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通篇第三八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别通篇第三八 (第1/3页)

    【题解】



    本篇题为别通,旨在如何识别通人。



    所谓通人,就是《效力篇》中提到的文儒。王充认为,知识是财富。知识越多,财富就越多。所以富人不如儒生,儒生不如通人。通人知识渊博,胸怀古今之事,百家之言,懂得治国治家的方法,而且能讥刺和批判世上庸俗鄙陋的风气和言论,是知识财富最多的,不但比拥有财富的富人值得尊重,而且也远远超过墨守一个学派,不览古今,论事不实,安于现状的儒生。如何来识别和使用通人呢?王充指出,关键在于地方长官是否知识广博,通览古今,了解通人。而当时的地方长官多是些靠运气好、命好当官的,不晓古今,以位为贤,与文人异术,所以不能识别通人,更不用说破格提拔通人了。



    本篇中王充还提倡人应该勤奋好学,且死不休。认为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腹为饭坑,肠为酒囊,则与一般动物没有差别。



    【原文】



    381富人之宅,以一丈之地为内(1)。内中所有,柙匮所羸(2),缣布丝绵也(3)。贫人之宅,亦以一丈为内。内中空虚,徒四壁立,故名曰贫。夫通人犹富人(4),不通者犹贫人也。俱以七尺为形,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贫人之内(5),徒四所壁立也。慕料贫富不相如(6),则夫通与不通不相及也。世人慕富不荣通,羞贫不贱不贤(7),不推类以况之也。夫富人可慕者,货财多则饶裕,故人慕之。夫富人不如儒生,儒生不如通人。通人积文十箧以上,圣人之言,贤者之语,上自黄帝,下至秦、汉,治国肥家之术(8),刺世讥俗之言,备矣。使人通明博见,其为可荣,非徒缣布丝绵也。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以文书御天下,天下之富,孰与家人之财?



    【注释】



    (1)内:内室。这里指贮藏室。



    (2)柙(xi匣):通匣。匮:同柜。羸:在句中义难通,疑赢形近而误。递修本作赢,可证。



    (3)缣(lian兼):细绢。



    (4)通人:本书《超奇篇》说:博览古今者为通人,即文儒,鸿儒。



    (5)根据文意,疑贫上夺一犹字。



    (6)慕料:佑量。这里是分辨得出,看得出的意思。



    (7)羞:羞愧。这里是看不起的意思。不:句不可通,故疑后一个不字是衍文。上言慕富不荣通,此言羞贫不贱贤,文正相对,可证。



    (8)肥家:《礼记礼运》上说:父子笃,兄弟慕,夫妇和,家之肥也。故可知,肥家即讲究礼义之家。



    【译文】



    富人的住宅,用一平方丈的地做内室。内室中所有的箱子柜子都装满了缣布丝绵。穷人的住宅,也用一平方丈的地做内室。内室中空空只有四墙壁立在那里,所以叫做穷。通人就像富人一样,不博通的人就像穷人一样。他们都七尺身体,通人胸中怀着各家学说,不博通的人腹中空空连一片木简也没有读过,就像穷人的内室,只有四面墙壁立在那里。能看出穷人不如富人,那么就应该知道通人与不通的人不相等。世人羡慕富人而不以通人为荣耀,看不起穷人而不以贤人为低贱,这是不懂得用类推的方法来比较。当然,富人可以羡慕,钱财货物多而富裕,所以人们羡慕他们。其实富人不如儒生,儒生不如通人。通人积累的书有十箱以上,书上圣人的话,贤人的话,上自黄帝,下至秦、汉时代,治国治家的方法,刺讥世上庸俗的言论,全都具备。假使一个人通达事理,见识广博,那么他能够引以为荣耀的,就不仅仅是缣、布、丝、绵一类的财物了。萧何进入秦都咸阳,收集了有关的公文档案和地图,汉所以能控制全国,是这些文书的作用。用文书能统治天下,国家的财富,与一家人的财富哪一个多呢?



    【原文】



    382人目不见青黄曰盲(1),耳不闻宫商曰聋(2),鼻不知香臭曰痈(3)。痈、聋与盲,不成人者也。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儒生不览(4),犹为闭暗,况庸人无篇章之业(5),不知是非,其为闭暗甚矣!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6),故所见之物异也。入道浅深(7),其犹此也。浅者则见传记谐文;深者入圣室观秘书(8),故入道弥深,所见弥大。人之游也,必欲入都,都多奇观也。入都必欲见市,市多异货也。百家之言,古今行事,其为奇异(9),非徒都邑大市也。游于都邑者心厌,观于大市者意饱,况游于道艺之际哉(10)!



