阅读。但他只是在栏目间茫然地扫瞄,却什么内容也没有看进去。然后,他把臭烘烘的报纸盖在脸上,失落地睡去了。李小凯忙把报纸偷取过来。头一眼他就注意到报头上的陌生纪年方式,心里一阵慌乱。

    副刊上,有一篇文字。体裁像是散文或随笔。是一个人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标题是:《饲养地铁菌》,作者是苏珊娜。文章中有这样的段落:

    作为宠物,它们的生活方式,让人感到极有意思。

    我每次回家,都发现它们在自动进行着不同的队列编排。有时是正方形,有时是三角形,有时是梯形,怯怯地集体缩在一个空间里。总之,形状每次都不同。

    它们能够读出我大脑中的信息,并根据这信息在它们那小小神经系统中激起的反应,改变自己的形状。但它们如此排列,有什么意图是呢?是要引起主人的注意吗?是要与我交流吗?真是有趣的宝贝。

    据说,地铁菌最初是按照高灵敏度的微形机器来设计的,被用来专门处理信息,宇宙中无处不在。世界上要没有它们,物质和能量就会乱成一团。但也许没有这么深奥吧?在我的眼中,它们只是可爱的小生命,是我难舍难分的宠物精灵。

    当然,我有时也不禁对它们的创造者感到兴趣。那一定是一位太空旅行中闲极无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