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隔墙唱和

    第四章 隔墙唱和 (第2/3页)

血有肉的人,一样有感情,所以,他对张生和莺莺小姐很同情,所以一直在帮助张生,一心想促成其事。真有点“狗逮耗子——多管闲事”。现在给张生表扬了几句,好感又增加了凡分,心想再送一个机会给你,看你的造化吧。就对张生悄悄地说道:“张先生,告诉你一件好事。”



    张生见法聪那么神秘,又听到“好事”两字,就料到一定和莺莺小姐有关,连忙凑上前去,问道:“有何好事?请教了!”



    法聪更加神秘地说道:“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事成之后,你拿什么来谢我?”



    张生说道,“请你喝谢媒酒。”



    法聪连忙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罪过啊罪过!出家人如何能近酒肉?你把我当成酒肉和尚了!”



    张生说道:“啊!小师父,得罪了!这样吧,秀才人情纸半张,小生自问书法还可以看得,改日待我写一副对联相送,留个纪念,小师父以为如何?请快将好事说与小生吧!”



    法聪说道:“先生的墨宝嘛,当然是求之不得,不过还在其次。想小僧佛经倒背会了不少,一般可以应付得过去,其他就肚内空空的了。昨天在借房子的‘五得’里就有这一得,小僧要拜先生为师,如蒙同意,那是最重的谢礼了。”



    张生想,这小师父很有上进心,即使不为我出力帮助,我也应该帮助他,就说道:“小师父的向上之心,小生十分钦佩,理应支持,无奈才疏学浅,不堪为人师表,恐怕辜负了小师父的厚望。不过,你我既然已经成为朋友,今后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你向我学点文章,我向你讨教点佛学,不必拘泥于师生名分的俗人之见。小师父你说好吗?”



    法聪听了张生的这番话,很是感动。心想,张先生为人谦虚厚道,对莺莺小姐一见钟情,乃是缘分注定,不是轻薄。说道:“先生,今后还请多多指教。”法聪把学习的事敲定以后,于是道:“先生,告诉你,莺莺小姐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花园里来烧香拜月。特别是月半、十六,碰上了好月亮,那是一定到花园里来烧香的。今天是十五,天气又这么好,晚上的月亮一定不会差,小姐是必到无疑!这里和花园只有一墙之隔,先生今晚上要不要去碰碰运气,如何?”



    张生听了,心中大喜,说道:“多谢指点!”



    法聪道:“先生,把握时机,好自力之。千万不能莽撞,惹出是非来,那可不是玩的!”



    张生道:“承教了!”



    法聪告辞,回到师父那里去了,放下不提。



    再说张生,听了法聪的建议,真有点心猿意马,巴不得立时立刻就见到小姐。可现在还刚到申未西初,太阳在西山头就是不肯落下去,往日的太阳,一到西山头,只要一眨眼,就滚下去了,而今天却像给谁撑住似的,月亮却又像被人拖住似的,就是不肯爬上来,真是要急死人的!弄得张生坐立不安。这时,琴童叫道:“相公,香积厨的小和尚已经把晚饭送来了,吃晚饭吧!”



    张生道:“好吧,赶快拿晚饭来吃!”



    只见他食不甘味地三扒两扒,把晚饭吃罢,又好不容易挨到了月上东山,就准备往院子里去。



    琴童来伺候主人洗漱,说道,“相公,洗脸洗脚,准备睡觉。”



    张生道:“今晚月色颇佳,我要玩月一番,不忙睡觉。”



    琴童道:“月亮有什么好玩的!看得到,摸不着,圆圆的又不能当烧饼吃。那月里嫦娥是骗骗傻瓜的,谁见过她来?折腾了一天,累得很,还是早点睡吧!”琴童罗里罗嗦的一大通,不满意张生玩月熬夜,主要是他年纪还小,早就困了想睡觉。



    张生听得有点不耐烦了,心想你这小孩子,懂得些什么?今晚难道能错过好机会吗?跟你说了,你也跟着去,岂不讨厌!支使他去睡觉得了。便道,“罗嗦些什么!你累,你自去睡,我就在院子里,不用你侍候。”



    琴童道:“好吧,那小的去睡了,相公你自己当心,多穿一件衣服,别着了凉!”说罢,就回他的房间里睡觉去了。



    这时初更已起,月上东墙,两廊的和尚们都睡着了。张生想,我还是先到假山上去等着,顺便察看一下那边花园里的形势,等小姐出来,我好饱看一番。于是踱出房门,走到院子里,深深吸了口新鲜空气,就觉得神清气爽。抬头仰望,只见玉字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真是一派好天气也!张生觉得有点凉丝丝的,夜凉了,啊!小姐!你自己要小心身体呵!现在已夜深人静了,张生是侧着耳朵儿听,踮着脚步儿走,悄悄的,暗暗的,偷偷的,等啊等,要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的小姐莺莺。但等那一更之后,万籁无声,在那回廊下不提防见到俺那“冤家”,一下子把她紧紧地搂定,我只要问她,为什么总是相会少,别离多?为什么只见你影儿,不见你的身形?



    话说唐代民间原来就有拜月的风俗,拜月的大多是妇女,其目的在于乞巧、乞美、乞求万事如意。拜月的方式也各各不同,有拜十五十六圆月的,有拜中秋月的,有拜新月的。当时诗人咏其事曰: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而张夫人的《拜新月》词,描写得更为具体,词曰:



    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初笼桂,虚弓未应弦。



    拜新月,拜月妆楼上。鸾镜始安台,蛾眉已相向。



    拜新月,拜月不胜情。庭花风露清。月临人自老,人望月长明。



    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



    昔年拜月逞容辉,如今拜月双泪垂。



    回看众女拜新月,却忆红闺年少时!