    【注释】



    (1)青黄:指青色与黄色。这里泛指颜色。



    (2)宫商:古代以宫、商、角(ju决)、徵(hǐ指)、羽为五音,相当于简谱中的1、2、3、5、6、五个音阶。宫商在这里泛指声音。



    (3)痈:毒疮。这里指失去嗅觉的鼻病。



    (4)递修本览前有博字,正与上文人不博览者义同。可从。



    (5)无篇章之业:没有文章的学业,意思是没有读过书。



    (6)迹:足迹。这里指到过的地方。



    (7)入:进入。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8)入圣室:到圣人的室内。这里比喻对经书了解得很精深。观秘书:读罕见的书籍。这里比喻博通古今。



    (9)奇异:奇闻异物。这里是非同一般的意思。



    (10)游:这里指博览,钻研。



    【译文】



    人的眼睛看不见颜色叫盲,耳朵听不到声音叫聋,鼻子不知道香臭叫痈。有痈、聋和盲,就成不了健全的人。人不博览群书,不通古今,不能识别各种事物,不懂得是非,就像眼瞎、耳聋、鼻痈的人一样。儒生不博览群书,尚且是闭塞不明,何况俗人没有读过书,不知道是非,他们就更是闭塞不明了!这就是些泥塑木雕的人,耳朵眼睛都齐全,就是听不见看不见。淌过浅水的人能看见虾子,淌过稍微深水的人能看见鱼鳖,到过深渊的人能看见蛟龙。脚走的地方不同,所以见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人掌握先王之道的深浅,那更是这样。浅薄的人就看些传记小说一类的东西;深厚的人就要进到圣人室内读罕见的书籍,因此掌握的先王之道更加深刻,见闻更加广博。人去游玩,肯定想去都市,因为都市有很多新奇的东西看。进都市一定想去看市场,因为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的货物。各家的学说,是些古往今来的事情,它们非同一般,不只是都市大市场可比。游都市的人心里感到满足,逛大市场的人心里感到满意,何况是博览、钻研经书的时候呢!



    【原文】



    383大川旱不枯者,多所疏也。潢污兼日不雨,泥辄见者(1),无所通也。是故大川相间,小川相属,东流归海,故海大也。海不通于百川,安得巨大之名?夫人含百家之言,犹海怀百川之流也,不谓之大者,是谓海小于百川也。夫海大于百川也,人皆知之,通者明于不通,莫之能别也。润下作咸,水之滋味也。东海水咸,流广大也;西州盐井,源泉深也。人或无井而食,或穿井不得泉,有盐井之利乎?不与贤圣通业,望有高世之名,难哉!法令之家(2),不见行事(3),议罪不可审(4)。章句之生(5),不览古今,论事不实。



    【注释】



    (1)见:同现。



    (2)法令之家:研究、解释法律的人。这里指司法官吏。



    (3)行:经历。行事:经历过的事情。这里作以往的判例讲。



    (4)可:疑衍文。下文章句之生,不览古今,论事不实,文正相对,可证。



    (5)章句:参见346注(1)。章句之生:指只懂一家章句,不通古今的儒生。



    【译文】



    大河遇旱而不涸,是由于很多干流与它相通。浅水坑连日不下雨,泥土就会现出来,是由于没有水流与它相通。所以大河互相隔着,有小河相互连结,一齐向东流去归大海,因此大海广阔。大海不与河流相通,怎么会有大海的名称呢?人胸怀各家的学说,就像大海拥有河流的流水一样,如果不能认为这样的人渊博,那就是认为大海比河流小了。大海比河流广阔,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通人比不通的人高明,却没有人能够识别它。水向下浸润就产生了咸味,这是水有滋味的缘故。东海里的水咸,是流水太多的缘故;四川一带的盐井,水源太深。人们有的没有井盐可吃,有的打井得不到盐水,这样能得到盐井的好处吗?不跟圣贤弄通学业,想在世上有崇高的名声,困难啊!司法的官吏,不了解以往的判例,论罪就不可能恰当。只懂一家章句的儒生,不通古今,评论事情就不会符合实际情况。



    【原文】



    384或以说一经为是(1),何须博览?夫孔子之门,讲习五经,五经皆习,庶几之才也。颜渊曰:博我以文(2)。才智高者,能为博矣。颜渊之曰博者,岂徒一经哉?我不能博五经(3),又不能博众事,守信一学,不好广观,无温故知新之明,而有守愚不览之暗,其谓一经是者,其宜也。开户内日之光(4),日光不能照幽,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夫一经之说,犹日明也;助以传书,犹窗牖也。百家之言,令人晓明,非徒窗牖之开,日光之照也。是故日光照室内,道术明胸中。开户内光,坐高堂之上,眇升楼台(5),窥四邻之廷(6),人之所愿也。闭户幽坐,向冥冥之内,穿圹穴卧(7),造黄泉之际(8),人之所恶也。夫闭心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注释】