    莺莺小姐从幼年起,就养成了拜月的习惯,以求保佑双亲健康长寿,自己万事如意,所以只要是月明之夜,一定要到花园里焚香拜月。今天是二月十五,月明如昼,清光皎洁,正是拜月的好时辰,因而命红娘赶早安排香案,要到花园来拜月。



    红娘道:“小姐,你去拜月,可卸了妆再去。”



    小姐道:“既然要到花园去拜月,不用卸妆了。”



    红娘却道:“拜月回来,你又乏又累,爬到床上都来不及,还是卸了妆去罢。”



    小姐一想也好,省得回来时再麻烦。就让红娘帮着把晓妆卸了,换上了晚妆。头上的青丝,随手挽了一个堕马髻,身穿淡湖绿对襟罗衫儿,系一条淡湖绿百摺湘裙,素缎白绫弓鞋,缓缓款款,移步下楼。红娘手提着八角绿纱灯,在前边引路,走下楼梯就是一个小小的庭院,一道围墙把庭院和花园隔开,围墙左边有一道角门,可以通往花园,平常却是紧关着的。



    红娘和小姐走近角门,红娘拨开门闩,拉动门扇,那门儿“吱呀”一声开了。这一声“吱呀”,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显得格外的响,也传得特别远。别人听了,那是单调的开门声,不足为奇,可是现在传到了正蹲在墙那边假山上的张生耳朵里,感受就大不相同了。



    张生正爬在假山上,坐在一块石墩上,一抬头,刚好探出围墙,把隔壁花园里的景象,看得清清楚楚。他一直眼睛都不敢眨一眨,注视着花园内的一切变化,时间似乎过去了几个朝代,始终不见有任何动静。他想:小姐此时还下来,大概不会出来了。据法聪的消息,今晚的月色特别好,不可能不出来;是她母亲不放她出来吗?也不会,烧香拜月是件正经事,老夫人不至于把女儿拘管得那么紧;是小姐的玉体违和,忽然生起小毛病来?也不会,昨天不还是好好的。张生左思右想,始终猜测不出小姐不来的因由,眼见月侈花影上阑干,屁股坐痛脚发麻,依然没有一个人影。



    张生正等得灰心丧气,意懒神倦,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就听得“吱呀”一声,这声音是那么清脆悦耳,如萧似笙,万分动听。这一缕声波,从张生的耳朵进去直叩心扉,又好比吃了一棵千年老山人参似的,立刻精神抖擞,信心百倍。他把目光盯住角门,虽见到朱漆木门缓缓打开,刚好一阵轻风吹过,送来了一丝淡淡的幽香,直沁张生的心脾,不禁深深地陶醉了!哪敢怠慢,干脆站起来,踮着脚尖儿定睛仔细了望。香风过后,只见门开处一盏绿纱灯先从出来,紧接着是红娘——这小丫头是熟人了,随后便是莺莺小姐。张生一见,顿时觉得眼目清亮,啊!比我那初见时更加美了!有人说灯下看美人,越看越俊,我说月下看美人,有万种风韵,越看越爱!啊!她终于出来了!我想她一定是讨厌老母亲的拘管,飞出了她的广寒宫。看她那张吹弹得破的娇脸,经受不了轻轻的一捻。敞襟的便服,露出了半抹酥胸。耷拉着香袖不开口,低垂着罗裙不发声。好像湘陵妃子娥皇和女英,斜靠在虞舜庙字的朱门,又好像月殿的嫦娥,微微地露出了皎洁的素影,小姐实在太美了!你看她遮遮掩掩,行行停停地穿过芳径,料想她一定是小脚儿行步艰难。这娇娘的脸蛋儿不笑也是百媚生,哪能不勾去人的魂灵儿?



    却说莺莺小姐踏出角门,看到花园里月光如水,便说道:“红娘,月色如此明亮,不用掌灯了。将灯留在院子里,把香桌儿搬到太湖石旁边放好了。”红娘听了小姐的吩咐,一想也对,月下点灯,真是多此一举!就把纱灯留在院内,然后把香桌儿在太湖石旁边安排好了,说道:“小姐,来烧香吧!”小姐缓步走到香桌边,说道:“红娘,拿香来!”



    张生听见那银铃般的声音,差一点软瘫了!啊,多么美妙的声音呵!比昨天在大殿上听到的更加悦耳动听,我的魂灵儿已经飞到她的身边了,且听小姐祝告些什么。



    小姐接过红娘递过来的檀香,双膝跪在拜垫上,先叩了三个头,对着明月陈告道:“此第一炷香,祝愿化去的先人,早生天界!”说罢,叩一个头,把香插在香炉里。



    张生在墙头上听得清清楚楚,这第一炷香是为死去的老父亲,愿他早点到玉皇大帝那里去报到。这小姐真是个孝女,能娶到她实在是前世修来的福!有了第一炷,就得有第二炷,且听她第二炷香祷告些什么。



    小姐接着说道:“这第二炷香,祝愿高堂老母身安气平,健康长寿!”



    墙头上的张生也听到了。这第二炷香有主顾了,是孝敬老母亲的,一片孝心,实在难得!只不知这第三炷香献给谁了?



    小姐又叩了一个头,把第二炷香插在香炉里,再拿起第三炷香,祝告道:“这第三炷香嘛……”说到这里却顿住了,是没有祝愿内容了吗?不!内容太多了,只是说不出口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