    (1)是:根据文意,疑是足形近而误。下文其谓一经是者,是亦系足形近而误。(2)引文参见《论语子罕》。



    (3)我:根据文意,疑是衍文。



    (4)内(n纳):通纳。



    (5)眇:通杪,高。



    (6)廷:章录杨校宋本作庭,可从。



    (7)圹(kung矿)穴:墓穴。



    (8)黄泉:地下泉水。这里指埋葬死人的地下深处。



    【译文】



    有人以为能解说一种经书就够了,为什么需要博览群书呢?孔子学派,要学习五经,五经都学习好了,就接近圣人的才能。颜渊说:用文献知识来丰富我。才能智慧高的人,才能做到博览古今。颜渊说博的意思,难道只指一种经书吗?不能通晓五经,又不懂得民众的事,只墨守和相信一家学派,不喜欢广泛阅读,没有复习旧知识获得新体会的聪明,并且具有保守愚蠢不博览的愚昧,这样的人认为只解说一种经书就够了,那是理所当然的。开门让阳光进屋,阳光不能照到阴暗的地方,就开个窗户,以便帮助门使屋子更明亮。对一种经书的解说,就像太阳从门照亮屋子一样;用传书来帮助学习,就像有了窗户一样。各家的学说,能使人通晓道义明白事理,不只是开个窗,让阳光照进屋可比。所以阳光照进屋内,就像道义学术照亮了胸中。打开门让阳光进屋,坐在高大的堂屋里,登上楼台的最高处,看周围人家的庭院,这是人们所希望的。闭门静坐,面向黑暗深处,挖个墓穴睡下,去到黄泉的深处,这是人们所厌恶的。闭塞视听,思想僵化,不能高瞻远瞩博览古今,那就是死人之类!



    【原文】



    385孝武皇帝时(1),燕王旦在明光宫(2),欲入所卧(3),户三百尽闭(4),使侍者二十人开户,户不开。其后,旦坐谋反自杀。夫户闭,燕王旦死之状也。死者,凶事也,故以闭塞为占(5)。齐庆封不通(6),六国大夫会而赋诗,庆封不晓(7),其后果有楚灵之祸也(8)。夫不开通于学者,尸尚能行者也。亡国之社(9),屋其上、柴其下者,示绝于天地。《春秋》薄社(10),周以为城(11)。夫经艺传书,人当览之,犹社当通气于天地也。故人之不通览者,薄社之类也。是故气不通者,强壮之人死,荣华之物枯。



    【注释】



    (1)孝武皇帝:汉武帝。下文言燕王旦在明光宫,欲入所卧处,三户尽自闭的事,发生在汉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其时汉武帝已死。故疑有误。



    (2)燕王旦:刘旦,汉武帝第四个儿子。封燕王。昭王时,与上官桀密谋:杀霍光,废帝自立,事情泄漏,自杀。明光官:即明光殿,燕王旦受封时的宫殿。



    (3)《太平御览》卷一八四引《论衡》文卧下有处字,可从。



    (4)户三百:明光殿不可能有户三百,故疑有误。《太平御览》卷一八四引《论衡》文三户尽闭,可知明光殿有三户。《汉书武五子传燕刺王刘旦》有:殿上户自闭,不可开。故疑百系自形近而误,又误置尽上。疑全句当为三户尽自闭。



    (5)占:占卜,预测。这里指预兆。



    (6)庆封:字子家,春秋时齐国大夫。不通:这里指没有学问。



    (7)六国大夫会而赋诗,庆封不晓:《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六月各国大夫到鲁国会盟,宴会上照例赋诗,但未言及庆封事。事出当年春,叔孙请庆封吃饭,庆封表现得不恭敬,叔孙就赋《相鼠》诗讥讽他不懂礼,他竟不明白。此疑王充记有误。



    (8)楚灵:楚灵王。参见99注(2)。楚灵之祸:鲁昭公四年(公元年538年)八月,庆封被楚灵王杀。



    (9)社:一指土地神。一指古代帝王和诸侯国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各国为要保有国土,必立社,于是社的存亡便成了国家存亡的标志。《白虎通德论社稷》: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社是露天的,表示上通天,下通地。要是它上面盖顶,下面被堵,表示与天地隔绝,再也得不到天地的保祐。



    (10)薄:通亳(b伯)。亳:商前期都城,地在今河南商丘市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